基于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实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基于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实践分析

袁梅鹤

南京市浦口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观察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8月在本院急诊接收到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参照组,每组30例。为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流程;为研究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急诊时间明显少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好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极为显著,不仅能够缩短急诊所需的时间,还能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促使院内急诊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急性脑梗死;急诊护理

当前急性脑梗死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主要是指脑部供血不足或中断致使脑组织坏死。若人体的脑部供血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及血栓,就会影响脑部的正常供血,如果供血不足达到一定时间就会引发急性脑梗死[1]。由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危在旦夕,必须要提供及时、有效的抢救,同时还要配合科学、规范的急诊护理流程才能保住性命。本次研究主要在急性脑梗死院患者中应用急诊护理流程效果极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8月在本院急诊接收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排除标准:先天性脑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2]。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研究组30例,参照组30例。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在55-75岁,平均年龄(65±3.5)岁;参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在58-76岁,平均年龄(67±4.2)岁。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为参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流程,当急性脑梗死患者送到急诊时,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情况提供吸氧护理,并对病情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对于清醒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常规检测,对于昏迷的患者要进行心肺复苏,并对所有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测,必要的时候为患者进行镇痛、抗凝、扩展血管等抢救对策。为研究组患者提供急诊护理流程,具体的操作方式为:

成立急诊护理小组

首先急诊要组建一批专业的、经验丰富的急诊护理团队,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护理主管、护理人员等,其与急性脑梗死主治医师组成专科护理小组;其次要定期对护理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知识、相关技术的操作培训,促使小组成员的临床护理水平与护理意识得到提升;最后要对特殊的病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基于此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并对各个成员进行急诊护理的配置,并按照规范的排班制度执行。

急救护理

首先要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并要求护理小组针对护理流程按部就班的开展工作。当患者送入急诊后要对其病情进行有效的判断,针对患者的严重程度开设绿色通道,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及时的救治,避免其在诊断、抢救的过程中消耗太多时间;其次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并进行心电图、血压、尿常规、血常规、血氧饱和度及凝血功能进行检测;最后护理人员要针对病情及诊断报告来确定其是否具备介入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当抢救结束后要将患者送入ICU[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急诊时间及护理满意度,其中对于急诊时间的界定主要为:分诊时间、转诊时间、诊断时间;对于护理满意度的评价可采用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评价项目共10条,总分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1-8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上为比较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资料的概率值通过(%)来表示,通过卡方进行检验,采用t进行验证,数据差异的统计学意义通过P<0.05表示。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急诊时间的数据显示,如:表1。

组名 n 分诊时间(min) 转诊时间(min) 诊断时间(min)

研究组 30 0.45±0.27 29.58±4.21 12.26±2.21

参照组 30 2.75±0.56 67.13±5.37 23.72±3.42

表1:两组患者急诊时间的数据比较分析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数据显示,如:表2。

组名 n 比较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研究组 30 20(66.7%) 8(26.6%) 2(6.7%) 28(93.3%)

参照组 30 14(46.7%) 7(23.3%) 9(30%) 21(70%)

表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数据比较分析

3.讨论   脑血栓的主要致病因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而这个过程也是诱发急性脑梗死的关键所在。相关医学研究显示:导致急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中排在前10位的就是高血压、吸烟、腰臀比高、饮食不当、不锻炼、糖尿病、酗酒、压力及抑郁、心脏疾病、高脂血症,但是这些因素都是可以控制的。为了提升急性脑梗死的抢救率,就要在急诊护理中实施规范的急诊护理流程,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3]。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急诊时间明显少于参照组,证实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抢救,使得分诊诊、诊断、转诊的时间得到合理的优化,继而为抢救争取时间。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证实急诊护理流程能够以患者为中心,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潘开菊 , 叶秋梅 , 曹小红 . 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22):78-79.

陈方, 周萍. 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中的效果[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32):112-113.

万娟, 唐芳. 急救护理流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19):189-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