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白姣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儿童医院普通儿科一病区 472000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 2014年 11 月-2018年 1月儿科患者 200 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成两组,防范措施实施前就诊的 100 例为对照组,防范措施实施后就诊的 100 例为研究组,评定护理期间的差错情况,并探究风险性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期间护理差错 4 例,占比 4.0% ;对照组患者护理期间护理差错 13 例,占比13.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儿科护理中根据风险因素实施针对、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降低护理风险,增强护理质量来说,意义重大。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儿科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儿科护理过程中需要对各种注意事项进行重视,尤其是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前做出预防是实现我国儿科护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手段。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院 2014 年 11 月 -2018 年 1月儿科患者 200 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防范措施实施前的 100例为对照组,女 45 例,男 55 例,年龄 2 个月-13 岁,平均(6.2±0.6)岁;防范措施实施后的 100 例为研究组,女 44 例,男 56 例,年龄 3 个月 -14 岁,平均 (6.3±0.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方法。(1) 护理风险因素。 1)未落实规章制度。临床相关规章制度是确保疾病治疗、护理活动顺利实施的关键措施。一旦出现落实不到位现象,将无法有序的实施该操作,降低护理服务质量。2) 服务态度差、责任心不强。儿科病房过于嘈杂,护理人员长时间的处于此环境,极易出现烦躁情绪。若此过程中面对患者家属的质疑,通常会出现不耐心现象,引发冲突。并且,部分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无法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病情,使患者家属产生不满情绪,最终造成医疗纠纷。(2)防范措施。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其落实到底。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禁止出现药物发放错误、打错针现象;规范交接班,交班人员需详细、全面地向被交班人员讲解患者情况,讲解急救药物的使用情况,若存在药物缺失现象,需及时告知;实施岗位责任制,密切观察患者情况,严格执行医嘱。做好护理操作记录,准确无误的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指标。2) 强化沟通技巧,建立友好护患关系。当患者家属向其询问问题时,无法积极的做出回应,甚至部分患者出现恶语伤人现象,使家属不满,造成医疗纠纷。在这种情况下,医院领导需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培训,以改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评定两组患者护理服务中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并评定其护理满意率,标准:将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发放到患者家属手中,让其根据日常的护理服务进行填写,总分为 100 分,分为满意护理服务、基本满意护理服务、不满意护理服务,分数分别为大于 90 分、大于 60 分、小于 60 分。(4)统计学处理。数据借助软件包 SPSS 14.0 处理,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 临床护理差错情况判定。 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临床护理差错情况判定

组别

导管脱落(例)

用药不当(例)

护理不细致(例)

发生率(%)

研究组(n=100)

2

1

1

4.0(4%)

对照组(n=100)

6

4

3

13.0(13%)

t值

5.207

P值

0.022

2.临床护理满意率判定。调查结果表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表2 临床护理满意率判定

组别

满意(例)

基本满意(例)

不满意(例)

满意率(%)

研究组(n=100)

50

46

4

96.0(96%)

对照组(n=100)

35

50

15

85.0(85%)

t值

7.037

P值

0.007

三、讨论

儿科医疗工作量大、患者多、紧急和突出情况多发,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难度;再加上儿科患者本身在心理、智能、语言、行动等方面成熟度低,不易沟通,更增加了临床护理的安全隐患。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儿科护理的主要安全隐患主要包括分诊不当而延误治疗时机、多次穿刺不成功造成患儿痛苦、输液速度不当巡视不足、护理不足服务不到位、消毒隔离不当而引发感染五个方面,而这五方面主要来源于护理态度、护士素质、护理质量控制、对患儿行为管理等方面。

2.由于儿科患者年龄小,自我防控能力低下,保健意识匮乏,疾病治疗配合度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其经常出现医疗纠纷现象,不但严重影响医院的整体工作环境,还给医患双方带来影响。因此,为从根本上规避儿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需加强儿科护理风险因素探究力度,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本次调查通过对儿科护理风险因素的探究发现,操作技术差、服务态度差、未落实相关规章制度等为主要因素。根据上述因素,制定防范措施:于儿科护理中严格执行相应规章制度,按时学习、更新知识,详细记录护理服务期间出现的差错,便于日后更改、预防;加大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帮助其建立良好、正确的工作意识,促使其正确、客观的记录相关操作;叮嘱护理人员于日常工作中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使其更加灵活的应用于护理服务中;按时检查药物、设备的完整性,确保良好无损的使用;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叮嘱护理人员尽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即便无法满足其需求,需认真向其讲解原因,便于缓解不良情绪,加快康复速度。本次调查结果显示,100 例研究组患者护理服务期间出现 4 例护理差错,发生率为 4.0% ;100 例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期间出现 13 例护理差错,发生率为 13.0% ,两组护理差错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给予儿科患者防范措施,可从根本上规避医疗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上来看,100 例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为 96.0% ,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率的85.0% ,两组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说明:防范措施的应用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护理满意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经济负担。

总之,儿科护理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护理态度、护士素质、护理质量控制和对患儿行为管理四方面,临床应注意对患儿行为管理、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加强对护士的专业培训和责任心培养、合理用人,注意岗位调整。

参考文献:

[1]张炜.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2017.

[2]刘晓芳.儿科护理工作的护理风险因素及风险控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