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对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骨标志物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唑来膦酸对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骨标志物的影响

庞琳娜

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北京石景山医院 北京 石景山 100043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唑来膦酸对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骨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01-2019.01,1年以内在我院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患者60例,按照患者症状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观察组(30例,继发性骨质疏松)。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通过使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骨代谢标志物PINP、β-CTX、N-MID水平均有明显下降的变化,p<0.05,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唑来膦酸对治疗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良好,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也有一定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女性骨质疏松症;唑来膦酸;疗效

骨质疏松是由于患者体内的钙元素缺乏,降钙素不足,维生素D不足所引起,患者的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的比例不断减少。女性骨质疏松通常发生在绝经女性的身上,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而引起,患者体内成骨细胞功能的衰减[1]。为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疗效,本文对唑来膦酸对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骨标志物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2018.01-2019.01,1年以内在我院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患者60例,按照患者症状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68.56±8.78岁,原发性骨质疏松),观察组(30例,平均年龄为67.45±8.12岁,继发性骨质疏松)。治疗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现对两组病患的血钙,血磷,陈旧性骨折史等基本资料进行研究,表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表示知情,并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此后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研究的批准认可。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注射唑来膦酸之前应该先监测患者的血清中钙、磷、镁以及血清肌酸酐的水平。注射用唑来膦酸(国药准字H20041979,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静脉滴注。每次4mg,用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应不少于15min,每3~4周给药一次或遵医嘱。

1.3 疗效标准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值和骨代谢标志物PINP、β-CTX、N-MID水平来判断唑来膦酸对女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骨标志物的影响。骨密度测定以及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测定: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5dd78e1ca63fe_html_83ba4077644d6121.gif )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值数据对比

对照组患者共有30例,治疗后患者的腰椎L1密度(0.810±0.141)g/cm3,腰椎L2密度(0.824±0.142)g/cm3,腰椎L3密度(0.859±0.162)g/cm3。治疗后患者髋部的股骨颈密度(0.684±0.111)g/cm3,大粗隆密度(0.582±0.121)g/cm3,股骨干密度(0.878±0.164)g/cm3

观察组患者共有30例,治疗后患者的腰椎L1密度(0.821±0.156)g/cm3,t=0.2865,p=0.7755;腰椎L2密度(0.855±0.157)g/cm3,t=0.8021,p=0.4258;腰椎L3密度(0.911±0.171)g/cm3,t=1.2091,p=0.2315。治疗后患者髋部的股骨颈密度(0.682±0.115)g/cm3,t=0.0685,p=0.9456;大粗隆密度(0.534±0.112)g/cm3,t=1.5945,p=0.1162;股骨干密度(0.871±0.148)g/cm3,t=0.1736,p=0.8628;p>0.05,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治疗后骨代谢标志物水平对比

对照组患者共30例,PINP(30.089±15.785)ng/mL、β-CTX(0.218±0.185)ng/mL、N-MID(17.565±10.154)ng/mL;观察组患者共30例,PINP(28.806±15.561)ng/mL,t=0.3170,p=0.7524;β-CTX(0.207±0.785)ng/mL,t=0.0747,p=0.9407;N-MID(14.233±5.348)ng/mL,t=1.5902,p=0.1172。p>0.05,数据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多发于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丢失速率不同,但是骨折部位都多发于椎体;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引起多是由于后天的多种因素或者疾病导致[2]。骨折会明显增加老年女性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帮助医治患者出现的骨质疏松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在此次研究中使用的唑来膦酸药物主要是抑制骨吸收,这类药物在体外可抑制破骨细胞活动,诱导破骨细胞调亡,还可通过与骨的结合阻断破骨细胞对矿化骨和软骨的吸收,并且抑制由肿瘤释放的多种刺激因子引起的破骨细胞活动增强和骨钙释放[3]。使用此药物表示骨的表面附着后相当于一层“骨外衣”,对外可以抑制肿瘤释放的破骨因子的侵蚀,对内可以改变成骨-破骨稳态向成骨方向偏移,从而促进骨的形成,减少骨钙释放。

综上所述,唑来膦酸对治疗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效果良好,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骨代谢标志物水平也有一定改善,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沈追孟.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其对骨代谢指标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6, 36(4):74-76.

[2]万伟,季小凡,赵东宝,徐霞,徐美娟.唑来膦酸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0):4972-4974.

[3]寿张轩,边平达,金雪,陈锦平.唑来膦酸对高龄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7,36(8):49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