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四关”确保我院中药制剂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3

严把“四关”确保我院中药制剂质量

朱冬生

北京市密云区中医医院 北京密云 101500

目的:严格把好“四关”是稳定中药制剂质量的前提

方法:严把中药制剂“物料管理关”“批配制记录关”“洁净区清洁关”“标签使用关”四关

结论:严把“四关”是中药制剂配制的经验总结

结果:“四关”的严格掌握可稳定中药制剂质量

中医院是运用中药治病的主阵地,从目前中医院发展来看,“院有专科、科治专病、病有专药、药有特色”是中医院发展的重要途径。一个区有特色的中药制剂可以激活一个专科,一个好的专科,往往可以振兴一个中医院。院有名医是“以医带药”,院有特色中药制剂是“以药促医”,所以院内中药制剂是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质量又是中药制剂的根本,根据我们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四关”来把控制剂质量。

一、 物料管理关

物料是指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中药饮片)、辅料(蔗糖、糊精等)及包装材料。制剂所用原辅料的质量标准均应符合2015年版《中国药典》或《地方标准》的要求。在物料管理上应把好三关。

采购关:对原辅料的采购应从合法的医药公司进货。如我院购入中药饮片均为本市中药饮片厂家生产的饮片,具体须索取证件包括一证一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证书,药品质量协议书、销售人员企业法人委托授权书以及个人身份证复印件等资料,所有证件均应要求在有效期内,并加盖经营企业的红章以示负责。经考查考核,确定供货方。供货方一经确定,所有资料应存档管理。具体采购量以3个月的库存量为宜。

验收关:验收物料包括原料(中药饮片)、辅料两部分

2.1中药饮片验收:

中药饮片的品质好坏直接影响中药制剂质量,中药制剂质量的优劣必然影响到制剂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命安危,所以必须严格把好中药饮片质量关,尽管目前管理部门对中药饮片的监督力度逐渐增大,但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中药饮片槎杂使假现象时有发生。

我院共有36种非法定制剂,常用的有25、6种,涉及中药饮片近200种,每年制备100余批次,经过近5年来验收中药饮片的情况来看,每年的饮片合格率为95%左右,约5%的中药饮片存在着下列问题:1、有的根类饮片带有大量残茎,如茜草、白术。2、有的全草类饮片含有大量泥沙、土疙瘩。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3、苏子、莱菔子应炒,有的火候不够或未炒生品直接入药。4、桃仁、苦杏仁泛油,产生油败气味。5、党参、生地含水量高,手握之可感觉湿手。6、南五味子冒充北五味子,龙胆地丁冒充苦地丁等冒充现象。7、更有甚者,有的中药饮片切制时的刀屑也包装成袋,随货掺入,如黄芩碎屑、赤芍碎屑等。

总之,采购优质的中药饮片是制备高质量制剂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加强中药饮片验收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是保证制剂质量的第一关。如何做好中药饮片验收工作,我们的经验是,制剂室成立中药饮片验收小组,由中药专业毕业,具有三年以上实际验收经验的人员、药检室人员和库管人员共同组成。严格按照验收制度和工作程序验收饮片。验收过程中,首先要核对饮片检验报告单与发票上的品名、数量、规格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再进一步查验饮片质量,对于每种饮片均应做到:1、辨别饮片真伪;2、炮制是否合格;3、是否含杂志;4、含水量是否超标;5、有无虫蛀、发霉、走油、变色等质量问题。

总结经验:在验收中药饮片过程中,如有怀疑的饮片,一定要做到“宁退勿收”或留样作进一步鉴定。质量验收合格后,每种饮片每批次均抽取样品。密封于小塑料袋内,再将每批所有中药样品装入一大塑料袋内,密封贴签,注明制剂品名、药味数量、验收人签字,注明日期以示负责。

2.2辅料的验收:坚持发票、检验报告、实物核对制度,经核实无误后,由药检人员抽取检品检验,经检验合格后入库。

入库贮存保管关

检验合格的批量中药饮片或辅料,分别集中存放于原料货架上,粘贴上标签,注明品名、批号、验货人、日期。饮片贮存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0℃以下,相对湿度65%以下。库房内应无鼠、无虫、无霉,保持整洁、货物的存放离墙离地、货行间均留有一定距离,并执行“先进先出”的发货顺序原则。

二、批配制记录关

在满足中药制剂的配制、检验要求、确保制剂质量的前提下,老师认为:制剂室的硬件设备与设施达到与所配制品种相适应的基本要求后,最重要的是加大软件方面的建设,各种软件必须时时体现规范化管理,以确保制剂质量为目标,力求全面、细致、具体,抓住重点,突出关键。软件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有效的发挥指导、规范管理作用,消除人的懈怠。有力的防止因种种意外而引发的质量问题,把认为的错误降到最低。软件的建设可确保在制剂的各环节管理上,一切行为有标准、一切操作有记录、出现差错可追溯。我们的经验是: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依据各项工作的标准操作规程操作,不允许有任何折扣,在配制制剂的各个环节工作中,不但要精心投料、细心配制,还要耐心的填写批配制记录,因为批配制记录是批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包括中间品检验数据)的完整记录,它是由生产指令、有关岗位生产的原始记录、清洁记录、物料平衡、药品检验报告单、制剂成品审核批准单等汇总而成。此记录有质量的可追溯性,如何填写好批配制记录,应注意一下几点。

配制制剂各岗位操作记录有岗位操作人员填写,填写操作记录应具有时效性。有的记录要在配制过程中填写,有的记录应在配制工作完毕及时填写,“当天所做的工作当天写,决不允许拖延或补写”。由于医院制剂的特殊性,量少品种多,工序多,必须坚持逐项填写,不准漏项,更不允许代签字。

填写批配制记录,要求统一使用碳素笔书写,字迹要求清晰,不准潦草难辨认。批记录要保持整洁,不得任意涂改和撕毁重写,若发现填写错误应及时更正,可在所写错误行上划一条线,在错误行上面重新更正书写,并且在划线的下方签名以示负责。

所填写的批配制记录,内容必须与工艺规程相吻合,记录与实际操作相吻合,记录与实际所投原辅料量相吻合,不准两张皮,记录与所投原辅料不一致,记录与实际操作不一致,必须确保批配制记录的真实性。

批配制记录由各岗位操作人员分段填写,由药检人员负责汇总最后由质量负责人审核并签字,成品放行,入库保管。

批配制记录应按批号时间顺序归档,保存至制剂有效期后一年。

制剂配制过程中,对由于各种意外情况,包括质量情况发生事故或差错,不能继续生产的,或物料平衡不达标的制剂,应及时上报制剂室主任,在批配制记录中应如实填写说明事故原因,处理方法经药检负责人,制剂室主任,质量负责人签字后存档。

洁净区清洁关

医院制剂的特点是品种多、剂型多、批次多、品种更换频繁。清场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老师认为,在制剂生产过程中,清场工作贯穿于制剂制备的每一环节,它不仅是为清洁卫生,更是为了防止制剂配置过程中,不同批号、不同品种之间的污染和交叉污染。所以对清场的要求更加严格。由于清场不合格引发的制剂质量不合格也时有发生。老师在近二十年制剂工作中总结,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一)对进入清净区人员的要求

清净区仅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直接接触制剂配制人员不准化妆、不准佩戴饰物、手机等。

进入洁净区的人员坚持洗手、更衣、戴帽不露头发。工作衣、帽、鞋不得穿离洁净区。配置操作时必须戴手套,严禁裸手配制制剂。洁净区禁吃东西及做与配制制剂无关的工作。

穿戴洁净区工作服、帽子进行制剂配制时,两天清洗一次;进行固体制剂配制每天清洗一次。

(二)对洁净区空气净化温度的要求。

必须坚持在配制操作前,将空气净化系统开启20-30分钟后,操作人员方可进入洁净区进行配制工作,在空气净化系统开启的同时,开启紫外线照射20-30分钟进行消毒。

温度控制在18-26 ℃,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之内。温度超过规定温度时,应开启空调系统调温。湿度超过规定时,开启排湿机或空调排湿,保持温度湿度衡定。

初效过滤器每2个月更换一次,中效过滤器每2个月清洗一次。清洗方法:用饮用水冲洗2次,以表面清洁、无灰尘、无可见异物为准。然后再用净化水冲洗2次,洗净晾干即可。高效过滤器二年更换一次。

(三)对洁净区(30万级)设备工具清洗要求

每天工作完毕,及时清除废物垃圾,同时将废物器清洁干净

清洗制剂设备、制剂工具时,要求:清洗制剂设备时,一定要将设备内壁、外壁用不同用途的抹布擦拭干净,特别是设备内壁有多 棱角时,应特别注意棱角侧面易藏污纳垢,如槽式粉碎机内壁、颗粒剂内壁。清洗设备时严禁直接用水冲不用抹布擦。因为水冲会影响设备寿命,况且仅用水冲,不能将污垢完全清除。设备工具清洁干净后,再用干抹布将设备及工具擦干,防止不锈钢材质产生锈斑或水印纹。冲刷操作间地面时,应将粘贴在地面上的污垢完全清洁干净,不留死角。注意地面冲刷干净后,不得汪水,以保持干燥整洁。

每天操作完毕后将所用工具、器具清洁干净后放回指定位置,再将所使用的扫把、拖把、抹布洗涤干净,保持干燥清洁。

每天操作完毕后,将操作过程中溅到门窗、墙壁上污垢擦拭及时清除。

每周末应对洁净区所使用的操作间进行彻底清理一次;

6、每月月末应对洁净区内所有墙面、顶棚、照明、排风及其他附属装置及地面全面清洁擦拭一遍。根据室内菌检情况决定消毒周期,以保证洁净区洁净度达标。

标签使用关

制剂标签系指制剂包装上所有印有或贴有的内容。分为内标签和外标签。制剂内标签指的是直接接触制剂包装的标签,外标签指内标签以外的其他包装的标签。标签的管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明确的文件规定。制剂室的标签管理,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防止标签,使用说明书外流,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老师对标签管理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制剂室标签的印定,必须经制剂室主任审核批准后,方可交付印刷厂试印,印刷厂出示清样后,再经制剂室主任审核,确认无误后,才能正式印刷,印制后的清样由库房保管员留存,作为验收核对依据。

标签、使用说明书入库前,应由指定的专人与库房保管员共同负责检查,标签的外观、尺寸、式样、颜色、文字等内容,并按照制剂室标准样本核对内容,应无无损、数量准确,凡不符合要求的标签、使用说明书,点数封存。

合格的标签,使用说明书入库必须按品种、规格、批号分类,专柜存放,上锁保管,专人管理、及时入账。

不合格的标签、使用说明书不得退回印刷厂,对封存不符合要求的标签经制剂室主任与印刷厂家协商认定后,由制剂室负责人、库房保管员两人现场销毁,并作好销毁记录。

标签、使用说明书不得改作他用或涂改后再用。

各种制剂标签按批配置记录数量由制剂包装人领取,库房保管员按实用数量限额计数发放。发放标签人员应及时在发放记录上登记、清领标签数量、日期,最后领发货人均在发放记录上签字,以示负责。

制剂包装岗位人员操作完毕,应登记实用数量、剩余数量,如果实用数量、剩余数量之和与领取数量、发生差额时,应及时查明差额原因,并做好使用记录。

制剂包装人员在贴签工序剩余印有批号及残损的标签,应由包装人员退回库房。由制剂负责人与库房保管员共同现场销毁,并同时做好销毁记录。

综上所述,医院中药制剂的生命在于疗效。而发挥疗效的基础是质量。保证中药制剂质量的关键是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中药制剂全过程的每一环节均依据标准操作规程操作。在实际工作中,不可以任意删繁就简,因为中药制剂制备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制剂质量,制剂质量出现问题,轻则造成经济损失,严重者则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给社会造成危害。所以合格的制剂是生产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经验告诫我们,配制制剂,人的因素第一,工作态度要端正,实际操作必须严格,要认真对待配制制剂的每一环节。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10.

[2]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S]北京,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