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马克思主义重塑当代青年价值观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论以马克思主义重塑当代青年价值观的重要性

姜妍

姜妍

(河南大学法学院党办,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政党的行动指南,是一个国家的主心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具有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本质精神和内在生命之源的具体实践,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制度和理论,并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影响也最为深刻。在当代的我们的国家,如果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领导和主导,那么构建和谐社会、建成小康社会、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就会障碍重重,那么我们就要不断深化和把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认识,重视阶段理性分析、关注理论来源、实现路径选择。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立;科学内涵;本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D43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6-0000-02

在当代社会转轨过程中,当代青年出现了价值观混乱和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侵袭。马克思主义意义旁落,不少学者抛弃马克思主义观点,用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教导青年,这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本文希望从当代青年价值观旁落的分析中,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重新塑造青年的时代观念和价值取向。

一、对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现阶段状态合理有效分析

现阶段的青少年所拥有的价值观视域是先进的和开放的,跟我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使其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现阶段我国青少年对自己梦想的的向往更加偏重时效性和务实性。

二、关于当代马克思主义个人价值观的理论的介绍及分析

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价值观是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来认识人自身。特别关注个人独特性的一面又关注个人社会性的一面。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价值是自我价值、社会价值、人格价值的辨证统一,个人与社会互为目的、手段,不可分割。具体地说:

其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互为目的、手段。个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就连最早明确提出人是目的的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也不否认,他说:“没有人(甚至于神)可以把他人单单用作手段,他自己永远是目的”①又说“不管在一定关系上如何可以把人看作是目的,而在不同关系上人又只能列为一种手段,”②而作为无数个人构成的社会同样既是目的又是手段。社会不依赖个人,不把个人或集团当作手段就不可能繁荣发展;个人的存在与发展,如果不依靠社会,不把社会当作自己求生存、求发展的手段,个人一样不能存在与发展,所以,个人与社会互为目的互为手段;

其二、个人的社会价值包含着个人的贡献与享用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个人的社会价值的实质、核心是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精神或综合的价值贡献,贡献可分为两方面既包括物质贡献又包括精神贡献。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唯一的衡量尺度是取决于他对整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能否在多大程度上给予满足。人和社会价值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人主体自我得到发展,客观上也发展了社会价值,也增加了人积极性和责任心。但则是以人主体的正当利益获取为前提的。所以社会应对个人的贡献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承认,即让个人获得享受,也是个人的人格价值,包括物质享受与精神满足及社会地位的肯定。可以说改革开放,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也是为充分发挥人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作为社会价值客体的主人公责任感与积极奉献精神。所以,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和进行是具有个人贡献和个人享用的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关系的。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义务责任和个人与社会主体权益得到的保护。要建立个人对社会贡献的教育机制。如果社会利益与个人得失发生不和谐的时候应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牺牲小我,以满足社会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要保护个人的主体权利不受损害,提供给个人主体所必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绝不同于个人主义所倡导的个人价值就是把社会当手段,个人当目的的抽象个人价值,也不同于只强调个人为手段,社会是目的的机械的“左”的价值观念。

其三、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价值。

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个人价值天生就潜在个人自身,要实现这种价值,就要靠个人的“自我选择———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而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价值观却认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虽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奋斗过程,但这种个人努力奋斗是与社会,与个人的社会价值紧密相联的。因为:

1.自我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社会生产方式是自我存在的基本前提,个人的存在首先要有生存的社会物质条件,创造这些条件的物质资料生产就是社会性的,假如脱离了一定的社会关系,不但不能满足自已的需要,也不可能得到满足需要的手段,所以离开一定社会关系的孤立自我是不存在的。

2.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形成离不开社会的培养与塑造。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基础是自身的全面素质。他要成为德才兼备、自我肯定、自我完善、价值很高的人不是生而有之,它离不开家庭的培养、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锻炼,而家庭、学校、各种社会活动群体都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形成是社会塑造的。

3.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个人为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自我价值包括个人对自已生命存在意义的肯定。个人对自已的接受与肯定以及个人的自我完善等。这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必要前提,假如仅停留在自我欣赏上,不投入社会实践,不转化为社会价值也就无所谓有无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离开社会条件与社会基础,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就是个人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履行社会职责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还探讨了人的解放和自由的问题,并把它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归旨。马克思把此问题仅仅植根于人的现实生活之中来考察,把对现实生活的批判与改造作为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之根本路径。

三、以马克思主义重塑当代青年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对于当今社会的各种利益价值观,我们要采取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态度进行分析。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的当代中国,在重塑青年的价值观中更应该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个人价值观的内在体现,以马克思主义个人价值观的理论观点要求来重新设定塑造我国当代青年的各种价值观具有及其重大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个人价值观在当代社会的设计与构建一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要求,以马克思主义重塑当代青年价值观的路径选择如下:

1.科学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建立需要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的学习。邓小平认为“不注意学习,就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务主义中去。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③所以说理性思维学习在建立价值观方面有极其重要意义我们要全面发展的看问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度剖析自身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理性思维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长期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不断实践得到的,没有学习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当代青年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学校马克思主义德育要特别注重关于学生价值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关于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是重中之重。价值观的理论教育是由价值目标、价值手段和价值评价共同构成的体系教育。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的表现方式是集体主义与奉献精神。而今,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出现来的是竞争意识、效率意识、自我意识等观念与社会和国家所希望的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合理结合,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学校需要在社会价值体系的重建过程中,系统地引导青年的价值观建构。历史表明,坚定的信念不会通过灌输和强制建立起来,只能通过主体有意识的自我选择才能形成。因此在价值观培育上强调主体自由意志的选择和实践是积极而有意义的。

3.青年价值观教育要着眼于客观现实、引领精神追求,形成科学的自我实现的价值观。价值观念的多元倾向首先来自于市场经济的生活模式对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社会生活模式的全面而深刻的冲击和否定。我们要以社会的客观需要为根据重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建立正确的、科学的价值取向,借鉴西方价值理念,构建全面发展的青年价值观。不要把己置身于社会实现之中,使其被动地满足自身需要而应该努力掌握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尤其是分析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找准我发展的主要价值尺度和实现途径。只有这样,能够变被动为主动,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和发展途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从而使自我价值更好地实现。

注释:

①)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134页。

②)康德《判断力批判》下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90页。

③《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5页。

作者简介:姜妍,女,1981-03,河南汝南人,河南大学法学院从事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