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例正畸牵引矫治埋伏阻生牙的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30例正畸牵引矫治埋伏阻生牙的临床应用

赵杨

赵杨(辽宁省盘锦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盘锦124000)

【中图分类号】R78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2-0137-01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正畸牵引矫治埋伏阻生牙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埋伏阻生牙应用正畸的方法进行牵引治疗,观察其疗效和时间。结果除1例因埋伏阻生牙位置过深且患者年龄较大未能成功牵引,其余29例均牵引成功,取得较好的疗效,有效率96.66%。牵引时间平均需要11.4个月。结论正畸牵引的方法可有效应用于埋伏阻生牙的保留和治疗。

【关键词】固定正畸牵引埋伏阻生牙

埋伏阻生牙在临床矫治人群中所占比例不高。矫正风险较大,但矫治后对于病人的美观恢复及咀嚼功能的提高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笔者应用固定矫正器进行牵引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2011年由我院临床矫治该类病例共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9~19岁,平均年龄13.7岁,上中切牙埋伏14例,上尖牙埋伏9例,下第二双尖牙埋伏7例。

1.2方法

经X线片观察,选择牙体、牙根形态较为正常的埋伏牙,先进行X线的三维定位[1](通过CT断层片三维重建程序的使用而获得定位或通过MRI直接获得定位),以确定埋伏牙的确切部位及与邻牙的相互关系。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暴露埋伏牙牙冠,酸蚀牙面,在充分干燥、隔湿可靠的前提下在牙冠唇面(或舌面)牢固粘贴牵引钩或舌侧扣,在上牙列(或下牙列)黏固固定矫正器,并弯制弓丝结扎固定,与主弓丝上用链状皮圈相连,轻力牵引,部分病例因间隙不够,可在埋伏牙牵引出来后再利用链状皮圈或螺旋推簧开拓间隙、排齐,或留待乳牙替换完毕后二期矫治。

2结果

30例患者中,矫治疗程9~15个月,平均11.4个月,在矫治过程中,除1例因患者年龄较大,埋伏阻生牙位置较深,最终放弃牵引而导致治疗失败,其余29例均治疗成功。

3讨论

3.1埋伏牙的矫治是临床矫治中相对较特殊的一类,经统计,此类患者多有早期的牙外伤史,牙齿替换障碍等,也有的患者属牙胚发育异位,牙根发育异常,牙根弯曲,牙根融合等.有报道[2]认为侧切牙牙根长度变异、龋齿所致残根、乳牙滞留、牙瘤、多生牙、不明原因的萌出困难及医源性因素均是可能的病因。此类病例的矫治较为困难,以往多采用拔除后再进行修复。

3.2在埋伏牙的矫治前,术前明确诊断和埋伏牙的定位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矫治结果的成败。以X线三维定位[3],可以确定埋伏牙的形态和确切位置,对于牙体、牙根形态较好者,应尽量保留。遇牙根弯曲、吸收较多、牙冠形态明显异常的埋伏牙,多数无保留意义。还有些情况往往需先导萌,暴露牙冠,根据具体情况在手术中决定保留还是拔除。另有些病例,术前无法确定是否能够成功保留,可与病人家长商量,试行治疗,如失败再拔除[4]。

3.3牢固粘贴托槽是矫治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笔者采用双圆管托槽自制牵引钩,取得较好效果,尤其对需在舌侧粘贴托槽的病例效果更为理想。双圆管托槽自制牵引钩的优点是厚度较小,可减小埋伏牙牵引时的阻力.根据牙冠暴露的多少选用不同型号的双圆管托槽可取得较为肯定的黏贴效果。采用0.20mm结扎丝弯制牵引钩,可任意调节牵引钩的长度、位置,也是矫治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牵引埋伏牙时,必须设计足够的支抗。在混合牙列期,口内可利用作支抗牙的数目较少,设计可靠的支抗对于埋伏牙矫治成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也要使用适度的牵引力。力值不能太大,常用70~100g力值,否则,易失去支抗,引起局部开牙合,也易致粘贴的托槽脱落,还可导致埋伏牙过度松动。

随时调整牵引方向和粘贴位置。因为导萌手术要尽可能减少创伤,托槽黏贴的位置有可能不够妥善,待牵引一段时间后随着牙冠暴露更多,根据具体情况可重新黏贴托槽。牵引过程中,根据牙齿移动的方向、距离、旋转等及时调整牵引钩,以确保埋伏牙在预期的位置顺利萌出。

3.4治疗时机要把握好。对埋伏牙牙根尚未形成者[7],如牙胚位置、方向正常,并有足够间隙,可保持间隙观察让其自然萌出。否则应待牙根形成后再作开窗牵引。但对已引起邻牙损伤或疼痛者,应尽早治疗。当邻牙牙根或牙槽骨严重吸收、松动或严重龋坏无法保留.可拔除邻牙,保留埋伏牙。

对于成年患者,做埋伏牙牵引必须慎重,因为成年人咀嚼器官已发育完善和成熟,牙周支持组织细胞活性降低,与青少年患者相比,对矫治力的刺激反应更慢、改建适应能力更差,而且成年人正畸牙移动有可能使牙槽骨的吸收加快[8],如果埋伏牙位置较深,即使埋伏牙形态发育正常,牵引也必须慎重。

参考文献

[1]吴恩惠主编.放射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2:22.

[2]DachiSF.HowellFV.Asurveyof3874routinefullmouthradiographs.OralSurgOralMedOralPathol,1961,1165.

[3]邹兆菊主编.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0.

[4]段银钟.口腔正畸临床固定矫治技巧.第2版.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2001,174~176.

[5]张孟平.上前牙埋伏阻生和严重错位的正畸矫治.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8.16(4):373~375.

[6]傅民魁主编.口腔正畸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