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如何安全过冬

/ 1

高血压患者如何安全过冬

蒋朝阳

西昌市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西昌615000

高血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属于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高血压的并发症有心力衰竭、脑猝死、心肌梗塞等。

引发高血压的原因有很多种,有心理上的、生理上的和社会因素等。在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中,第一要说的是肥胖。体重的增加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由于肥胖人群的脂肪较多,会引发动脉硬化,还会使脂肪内的微血管增加,使血流呈线块状的形式增多,最终产生了高血压。第二要说的是饮食,在人体中,如果摄取过多的盐分,也会引起高血压。同时钾、蛋白质、钙的含量摄入不足,也会引发高血压。第三是年龄的增长,年龄越大,就越有患有高血压的危险。第四是精神的长期紧张。紧张、烦躁、愤怒以及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都可以引发高血压。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会引发高血压的原因,如饮酒、吸烟、遗传等。

冬季是高血压患者的易发期,那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让高血压患者安全过冬呢?

第一,做到正确用药。冬季的具体用药情况需要详细咨询医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出调整。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首先,如果在夏季因为血压的降低减少了用药的剂量,当冬季来临时,需要逐渐增加用药剂量,直至到原有剂量为止。如果在夏季并没有减少剂量,那么需要考虑是否需要在冬季对剂量适当增加。其次,高血压患者需要在血压高峰来临之前服药,对于凌晨血压较高的患者,可以在晨起时服用降压药。最后,高血压患者需要在冬季做到谨慎用药,其中主要包括两种药,一种是利尿药,一种是时间短、速度快的降压药。利尿药的使用或导致人体水分的流失,使血液变的更粘稠,使患上血栓的风险大大加大。有些患者在血压升高时,有服用快速降压药的习惯,但是血压在短时间内的下降,很容易造成大脑或者是心脏的供血不足,引起中风、心绞痛等疾病。当发现血压较高的情况,可以立即含服卡托普利,在服用半个小时作用,血压下降10-20mmHg就可以,如果血压依然很高,需要考虑到医院就诊。

第二,正确测量血压。由于冬季的气温较低,很多人测量血压时,会隔着内衣或者是毛衣进行测量,这是一种特别不科学的方式。在测量血压时,只有将胳膊裸露在外面,才能做到精准。因此在测量血压时,如果隔着衣服,衣服会导致脉搏跳动在传导时变慢,进而使测量的血压要比实际血压要低一点。并且在测量血压时,不能因为怕冷或者是为了方便,单纯的把厚衣服撸到肘部,这样会导致上臂太紧,血压升高。在进行正式的测量血压之前,应先休息10分钟,使血压达到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这样才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准。

第三,进行适量运动。在冬季运动中,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年纪较大的人群锻炼时间不宜过早,早上八点左右为宜。在运动之前,要事先吃好降压药,等到早饭吃完之后,降压药也会逐渐开始发挥作用,血压开始进入正常状态,在太阳出来之后再进行晨练比较好。如果在太早的时间选择晨练,那么冷空气会导致血管突然收缩,血压升高,有患上心绞痛的危险。同时,在进行户外运动时,也需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第四,饮食起居有度。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讲,当冬季来临时,也需要在生活方面进行适当调理。尽量避免食用脂肪含量较高或者是盐含量较高的食物,要多摄取水果蔬菜,并且保证水果蔬菜的新鲜,少量饮酒,适当的饮酒会起到御寒作用,但是如果一味的酗酒则会导致血压的急剧升高,引发脑淤血。同时在冬天可以适当摄入一些热量较高的食物,但是需要减少对动物脂肪的摄取。除此之外,也需要保持心情的舒畅。

第五,实时监测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在一天之中,需要分早上、中午、晚上不同的时间段对血压进行测量,找到血压变化的规律,加强对血压的监测,这种方式的实施有利于在血压升高时,及时对药物作出调整,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的概率。如果高血压患者对于自身血压并不是十分了解,可以去医院做一个动态监测,通过这种方式会对血压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对药物作出相应调整,如果有其它并发症的出现,如心脏病、肾病等,就会对血压有更高要求。

总之,冬季是高血压的高发期,就高血压患者而言,需要充分做好预防工作,从用药、饮食、运动、测量血压等方面对高血压进行预防,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高血压需要意识到冬季是高血压的易发期,需要从各个方面引起重视,这样才能避免血压状况变的越来越糟糕。使自己的血压尽量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使血压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