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在妊娠中期引产中的护理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在妊娠中期引产中的护理配合

陈燕飞

陈燕飞(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集仕港中心卫生院315171)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5-0337-01

多年来中期妊娠引产多采用羊膜腔注射利凡诺引产方法,产程长,官缩疼痛剧烈,产后胎盘、胎膜残留率高,行第二次清官率高,近年来米非司酮在引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中期妊娠引产中,两者配伍用药既可提高引产效果,又可减少以往利凡诺引产可能带来的一些并发症。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对37例中期妊娠患者,采用利凡诺与米非司酮联合用于中期妊娠引产,通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在我科住院的37例妊娠13~27周的健康妇女,年龄18~41岁,其中初产妇17例,经产妇20例。自愿要求终止妊娠,人院后常规查体,行血、尿、白带常规检查以及肝贤功能检查,并行心电图及B超等辅助检查。提示为单胎妊娠且符合停经月份,选择最佳穿刺部位,无过敏史及用药禁忌症。

1.2方法常规阴道擦洗3天,入院第2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每次剂量50mg,以后每12h给药50mg,总量200mg,入院第4天在常规消毒铺巾下用最20—21号腰穿针经腹垂直刺人羊膜腔内,抽出清亮羊水5~10ml,缓慢注入利凡诺100mg。穿刺部位覆盖无菌纱布,压迫2-3min,用胶布固定,穿刺不得超过2次[1]。

1.3结果37例患者,胎儿均在48h内娩出,均无产后出血和并发症发生。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行引产术的孕妇,均有不同程度的思想顾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态度和蔼地向患者介绍病房和科室环境、责任护士和床位医生。使患者对医生充满信心。同时针对患者的不同心态施以不同的护理措施。

2.2术前全面评估仔细询问病史,详细了解患者的孕产次及情况,进行腹部检查,了解宫底高度、胎方位及胎儿大小,进行妇科检查,了解软产道情况,做好术前生命体征监测,体温两次高于37.5℃时,要寻求原因进行治疗,待体温正常后方可进行引产。

2.3术前做好阴道准备,术前3d用5%聚维酮碘液擦洗阴道,1次/d,共3d。

3术时护理

3.1心理及常规护理手术过程中患者精神往往极度紧张,轻微的刺激,也会引起较强烈的反应,因此护理人员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陪伴在旁边,用关切的语言分散其注意力,耐心地解答她们的疑问,对她们进行鼓励和安慰,消除紧张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用药后协助患者俯卧30min后再左、右翻身,让药物分布均匀,利于发动产程;穿刺完毕,嘱患者休息30min后护送到病房。

3.2用药护理向患者详细介绍米非司酮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取得患者的配合。嘱患者餐后1h口服米非司酮,以防恶心、呕吐,影响药量的吸收。对于药物的副反应,要加强观察,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处理,并警惕有无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

3.3用药后定时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宫缩开始时间,胎心音、胎动消失时间,注意胎位变化,密切观察阴道流血、胎膜早破现象,如宫缩过强,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及时处理。若产程活跃期过长,应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她们的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提高引产成功率。对进入规律宫缩时,要及时做好接生的准备。

3.4胎儿、胎盘娩出后护理胎儿、胎盘娩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10U,检查胎盘及胎膜是否完整,如有残留,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必要时立即清宫。注意观察阴道出血量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宫缩乏力时,即给予缩宫索IOU+5%GS500ml静滴,同时按摩子宫,促使子宫收缩,减少出血。产妇观察2h,按压宫底,已免宫腔积血影响子宫收缩,更换会阴垫并记录出血量。子宫收缩好,阴道出血少,生命体征平稳,产后2时返回病房。

4术后护理

4.1做好生活护理产后患者常感疲劳,护士应告知患者注意休息,并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感染;由于产时消耗能量较多,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多汤类食物。经常巡视病房,观察阴道流血及子宫收缩情况,发现流血量较多,颜色鲜红,应立即报告医生。督促饮水,4~6h协助产妇及时排尿,以防尿潴留影响子宫收缩引起产后出血。做好乳房护理,及时采取回奶措施。用丙酸睾丸酮25mg肌注,每天1次,共3d。

4.2健康指导减轻患者疑虑,告知患者出院后加强营养,保证休息,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嘱患者产后6周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产后6周到门诊复查。为产妇提供避孕或节育措施,宣传计划生育。

5讨论

米非司酮口服后行利凡诺尔羊膜腔内注射手术引产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上述妊娠中期引产的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精心的术前、术中及术后详细观察以及出院后健康指导等一系列程序护理,使患者得到了护理人员正确的护理和康复指导,避免了因观察不细和护理不当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提高了中期引产患者的成功率,缩短了住院日,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