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之刍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消化内科护理中运用循证护理之刍议

符敏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410013

摘要:目的:针对护理理念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应用取得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分析探讨,不断开拓新的护理思维。方法:收集医院2014年1月-12月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性的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按照患者不同临床表现给予患者相应处理,而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模式。结果显示:针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和有效率的了解对比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理念运用到消化内科护理中能够使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满意度都有显著有效提升。

关键词:循证护理思维;消化内科护理;患者满意度

众所周知,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繁重复杂,而且很容易出现医疗纠纷,消化内科患者患病的症状复杂多变,治疗还需要很长的过程,尤其是老龄患者病情不容易控制,短时间内不可能看到疗效,很容易使患者产生不安急躁的心态,这也给护理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要求。通过对以往工作模式的改进,我们总结出了新的护理模式既把循证护理理念结合到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中去,通过新护理模式的开展取得了比较不错的临床护理结果,现将本次研究的详细过程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搜集医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消化内科100例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自愿的原则参加本次护理研究。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24例;年龄18~59岁,平均(29.5±2.32)岁;消化道溃疡患者2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11例,急慢性胰腺炎患者14例。实验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各25例;年龄31~65岁,平均(30.5±2.59)岁;消化道溃疡患者2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12例,急慢性胰腺炎患者14例。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所患疾病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P>0.05,其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以其护理效果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案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对症治疗方案,对照组按照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采用相应处理,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模式。首先成立专门的循证护理小组,然后在对最新的研究结果进行深入的了解研究,同时结合消化内科自身的护理特质,进行相应的护理程序评估,制定出适用消化内科自身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每天实施情况要求护理组长必须检查,并仔细记录,护士长不定期对实施情抽查,严格进行督促与指导,从而做到护理质量的持续提升。在具体的操作实践过程中,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让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尊重与理解;积极引导家人对患者表达关爱与照顾,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心态,调整好住院情绪促进更好的康复。

1.3对比分析指标

患者病情恢复的有效率,显效率以及无效率,患者出院后填写的患者满意度评分统计表。

1.4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所有数据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康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0%与92.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试验组为(96.5±2.35),对照组为(85.3±2.12)。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以及满意度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人们也对医疗护理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既往常规护理方案已不能让现在患者满意,于是催化生成了循证护理的思维。循证护理的主要核心思想就是以患者为中心,主要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方面给予护理服务,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水准,达到满意护理效果,同时也对患者满意度有大幅提升。我们可以看到,消化内科收治的患者多属于本地区的多发病,其中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绝大多数患者年龄都在50岁以上。伴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消化内科患者预后好转率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消化系统疾病作为一种慢性消耗疾病,特别会使个体容易产生心理应激反馈。

与此同时患者期望高寿命值和对生活质量的高追求与日俱增,积极的循证护理模式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心理平衡、保持身心健康。在护理工作模式中,循证护理理念是以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患者实际状况为导向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在当前临床上的应用目前还不多。我院在具体的实施中不断地积极提高护理管理者的业务水平,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提升,从而更加深入、务实、持续地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也间接让患者体验到亲情化、人性化、规范化的护理模式,获得了患者的好评。同时制订了规范的护理流程及制度,并指引护士如何做以达到节力、有效、快速、清洁。患者康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0%与92.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试验组为(96.5±2.35),对照组为(85.3±2.12)。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以及满意度评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直接证明了循证护理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在消化内科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思维模式能有效提高预后疗效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天民,杨瑞贞,索海英,等.循证护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0,,24(23):2109-2110.

[2]李霞,马小琴.循证护理实践影响因素分析与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21):3446-3447.

[3]胡红仙.循证护理实践的难点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0,9(12):1027-1029.

[4]王文文,李春芳.我国临床护理人员循证护理实践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1,25(26):2351-2353.

[5]宋秀香,邵娜,盛显爱.消化内科恶心与呕吐护理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1):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