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与数学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情感教育与数学课堂教学

黄翠燕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木松岭学校黄翠燕

所谓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以心理学知识为基础,从学生深层的心理需求出发,对数学教学作适当的改进,在数学教学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的最佳心理状态,通过心理上的接受,达到师生信息传递交流与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共鸣和最佳融洽.

一、增加教师的情感投入,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用自己炽热的教学情感去激励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融洽和谐和师生关系具有多种效应:一是宽松.师生有一种宽松感、安全感,因而能够无拘无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从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其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二是信任,指的是人际交往的意愿,即喜欢听谁的,不喜欢听谁的,喜好有趋向性.师生关系好,教师输出的各种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里畅通无阻地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三是期待,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四是感染,师生关系好,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精神,都会给学生以好的感染.实践证明,学生喜欢热情和蔼、尊重学生、耐心指导、诲人不倦的教师.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基本表情应是微笑,微笑能启动学生心灵的窗扉,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教师的微笑是爱护学生,是宽容友好的表示,它是一种比“好”、“对不起”之类的口语更微妙的无声的文明语言,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二、发挥教师的情感感染作用

教师的情感往往是通过表情表达出来(即态势语言).态势语言包括眼神、面部表现、体态动作、手势以及足部运动等非语言因素,它具有情意功能、直观功能以及暗示功能.

态势语言的情意性要求“以目传神”,一个好的教师站在讲台上,他的眼神把他的情意、学识、心理变化和审美观等都毫不掩饰地显露给学生,而学生总是从老师善于变化的眼神中,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展开广阔的联想,受到深刻的启示.态势语言的情意性还表现为好的面部造型.如果教师面对学生时脸上毫无表情,冷若玄冰,就会造成师生之间感情不通,甚至可能造成学生情意上的错觉而产生某种负效应,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在讲课时,教师配合适当的手势,柔缓舒徐的走动,往往会增加态势语言的直观效应,态势语言的暗示性可以起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作用.教师只要每隔一段时间走近某个学生,或师生之间目光相互对视的时间长些,次数多些,就可以在这些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较强的暗示作用,防止其开小差,专心致志地学习.当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教师亲切的目光,和蔼的微笑,可促使学生增加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爱,达到师生情感共鸣,使得严肃的课堂荡漾起“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悠然氛围.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仪态大方,精神饱满,配以简炼、自然、协调的手势,充分发挥态势语言的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新课引入情境,激情促学以诱促学

教学的艺术,在于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激励和唤醒.学生情感的唤醒又主要在课堂教学上,特别是新课的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能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倾向,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求新知.而恰当的情境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学习初中几何“比例线段……黄金分割”的一节内容导入时,我先用多媒体显示三张舞台表演图片,问学生“哪一张主角站的位置,看起来最舒服吗?你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这节课将会告诉你答案.”然后用多媒体显示古人是如何研究比例线段、黄金分割的画面,这样创设导入情境,既可以导入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求知的情趣,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热情,增强了探究新知的欲望.也为学习新知识创设了良好的开端.例如:对于八年级代数中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第一节课“平方差公式”,教师可以这样来创设问题情境:(放视频资料)

在一次智力抢答竞赛中,主持人提供了两道题:

752—252542—462

主持人的话音刚落,就立刻有一个学生刷地站起来抢答说:“第一题等于5000,第二题等于800.”其速度之快,简直给人以不假思索之感.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如何计算的吗?

生:……?

师:学了今天的平方差公式,就可以揭开这个谜底.

这里所创设的问题情境,它使学生产生了“我也要成为他那样的快速抢答者”的渴望.这是使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最好“诱惑”.

四、巧用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情感

课堂教学不仅是直接给学生以知识,而且还要努力替学生创设一个最适合自己去寻找知识的意境,唤起他们自己求得知识的强烈愿望.教师课堂教学犹如演戏,既是编剧,又是导演、演员.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精彩的课堂教学,用精彩的课堂设计紧扣学生学习的心弦,来达到培养学生的情感的目的.我在教学七年级数学应用题“劳动力调配问题”中是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的:

1.抓住导入环节.

设下悬念和情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产生学习动力.导言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当你早晨背上书包去上学时,打开门一看,外面下了厚厚的一场大雪,那么在你的脑海里马上想到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回答是带工具扫雪)现在为了方便,我们把班级同学分为甲、乙两组,甲组24人,乙组20人,学校又从其他班级调来30人支援我们扫雪.由于甲组的劳动任务比乙组劳动任务重,所以要使甲组的人数比乙组的多10人,问应调往甲、乙组各多少人?如果你是劳动委员,你怎样调配来支援的30人?”此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2.抓住过程环节.

根据内容的起伏节奏和学生的情感变化,环环紧扣,贴紧学生的每一根神经,运用音量、音调、音速、手势、眼神把讲授内容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是学生视、听、触、嗅多种感觉器官和谐共振,形成深刻印象.上例中解决了前述问题后,又这样进行变式:“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因为各班扫雪任务都很重,学校不能派来支援人员,那么若使甲组人数比乙组人数多10人,需要从乙组抽调几人到甲组?”在此问题解决后设置新问题:“现在情况又发生变化,学校需要从我班抽调12人去帮助其他班级扫雪,若使抽调后甲组人数比乙组人数多10人,需从甲、乙两组各抽调几人?”由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一问紧似一问,使学生欲罢不能,欲弃不舍,从而整个身心处于积极投入状态.留下余念,使学生感到课已尽,意无穷,留下难忘印象.

“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授知识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相信随着情感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将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