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水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水利

刘闯

北京市朝阳水利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0123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总量十分丰富。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面对这一矛盾,生态水利建设这一理念被提出。在传统的水利工程中,人们主要是控制水流来进行供水、防洪、发电、航运等活动,但是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会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严重失衡。而生态水利建设既重视建设水利枢纽,又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既掌握水文特性,又研究周边生态,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河道治理;生态水利;建设发展

引言

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分支之一,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态学融入到水利工程的建设需要,减小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达到提升水利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目标。现目前社会的发展已经从以经济建设为重点转移到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有效的维护生态环境,是保障水利建设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重要措施。

1生态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

1.1空间异质性原则

物种的丰富性依赖于高质量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可以使得多种生物和谐共存。近年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河道的自然形态被改变,生态环境变得单一,河道生态系统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退化,导致生态问题层出不穷。尽管这种水利工程建设在短期内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不利于长期的生态环境发展。因此,在河道建设中,必须注重维护河道生态整体性,保护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即提高河道形态的空间异质性。

1.2综合性与整体性原则

在河道治理上,除了保证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还需要考虑河流的景观、水质、生态功能等其他功能要求,将可持续发展、景观尺度和实用目标相结合,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工程。另外,在生态水利的整体性原则方面,不仅要注重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还要了解河道生态系统中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实施整体保护措施。

1.3协调性原则

充分发挥河流的景观功能也是河道生态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发挥河流的景观功能需要在协调性原则的指导下,将河流治理与周边区域和沿线整体风貌结合起来,使其和谐、有序、统一,以此带动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以环境效益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

1.4服务社会原则

在河道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也是不能忽略的。水利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对水资源的时空调节和旱涝防治,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上,水利工程建设尤为重要,它是使得农业稳定发展的根基。因此,河道治理的生态化水利建设必须要建立在其基本功能实现的基础上,从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河道防洪排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河道淤积现象没有有效缓解。随着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加上自然灾害等影响,对河道的破坏性越来越大。当前河道治理施工过程中由于建设能力受限,河道两侧没有增加护岸,防洪能力远远不能达到设计标准,加上常年运行,受到大风等灾害影响,使河道出现不同程度的凹陷、坍塌等破坏。另外由于河道护岸建设力度不够,河道绿化能力不足,水土流失日益严重。长期超负荷运行,造成河道淤泥淤积较多,淤积速度越来越快,对河道整体防洪排涝功能发挥产生严重制约和影响;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施工不科学。当前对于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过多地关注河道防洪能力建设,对河道固有的形态进行改变,加上受到水船交通运输压力影响,开发建设力度加大,使河道水面不断侵占,河道天然形态遭到破坏,不利于整体治理维护功能的发挥;

(3)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等影响造成河流严重污染。随着工业的发展,加上周边居民河道保护意识较弱,各类工业生活垃圾、废水污水等排入河道,使河道水体恶化严重,破坏了河道固有的生态平衡,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旧的环境没有改善,新的环境污染又袭来,造成河道水质、自然环境等受到严重损害,甚至不可修复。

3河道治理及生态水利发展策略

3.1河流岸坡防护的规划

大部分河流的岸坡都具有很多原生的植被,在河道治理过程中,要对原有形态尽量的保持,对其处理不能进行大面积的削坡,不能为了对断面的统一化追求而人为对岸坡原有的植被进行破坏,若是土堤坡,进行治理使浆砌石、干砌石以及混凝土等材料要尽量少用,保护河流岸坡必须要采取适宜在该土壤成长的植被,依靠植物到达保护河岸以及防冲固坡的目的。针对易受河水与雨水流动侵蚀的河流岸坡,治理与预防必须采取合理科学的方法,科学合理进行坡岸植物的安置,使侵蚀力降低以及使抗蚀力增强。对岸坡的坡脚周围的浅滩与深潭必须保护到位,这是多样化河床的体现,给生物生长提供休息的居所,使其与生物和谐性得以提升。

3.2提高水资源自身净化能力

当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象不断发生,建设生态水利工程旨在涵养水源。对于水资源的自身净水能力,主要是指充分应用水中的各种菌类物质,将氧化物由有机物变成无机物的过程。在对无机物进行分解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满足水中植物对养分的需求,在光合作用的作用下,藻类产生氧气,实现功能的相辅相成。采用生态水利工程来提高水的自净能力,水资源的自净作用可以形成一个循环系统,即把有机物变为无机物,并且可以分解水中的细菌等污染物,无机物又可以为水中的藻类提供养料。但这种净水能力必须要有氧气的参与,所以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需要确保氧气充足,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水的自净功能。

3.3对流域尺寸进行调整

河流生态修复的规划需要考虑到河流流域尺度和长期实践尺度,尽量避免在河段空间尺寸与短期尺寸上进行施工,要从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出发,充分掌握各个生态因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对水利工程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制定符合当地河段流域的方案,有效促进生态系统整体恢复,从根本上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系统的良好衔接,同时对大自然生态系统起良性作用,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3.4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提高河道建设和治理力度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政府高度重视并逐渐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加大河道治理力度,但是当前河道治理经费还不能满足城市建设要求,所以要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尽可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来进行河道治理,为河道整治长期稳定开展奠定资金支持。

3.5实现河流治理自然化建设

自然化河流建设主要针对于在具体河流治理过程中,必须重视和保持河道原有自然风貌,在此基础上,还必须要求河道具备其自身必须具备的功能。自然化的河流建设原则主要是为趋向于在自然的前提下建立更加丰富的环境,这与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不太相同,而是在实现防洪抗涝等作用同时,降低人类对河流环境的损害,与自然和谐共存。

结束语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以及社会迅速发展,针对环境品质要求也越发严格,环保生态绿色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治理河道过程,要向环保与生态的方向进行,在对基本的河道泄洪防汛功能确保基础上,要对河道的天然优势充分利用,合理科学规划设计,让河道恢复保持生态自然功能,使其自然景观功能可以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银坚清.简析我国发展生态水利的重要性[J].甘肃农业,2013(06):17~19.

[2]贺容冰,刘能圣,龙厉桦,龙震桦.生态水利和河流生态系统研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11):35~37.

[3]桑树立.简谈生态设计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8):280~281.

[4]劳广杰.生态河道构建体系及其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5,(2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