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刘玉洁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证治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刘玉洁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证治经验

王清贤1曹洋2刘炜2孙辰莹2张静2闫昕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00;2.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3.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000;4.唐山市古冶区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5.河北省总工会北戴河工人疗养院河北秦皇岛066000

摘要: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1)”软件,分析刘玉洁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证治经验。方法收集刘玉洁教授临床治疗胸痹心痛的医案,采用频次统计,分析刘玉洁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证治经验。结果对所收集的临床医案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年龄、性别、证型、治法等要素出现的频次。结论刘玉洁教授门诊收治的胸痹心痛医案发病人群特点显著,发病与肝脾二脏关系密切。

关键词:刘玉洁;名老中医;胸痹心痛;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刘玉洁教授是全国首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河北省首届名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尤其擅长心系病证的中医临床诊疗。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刘玉洁教授门诊收治的胸痹心痛病例,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1),采用频次统计的方法,计算、分析医案中症状,证候,治则治法所出现的频次,总结刘玉洁教授对胸痹心痛一病独特的分型与治法,为临床治疗胸痹心痛提供新的思路。

1资料与方法

1.1处方来源与筛选

本研究采用2012年9月-2015年3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刘玉洁工作室门诊就诊的胸痹心痛病例,共300例。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人民卫生出版社《今日中医内科?下卷》胸痹心痛的主要症状为评判标准【1】。

1.2分析软件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1)”软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联合开发,可用于名老中医医案、处方的储存、整理与分析。本系统完整的保留名了名老中医独特的诊治过程,又最大限度的解决了中医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非标准化问题【2】。

1.3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将筛选后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1)”,以一人录入一人监督的形式进行数据录入,完成后再分别由两人各自审核一遍,再进行随机抽查,以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同时为保证病案录入的严谨性,录入过程中要求所使用的中医术语统一、准确。完成电子病历创建后,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1)”软件“数据分析”模块对证治经验进行研究分析。

1.4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频次统计,根据各要素出现的频次,分别将300例胸痹心痛患者的性别、年龄、证候、症状、治则治法进行统计,并导出Excel表格。

2频次统计结果

2.1性别频次统计对刘玉洁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300例病例的性别进行频次统计,得出结果:女性>男性,女性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2.2年龄频次统计对年龄进行频次统计,并将年龄段出现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得出结果:51-70岁两个年龄段患病人数最多,约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三。详见表1。

2.3症状频次统计对所有出现的症状进行频次统计,并将结果按照频次由高到低排序,其中>10的症状有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3.1发病人群特点显著

通过以上数据可知,在所收集的300例胸痹心痛医案中,女性患病人数多于男性,二者比例约为2:1。虽然胸痹心痛一病男女发病的危险因素不同,但随着女性在社会分工中参与度的提升,生存与生活压力与日俱增,胸痹心痛也随之发生。同时,文献研究表明雌激素是重要的血管保护因子,雌激素的分泌是女性的特殊生理特点,因此胸痹心痛的发病与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3】。

前来就诊的患者以50岁以上者为主,内经中云:“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即是说明男女到了四十八、九岁后肝肾之阳气渐衰,对于心脉的温煦、推动作用降低,而血得寒则凝,心之血脉不通日久则易发为胸痹心痛。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胸痹心痛的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一些年轻人过食肥甘厚味或喜辣嗜酒,日久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水谷之力减弱,形成痰湿,阻碍气机,不能推动血液的正常运行,痰瘀交阻于心胸,则发为胸痹心痛【4】。另外,现代医学认为,寒冷是缺血性心肌病发病的重要因素,随着空调、冷饮的出现,贪凉饮冷的人们不断增多,因热而贪凉的病证日益增多,寒邪阻碍胸阳,致使心脉瘀阻亦发为胸痹心痛【5】。

3.2发病与肝、脾二脏密切相关

刘玉洁教授在临床中多次强调,“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肝主疏泄,能够调畅气机,从而推动人体血液的运行和输布,若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气血亦郁滞于体内,日久形成瘀血,瘀阻心脉则发胸痹。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心脏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的滋养,才能发挥其主血脉的生理功能,若因饮食不节而损伤脾胃,使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濡养心脉,不荣则痛,则发胸痹心痛。《证治汇补?痰证》云:“脾为生痰之源”,认为脾主运化水湿,若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而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不运停于体内,聚而为痰阻碍气机,使心脉痹阻而痛。

因此,刘玉洁教授认为,肝脾二脏与心的联系极为密切,在胸痹心痛的发病中脾虚、肝郁,一虚一实,导致了痰、瘀两种病理产物,形成痰湿阻滞、痰热闭阻、肝郁脾虚、痰瘀交阻等多种证型,临床医案亦多夹痰、夹瘀,治疗上则以健脾疏肝,化瘀祛痰为法。

参考文献:

[1]李乾构,沈绍功,栗德林.今日中医内科[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2.

[2]卢朋,李健,唐仕欢等.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开发与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9):3.

[3]马会利,胡桃红邹建宏等.国人男女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O11,2O(6):517-519.

[4]王列.冠心病(胸痹心痛)病因病机浅识实用中医内科杂志[J].2010,24(12):59-60.

[5]郭宏,钱瑛.试论寒邪与胸痹的相关性[J].黑龙江中医药.199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