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留病房病人心理应激情况及对应中医症候分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羁留病房病人心理应激情况及对应中医症候分布

巫祖强刘新迎徐佳宁

(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广东佛山528200)

【摘要】目的:探究羁留病房病人的心理应激状况及其中医病因及发病机制,归纳出羁留病房病人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筛选心理应激人群,设计参考《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症候规范》等书籍筛选出临床上与情志致病相关的常见中医证型以采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采集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结果:(1)1000例羁留病房患者中符合心理应激者912人,其中男性753人,女性159人。多数患者存在中医证型相兼现象,依据其构成中医证型比例依次为:肝郁化火证311例次,肝肾阴虚证225例次,肝气郁结证209例次,心脾两虚证175例次,肝郁脾虚证158例次,胆气虚证114例次,分别占总样本量34.1%,24.7%,22.9%,19.2%,17.3%,12.5%。(2)对912例符合心理应激的羁留患者单病种中医证候分析,其中95例外伤患者肝郁化火证共78例;50例糖尿病及37例肺结核患者其肝肾阴虚证分别为34例、28例;75例急性起病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患者、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等肝气郁结证共计54例。(3)符合心理应激的羁留患者肝郁类证共678例次,脏腑虚损类证共514例次。结论:羁留病房患者心理应激发生率较高,多数病人存在中医相兼证型现象,单一证型患者相对较少,肝郁化火证为最常见证型,羁留患者心理应激中医证型以肝郁类证及脏腑虚损证为主。可根据证型分布进行中医特色疗法干预,降低心理应激程度。

【关键词】羁留病房;心理应激;中医证型

【中图分类号】R2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6-0196-02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及时间

1000例调查对象来自佛山市南海区罗村医院羁留病房,其中男性841例,女性169例,年龄18~60岁,平均(39.22±10.27)岁。调查时间:2017年3月—2018年8月。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属于羁留病房患者,年龄18到60岁,参考生活事件量表,SCL-90、SAS、SDS中3个量表中任一量表积分阳性者为心理应激人群。SCL-90阳性标准:总计分>160,或阳性项目数>43,或任一因子计分>2;SAS阳性标准:总分标准分>50;SDS阳标准:总分标准分≥35。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疾病、药物成瘾患者。

1.3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设计参考《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症候规范》等书籍筛选出临床上与情志致病相关的常见中医证型: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肝郁化火、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胆气虚等6个证型。将6个证型所含的症状、体征纳入成为初选条目,重复及相似条目予以规范统一,制成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表。

1.4测量工具及方法

采用心理学量表、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测试结果输入电脑,以供统计分析。心理学量表于羁留病房询问填写,中医四诊问卷及中舌脉象内容由调查者诊查后填写。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中的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学描述,数据中的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

2.结果

2.11000例羁留病房患者中符合心理应激者912人,其中男性753人,女性159人。多数患者存在中医证型相兼现象,依据其构成中医证型比例依次为:肝郁化火证311例次,肝肾阴虚证225例次,肝气郁结证209例次,心脾两虚证175例次,肝郁脾虚证158例次,胆气虚证114例次,分别占总样本量34.1%,24.7%,22.9%,19.2%,17.3%,12.5%。将频数小于5的其他中医证型归为其他类。见表1。

表1心理应激羁留病人中医证型构成比分布(n=1211)

2.3符合心理应激的羁留患者肝郁类证共678例次,脏腑虚损类证共514例次。

3.讨论

心理应激是个体的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1]。动物研究表明[2],心理应激过程以神经内泌-免疫调节网络为核心,作用于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系统。相关研究指出[3],羁留病人在羁押事件的刺激作用下,会出现相应的心理、行为应激反应,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表现为敌意、怨恨和愤怒以及焦虑抑郁等情绪,同时伴有不良适应行为,如不服从管理、滋事打架,甚至伤人及自残等行为。有研究发现心理应激尚可导致住院病人的行为障碍,加重疾病,从而增加住院天数[4]。心理应激尚可影响麻醉和手术过程,还可能增加术后并发症并延迟术后康复[5]。中医七情致病与现代医学心理应激存的交融学说[6],通过分析心理应激病人的中医证候,提出相应中医七情致病及治病的理念。基于上述研究,探讨羁留病人的心理应激状况及中医证候分布结合中医特色个体化疗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羁留病房患者的心理应激高达91.2%,因羁留病房中尚有为逃避责罚而出现的诈病,所以不能排除本次量表中,稽留病房患者为增加住院时间逃避责罚而夸大躯体心理症状而产生的偏倚。存在心理应激的稽留病房患者中单一中医证型比例较少,多数患者存在证型相兼现象,其中肝郁化火证311例次,肝肾阴虚证225例次,肝气郁结证209例次,心脾两虚证175例次,肝郁脾虚证158例次,胆气虚证114例次。羁留患者由于稽留与疾病的双重负性事件发生,包括人身自由受限,社会支持系统的缺乏,疾病导致的躯体不适等导致证型相兼复杂。

根据证型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发现,外伤的稽留病房患者中肝郁化火证型的比例高达: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由于外伤的羁留患者长期处于监管环境,伴有强烈的躯体疼痛及报复心理以致肝气不舒,日久郁而化火。《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亦可能由于肝郁化火类型的羁留人员更易言行举止乖乱失常,从而出现暴力事暴力冲突而羁留,进而受伤入院。下一步可调查羁留人员来明确肝郁化火证型较多的原因。同时研究发现羁留病房患者既往存在慢性病如:糖尿病、肺结核者、高血压病的患者以肝肾阴虚证为主。有研究表明[6],心理应激损伤程度较重、心理应激的后期阶段更易出现肝肾阴虚症状,亦可能与其慢性病程,多为老年,疾病本身长期耗损阴液,兼之平素情志失畅,致使肝气疏泄不及,久病及肾,进而出现肝肾阴虚之证。急性起病的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胃肠炎患者中单纯的肝郁气结或者不典型症状患者较多,考虑急性起病,心理应激刚发生,与研究发现[7]肝郁气结证型多出现在心理应激的最初阶段相一致。

羁留病人其心理应激随着应激损伤程度的加重,表现出证型相兼的复杂病情,按中医证型可概括为两大类证:一为肝郁类证,共678例次,一为脏腑虚损类证,共514例次。因此,针对不同中医证候类型的病人采用相应的中医特色疗法可能有助于改善其应激损伤。

研究表明,依据“五情调节五脏”的原理,可以通过五音调节五脏。同时,根据中医七情理论,可选择相应的胜负情志来减轻患者恐惧、焦虑、紧张等应激反应。近期研究表明[7],适宜的体力活动能减少下丘脑-垂体及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并降低糖皮质激素及儿茶酚胺释放数量,能有效提高人体机体免疫功能,心理应激水平由此得到有效缓解。因此,系统评估羁留病人的中医证型,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中医治疗措施,减少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减少国家财政支出、减轻羁留病人的心理应激,为其适应羁押环境以及重新投身社会生活,将在未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系统评估存在心理应激的羁留病人,并根据其中医证型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田蕾.从心理应激理论探讨中医肝主疏泄功能的研究思考[J].世界中医药,2016,11(9):1905-1908.

[2]易善勇.内质网应激参与应激大鼠下丘脑神经细胞损伤[D].河北:河北医科大学,2017.

[3]付翠.监所在押人员心理症状及适应机制研究[N].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37-43

[4]陈昌惠.应激与健康(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05):225-229.

[5]夏美玲,吴玉娟,麦少云,等.中医五音疗法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16):2156-2159.

[6]吴丽丽,严灿,高璟,等.心理应激人群不同中医证候的心身反应特征及证候演变规律[N].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5):453-456

[7]周燕,江和新,胡新桃.大学生应对应激事件的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N].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3(6):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