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视角下养老护理员培训相关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3

医养结合视角下养老护理员培训相关研究进展

杨伟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医养结合是指将养老服务资源与医疗康复保健服务资源相结合,符合当前国内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新形势,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可最大化实现社会资源利用,推动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医养结合重点关注老年人群的养老服务需求,不断提升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是国内各大养老机构市场建设的主题。当前国内北京、上海等地区均陆续实行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试点建设,通过不断探索、研究此种新型养老模式,发现养老护理员资源稀缺的问题日趋严峻。养老护理员主要负责照料老年人日常生活,养老护理服务人员职业性质与执业护士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可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护理员;培训;研究进展

1.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对养老护理员的要求

1.1从根本上理解医养结合基本含义

医养结合主要是指对养老机构功能进行重新定义,通过从“医”和“养”两方面将养老资源与医疗资源相结合[1]。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包括疾病诊治、康复保健等医疗服务,同时也包含心理慰藉、日常生活照料等养老服务,通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集中于同一个环境内,使养老机构与医院职能相互补充,进一步凸显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优势,为老年人养老生活提供便利[2-3]。以往国内养老机构传统养老模式仅注重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往往忽略老年人群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多个层面的需求,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老年养老服务需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主要服务对象是对晚年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老年人群,因此,医养结合模式对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要求也更高,不仅要求工作内容更加人性化、规范化,同时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负担也更重,不仅需具备临床理论知识及专业护理技术,同时需具备高度责任感与道德感,了解老年人群心理变化情况,熟练掌握临终关怀等方面技能,同时具备较高人文素养及敬业精神[4]。

1.2临床相关知识及专业护理技能

当前国内对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养老机构对二者的结合还处于硬结合阶段,医养结合形式缺乏多样化,形式较为单一,同时也受到人力资源稀缺、医疗成本等因素的制约[5-6]。在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中执业医师与护士等医务人员所占比并不高,因此,养老护理员可在某种程度上弥补养老机构缺乏专业医疗、护理人员这一不足之处。养老护理员应熟练掌握临床基本常识与基础护理技能,为养老人群提供健康教育、保健指导等养老服务。此外,应对医疗机构执业护士与养老护理员职能的不同进行明确区分,养老护理员主要负责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服务。与此同时,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下,养老护理员应为残障老年人群及慢性病人群提供科学康复服务与支撑服务,而并不仅仅是下达疾病诊断及医疗方法[7]。

1.3注重老年人心理、精神、社会等层面需求

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老年人日常生活内容也得到丰富。大多老年人已不仅仅满足于生活上的基本照顾,更注重晚年生活质量上的改变,包括心理、精神、社会价值等多方面。有研究表明[8],约50~80%老年人因心理障碍导致原有疾病进一步加重,同时对机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心理慰藉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措施,通过主动加强与老年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不同老年人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并给予精神慰藉,消除老年人不良心理,进一步改善心理状况,提升老年人整体健康水平[9]。此外,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不断退化,身体状况与基本生活能力均日益下降,导致老年人无法很快地接受老年群体这一角色,从而产生失落、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严重者甚至出现程度不同的精神疾病。由于专业抑郁检测成本较高,老年人心理问题往往无法被及时发现,且仅有少数老年人得到规范化治疗。因此,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尤其注重对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干预,可有效降低老年人心理障碍发生率,起到较好预防作用[10]。

2.医养结合模式下对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建议

2.1改变传统培训模式

当前国内对于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模式仍停留在完善基础护理技能等方面,培训内容较浅显。因此,医养结合模式下应结合当前国内养老服务市场环境现状及养老护理员基本情况对培训内容进行适当调整[11-13]。此外,将医养结合模式主要核心内容充分贯彻于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中,对新型养老模式基本理念与实施原则进行了解,指导养老机构管理者将其运用于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服务中。将培训内容与新型养老模式对养老护理员提出的要求相结合,使培训工作不仅仅停留在实践技能层面,应从对老年人的护理态度及护理原则等方面着手,并进行深入指导。

2.2实行分层培训

当前国内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相关工作的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且对护理技能的熟练程度也不同。各大养老机构护理员主要由医院退休的普通护士与普通工作人员组成,且普通工作人员占较大比例,大多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文化程度不高。因此,在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实行的大环境下,文化水平不同的护理员难以在短时间内完全接受专业医学知识及护理技术,且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14-15]。因此,不同养老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可参考英国NVQ培训制度对不同级别护理员技能操作与相关知识掌握标准进行制定。根据护理员当前护理技能水平进行分层,并按分层结果决定不同养老护理员的护理职能,同时制定个体化培训计划,提升养老护理员综合素质及人文素养[16]。此外,应尽快建立专门针对养老护理员的职称晋升体系,使其通过提升自身护理技能得到服务人群的认可,同时获得更高的收入水平,有利于提升养老护理员参与相关培训的积极性。通过分层培训帮助养老机构管理者明确不同养老护理员的工作能力结构,为判断机构是否具备建立新型养老模式条件提供有价值参考。

2.3培养养老护理员职业认同感

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机构中与服务对象接触最多的群体,也是从事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中坚力量,养老护理员综合素质及人文素养的提升对实现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当前国内养老护理员社会地位普遍较低,且服务内容并不被人们所认可,而医疗机构的专业护理人才往往不愿意从事养老护理员等相关行业,导致当前养老机构内从业人员对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的认同感较低[17-19]。导致此种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养老护理员缺乏职业认同感,仍将养老护理服务理解为基础的日常生活照料,往往忽视对老年群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了解。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护理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养老机构管理者不能仅通过提供晋升途径、增加薪酬等途径提升养老护理员工作积极性,应将职业认同感这一理念充分贯穿于养老护理员的培训内容中,使其从根本上意识到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的重要性,对提升工作积极性、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20]。因此,可借鉴STAR体系对养老护理员进行专业护理知识素质培训,了解不同老年人心理特点与心理需求,有利于提升养老护理员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帮助其对自身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大量灵活的实践培训提升养老护理员职业认同感,稳步提升养老护理员这一职业的社会支持度与认可度,从而吸引更多的复合型护理人才投身于新型养老模式的市场建设中,解决当前国内养老护理员人才缺乏这一问题,实现养老护理员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1]王希晨,吕欣桐,周令等.医养结合视角下养老护理员培训相关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0):1380-1384.

[2]耿桂灵,宋彦玲,肖玉华等.医养结合理念下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6):381-382,416.

[3]HassaneinM;HanifW;MalikW.Comparisonofthedipeptidylpeptidase-4inhibitorvildagliptinandthesulphonylureagliclazideincombinationwithmetformin,inMuslimpatientswithtype2diabetesmellitusfastingduringRamadan:resultsoftheVECTORstudy[J].CurrentMedicalResearchandOpinion,2011,27:1367-1374.

[4]王黎,雷洋,孙兆元等.养老机构失能老人护理服务内容及实施者资质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1285-1289.

[5]朱红燕.脑血管病患者医养结合模式中护理员教育培训体系的建立[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10):1375-1379.

[6]於军兰,周文萍,张杰等.构建黄石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9):4933-4936.

[7]马丽丽,陈娜,汤少梁等.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6,29(4):40-43.

[8]陈洪珠,仇燕青,陈瑛等.医养结合模式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内容探讨——基于上海市嘉定区医养结合服务内容供需方调研[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4):2948-2954.

[9]刁文华,许虹.浙江省养老护理员培训标准构建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6):677-682.

[10]徐君,武东霞.国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特点及其经验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17,17(3):171-172,198.

[11]刘淼,陆军,秦小玲等.老年医学从业人员对医养结合的认识及我国开展医养结合现况的调查报告[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6,15(10):769-772.

[12]LienhardtC;CookSV;BurgosM.EfficacyandSafetyofa4DrugFixed-DoseCombinationRegimenComparedWithSeparateDrugsforTreatmentofPulmonaryTuberculosis[J].JournaloftheAmericanMedicalAssociation,2011,305(14):1415-1423.

[13]王岚,李婧,佟艳辉等.医养结合视角下社区护士参与居家养老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3):174-176,192.

[14]杨郗,瞿琴,杨超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医养结合模式中的功能与作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10):22-23.

[15]WILSONB;MEANSRTJR.AcquiredfactorⅧinhibitorasinitialmanifestationofcollagenvasculardisease:responsetocombinationimmunosuppressionasfirst-linetherapy[J].AmericanJournaloftheMedicalSciences,2011,342(01):70-72.

[16]胡业昕,韩丹,秦良玉等.广州市养老机构失智照护服务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7):872-876.

[17]王雯.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难点和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0):2538-2540.

[18]刘文俊,孙晓伟,张亮等.构建全民健康覆盖视角下“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J].中国卫生经济,2016,35(1):35-37.

[19]周燕,党瑞英,徐亮等.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3):6000-6002.

[20]AizawaM;TsubotaA;FujiseK.Clinicalcourseandpredictivefactorsofvirologicalresponseinlong-termlamivudineplusadefovirdipivoxilcombinationtherapyforlamivudine-resistantchronichepatitisBpatients[J].JournalofMedicalVirology,2011,83(06):953-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