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本教研对学生发展作用的研究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中职校本教研对学生发展作用的研究报告

张忆

张忆

(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呼唤建立新型教研方式,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对语文教材进行整合,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切实为专业课服务。面对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日渐下降,社会对高级蓝领需求的增加,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关键词:中职校;教研;研究报告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5-0000-02

一、研究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呼唤建立新型教研方式,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对语文教材进行整合,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切实为专业课服务。

面对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日渐下降,社会对高级蓝领需求的增加,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首先,课程切合专业的迫切需求。现在有很多教师想要变革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对课程的把握不够深入和理解有偏差,导致目前教学行为的变革呈现出多样化和表层化的特点,这样的情况在客观上的分析主要还是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想改变这种现象,要求教师能从校本教研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着力解决问题。

其次,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校本研究的普遍性、实践性、生成性的特征将给教师群体的发展构建自我提升的在线平台。教师的专业发展一靠学习、二靠实践。校本教研正是教师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活动形式。

再次,也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很多教师思想理念先进,但缺乏实践经验,需要在群体研究发展的过程中得以快速成长,适应当前的教学改革。所以语文校本教研显得至关重要。

二、研究报告的界定

1.题目中的学生发展主要是指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最终达到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2.本题目“中职校本教研对学生发展作用的研究”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实现文化课教学与专业水平提高的双赢目标。切实提升学生、教师综合素质。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校本教研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文化课评价体系。校本教研是以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推进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意识,结合中职学生的基础和条件,通过校本研究寻找解决策略,不仅能够发现文化课教学的缺陷,更为重要的还能寻找到文化课在中职学校的走向、实施新课改的突破口。

2.通过校本教研提高广大教师素质,中职教师推进课改所需的素质已不再是学历层次的提高,也不再是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知识的获取,而是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提升,是将教育教学研究融入教育教学实践过程,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的境界,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通过校本教研,中职教师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体现,而实践经验又会促进理论水平的提高。

3.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校本教研的价值取向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充分的发展。校本教研不仅关注和反思研究者自身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发展。通过校本研究,研究者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教书育人的经验,共同解决教书育人过程中的问题,这将极大地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生在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彼此合作的过程中,创新精神、多方面的能力必将得到发展。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准备阶段(2010.03——2010.06)

1.拟定课题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抓好技能培训;讨论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对课题组成员实行具体分工。

2.做好网络平台的构建,网络资源收集、分类工作。制订研究方案,组织论证;召开课题讨论会,邀请本校专家作理论指导。

(二)研究实施阶段(2010.09——2011.06)

1.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

2.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3.根据研究方案,在实验班级开展“一课三议”活动。

4.根据研究方案,在实验班级开展各类课外活动:演讲、调查、访问、辩论、鉴赏等。(活动尽可能紧扣所学专业)

5.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注意在多元评价中始终关注学生能力的养成。

6.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2011.9——2011.12)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2.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3.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具体步骤设想如下:

我们选择了入学成绩相当的汽修091、模具091两个班级进行了教学实验,以学校其他入学成绩相当的中职班级为对照班,从2009年9月至2010年6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试验。

1.“一课三议”“三课一评”的教学模式。

改变了以往教师各施其教的现象,通过活动过程中的“议”和“评”,让教师在实践、研讨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逐渐改进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我们发现通过这样一个活动的过程,每一个教师在每一次的活动中都感到有新的收获和新的提高,都把这样的活动当作是挑战自我,提升自我的一次机会,对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使教师在研讨的过程中,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组内成员之间的合作,促进了教师自主地发展。

同时,教师通过每次研讨课根据学生课堂反映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如在教授鲁迅学生的《刘和珍君》一文时,在一研中,我们根据教学参考的提示,从鲁迅对刘和珍君的怀念——介绍刘和珍生平——鲁迅对这一惨案的议论这样一条线索来讲,因为跳跃性强,学生表现出兴趣不浓和理解不清。在第一次实践后的二研中,我们发现教学的重点应该按照学生的从感性到理性这一认知规律来,所以就从“刘和珍君是怎样的一个人?鲁迅为什么要怀念她?教学内容顺序调整后,整篇课文变得明晰了。在实践的三研中,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本,让学生自己知道鲁迅学生的议论,议论因何而发?我们重新修改了教学目标,结合当今中职学生存在的部分学生不爱惜生命的现象,让同学们讨论,使学生了解到其实鲁迅对这种斗争方式是不赞同的(意义廖廖)。启发学生要珍惜生命,要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化解矛盾。这种活动,让学生离书本近了,离老师近了,离生活近了。

2.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学模式。

在中职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因为文化课方面,有很多是与专业无关的知识,学生觉得无用,提不起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文化课教材大多是国家统编教材,针对性不强。文化课与专业课界线分明,内容自成体系,文化课讲授的知识与专业课的实际需要脱节,两者无法形成有机的整体,缺乏横纵向联系。文化课并没有起到为专业课搭建知识平台的作用,也没有体现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特色。所以树立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理念,让文化课为专业课做铺垫,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专业教学。

中职语文校本教研离不开专业老师的参与,在研发的过程中,语文老师就对这门专业知识有了很多的了解和接触,在给学生进行教授的时候不仅仅能够教授语文基础知识,并且还能够对专业知识进行一定程度的解疑和辅导。让一些简单的基础的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知识在文化课的课堂上就已经掌握了,这样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我们可以就服装专业的一个示例来进行理解,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可以在学习写作时让学生结合服装制作来写一篇说明文;在讲授美学的观点时,让学生谈谈对服装美学的看法……

3.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

演讲赛、辩论赛、自制小报,校园广播,五名工程,专题讨论,作文比赛等都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课堂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形式。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上街头,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开掘自己的写作源泉。在这样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被激发出来,他们出类拔萃的创新能力也不断地得到提高。

在课堂上,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也可以创设多种教学情境。如教学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第三部分时,我让学生通过表演再现小说的场景。用一种情景的创设,使得课堂活跃起来,“康大叔”这种重头戏人物都是由各个班级中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同学扮演,其他的角色,同学们也是争相演出,积极性都很高。在扮演角色的同时,学生能在人物中学习很多东西。比如扮演“康大叔”的同学就可以在他不可一世的语言汇总,掌握住流氓侩子手的人物特点,从而对小说的人物特征掌握的更好、更准确。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了革命党人严重脱离群众所带来的后果。在表演的过程中,也可以检验学生再创造的能力,有了这样的经历,将为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完善中职语文课的评价机制。

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对文化课学习的兴趣,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评价实施多元化,综合学生演讲、鉴赏、作文、辩论、调查、访问、交际等多方面的能力考核。从源头上解决校本教研的可操作性和评价体系。

五.研究成果

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中,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在学校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的同学明显多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同学与教师的关系很亲近、融洽。课题理论成果如下:

教师市、校课题获奖论文、教案10多篇

“一课三议”“三课一评”“课外活动”资料汇编

〈我心翱翔〉学生习作选

六.实施的问题与建议

存在的问题:

中职语文教师与自己所教授专业的专业知识是很少的,由于课务重,文化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比较少,不能真正做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形成所谓的专业文化课。

由于考核还是采取统一标准,结果还是有差别,教师只能在平时成绩一栏中体现出学生的情况。所以学生看到对最后的分数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就容易有轻视,积极性也不高。

参考建议:

1.要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了解专业,尽可能是专业文化课名副其实。

2.加强校本教研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以便更好地用于指导实践。

3.对教师建立激励机制,点燃校本教研的热情。

4.对学生建立激励机制,开发学习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