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发病、控制及干预浅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高血压发病、控制及干预浅谈

雒黎平

雒黎平(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职工医院032205)

【摘要】目的通对社区高血压病发病、治疗、控制情况的调查分析,评估高血压病的患病、知晓及控制情况,旨在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减少高血压病的并发症。方法应用现场调查,结合本单位职工体检结果,分析高血压病的发病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定期随访、督导、健康教育等方式综合干预,分析干预效果。结论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管理和控制,是社区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质量控制是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效果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病综合干预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31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影响并改变着人类的疾病谱和死因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地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已构成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是社区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004年卫生部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城市人口心脑血管疾病居死亡原因之首,而高血压是其总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近半个世纪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上升迅速,据2002年的调查统计,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患病人数约1.6亿。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是在社区接受治疗,由于医、患、治疗费用、观念等各方面的原因,我国高血压的治疗率为24.7%,控制率为6.1%[1]。因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高血压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关键,是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本单位及辖区居民的调查登记和统计分析,指出在社区中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病的认识,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加强医疗机构对高血压病的管理和治疗,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方法通过单位通知、张贴告示等渠道,对本单位及所辖社区人群,每天抽查20人以上,对其血压、人体形态测量、危险因素询问、高血压知晓情况、高血压病人的服药情况等进行调查、登记和统计分析,并对其个体化健康教育,现场培训自测血压,嘱其自备血压计,定期测量,及时记录,通过入户调查、电话、网络等随访。实行按月检查,每季督导。

1.2诊断标准高血压的诊断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诊断标准,即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的诊断标准;高血压知晓的定义为调查对象知道自己诊断为高血压;控制的定义为通过采取降压措施使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1]。

2结果

干预后高血压病人的知晓率由26.52%提高到94.32%,治疗率由29.14%提高到80.6%,控制率由10.31%提高到61.12%,心血管发病率明显下降。

3讨论

高血压病常见多发,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经过对本单位及所辖社区综合干预,有效提高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综上所述,笔者体会到高血压发病率增高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必须通过群体的方式来防治。控制高血压发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预防,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从而达到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减轻高危人群的发病危险,减慢或阻止高血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也只有通过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并建立完善的社区卫生防治体系,在社区大力开展慢性病综合管理,强化健康教育,才是实现高血压病综合防治,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慢性病防治的重点在社区,社区责任医生是防治慢性病的中坚力量。建立完善的社区干预质量控制系统是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慢性病的防治涉及疾病的环境、发病现况、危险因素分布调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疾病随访管理、防治工作的考核和评估等等。结合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不同阶段的工作要求,开展定期、分阶段、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操练,使社区医生能熟练开展试点的基线调查和随访干预工作,可有效提高项目工作的质量。加强人才技术质量控制,实行培训合格上岗,建立一支技术熟练的社区医生队伍,有利于慢性病防治社区干预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高血压联盟(中国).社区医生高血压预防技能培训,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