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1

新课程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

董昆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泥阳初中742300

新课程下的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当下,初中文言文教学仍然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式的荒芜,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课文来教学。笔者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学校语文教师,愿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注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无穷的潜能,作为语文老师尤为重视。文言文相对比较枯燥,更应注意变化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文章迷住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以《〈论语〉十则》为例,我先提一个有吸引力的问题:你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学生纷纷说出答案,我最后揭示答案为《论语》;然后介绍孔子,突出三个“最”:最伟大的思想家、最伟大的教育家、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但只用语言介绍,即使生动引人也还不足以“迷”住,于是我提供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品孔子像、香港孔教学院所存孔圣真像、孔子司寇像、孔子授课图、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孔庙中孔子的塑像、孔庙中孔子讲学杏坛、山东曲阜孔府大门、孔子墓等图片资料,并配以韩国孔庙、日本孔庙、新加坡孔子塑像、日本研究《论语》的著作、法国出版的《中国著名哲学家孔子生平》等国外资料,尤其对于不常运用多媒体上课的学生,已经差不多可以将其迷住了。

2.讲究导入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故事传说导入课文。比如《木兰诗》教学中,花木兰的故事家喻户晓,我让学生讲讲他们知道的木兰的故事,谈谈对人物形象的看法,学生在把握历史背景及花木兰的人物故事后,对《木兰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理解也会简单快捷得多,特别在背诵时会感到亲切许多。如教《爱莲说》时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莲花插图,让他们试着说莲的外形,再对照课文原句,体会文字语句的特点。

3.注重古今对比联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古文不但要讲古文中的人和事,还要联系现在的人和事,让古人和今人对话,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觉得古文中的人和事“远可在天边,近可在眼前”,从而使文言文与时代相通相连,便于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同时让学生了解古代的一些文化常识,如:古人的姓名字号、衣着服饰、饮食习惯、典章制度、天文历法等,注重知识迁移能力的训练。

二、立足吟诵,形成立体情感体验

“读得熟,则不待其说,自晓其义也。故书不厌百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文言文教学应立足吟诵,读中理解掌握知识,形成立体情感体验。

1.根据教材的特点,丰富诵读形式。课前预习时默读;课上学习时较难把握的文章,可由老师范读;容易把握的文章可让学生自己朗读,还可齐读、轮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配乐朗读等;巩固复习时要边想边读。经过多次实践检验,我发现优美的散文配上合适的音乐来朗读,效果会更好。

2.让学生读准,读顺文言文。文言文中有不少生僻字要注意,还有通假字,应该读它的本字音,学生最容易读错,教师应该加以适当指导。读顺,就是朗读时读清它的节奏,注意停顿。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指有标点提示的句间或句末停顿,而是指由于句子较长或需要强调时在句中进行的停顿,这种停顿把握起来比较麻烦,需要老师引导。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就应该读成“其一/犬坐于前”,而不能读成“其一犬/坐于前”。停顿准确了,就不至于产生歧义,自然也就能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了。

3.品读理解文章,读出神韵。品读就是要让学生对课文有其自身的见解和体会,很多文言文的“美”就是在品读中渐渐琢磨出来的。初中文言文课文中的爱国精神、传统美德、哲学睿智以及意境、情趣等都具有独特魅力,读时必须充分表现。如《小石潭记》,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所见过的熟悉的景色进行联想,体验作者生动的描绘给人带来的美感,以及所蕴含的感情,读时才能做到声情并茂。

三、注重拓展,延伸课外增强实效

在抓好课内文言文教学的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浅显的课外读物,有助于引导学生把眼界放开去,思维扩展开来。例如学习《陈涉世家》,可以补充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起义的结果;学习《〈论语〉十则》,可以引导学生课余阅读《论语》;学习《三峡》时,引导学生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对比;学习《桃花源记》,可以补充《桃花源诗》的阅读等等。这种做法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把课堂教学向课外扩展延伸,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了很好的挖掘。

总之,文言文博大精深,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积极探索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由“怕学”变“乐学”,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