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抗辐喷剂”对保护放疗皮肤损伤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探讨“抗辐喷剂”对保护放疗皮肤损伤的临床价值

刘亭梅

(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自贡637000)

【摘要】目的:探讨对放射治疗皮肤损伤患者行“抗辐喷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96例放射治疗皮肤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治疗用药不同分为抗辐喷剂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48例。对照组行济安舒能治疗,抗辐喷剂组行抗辐喷剂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抗辐喷剂组的治疗有效率48例(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36例(75.0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皮肤损伤患者行抗辐喷剂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整体治疗效果,同时,还能够达到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疗效确切。

【关键词】抗辐喷剂;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130-02

放射治疗是临床上治疗肿瘤疾病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根据临床研究结果显示,70%的肿瘤患者在患病期间需要接受放射治疗,大约80%的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的过程中,会出现皮炎的相关症状[1]。临床研究认为,其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此期间接受的放射时间较长、放射性线剂量较大等原因,进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炎、毛发脱落以及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放射性坏死,最终造成皮肤溃烂。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抗辐喷剂的治疗方式,能够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96例放射治疗皮肤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采取的治疗手段不同分为抗辐喷剂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为4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0例,最大年龄为76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50.14±12.08)岁;抗辐喷剂组男性30例,女性18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50.74±12.65)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济安舒能治疗。在基础护理的前提下,使用济安舒能进行喷洒治疗,使用方法为:距离皮肤15cm进行喷洒。

抗辐喷剂组行抗辐喷剂治疗。此时,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部位皮肤始终干燥和清洁,禁止使用碘酒以及冷热的酒精刺激患者局部皮肤,局部皮肤禁止粘贴胶布,同时,避免阳光的直接暴晒,对于外出的患者而言,则需要使用遮阳伞或者遮阳帽,避免患者抓伤或者挠伤皮肤。皮肤结痂的患者切勿强行撕脱,应该使其自行掉落,患者每天接受放射治疗后需要及时清洗皮肤。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需要每天使用抗辐喷剂给予治疗,3~5次/d,每次使用0.1ml均匀喷洒患者患处,于接受放射治疗后15min喷洒2次。放射治疗后患者需要持续用药7~10d左右。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并未出现任何放射性损伤;②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出现轻微的放射性损伤,但是并不影响整体治疗效果;③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并未发生任何改变。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指标均需要利用SPSS11.0软件进行核验和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抗辐喷剂组的治疗有效率48例(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36例(75.0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对于恶性肿瘤疾病通常采取放射性治疗的手段,但是在放射性治疗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患者接受照射的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临床研究认为,肿瘤放疗患者在接受放射性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皮肤黏膜损伤的几率高达90%以上,将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末梢疼痛反应或者增加痛觉敏感度,导致患者出现难以入睡、形象受损等情况。对于皮损情况严重的患者而言,皮肤损伤会对其产生严重的身心伤害,进而使其终止甚至放弃化疗治疗。根据临床研究和统计结果显示,严重的皮损症状导致治疗中断的几率可达60%左右,极大程度降低了肿瘤的控制率,甚至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局部放射治疗损伤与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部位和程度、面积范围存在密切关联,而防护喷剂是由氧化物歧化酶所构成的一种外用复合制剂,能够快速渗透患者创面和皮肤,在患者受照的皮肤表面形成清除放射线氧自由基,而所产生的氧自由基将会破坏患者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氧化物歧化酶也能够清除患者皮肤表面所产生的负氧离子,进而有效减轻对于接受放射性治疗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同时,还能够减轻对于患者其他理化因素的皮肤损伤,对于患者皮肤表面的损伤部位均可使用,如:宫颈、鼻咽喉、口腔、阴道等[3]。

本组研究通过讨论和分析所得,抗辐喷剂组的治疗有效率48例(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36例(75.00%),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皮肤损伤的患者行抗辐喷剂治疗,具有起效快、吸收快以及浓度高等优势,对于患者皮肤损伤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还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减少对于患者的物理损伤,并无其他不良反应,值得用于临床的治疗过程中[4]。

4.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行抗辐喷剂治疗,不仅能够减少对于皮肤损伤患者的物理损伤,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体治疗效果,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薛敏芬,赵全娣,张维,等.抗辐喷联合富林密在防治乳腺癌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中的临床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97-98.

[2]尚兆莹,石海婷.皮肤保护剂涂抹软膏在放疗鼻咽癌患者皮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94):352-353.

[3]王艺茜,孙亮新,邓晓琴.美菲预防乳腺癌术后放疗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7):4-5.

[4]郑勤红,邹燕,廖小方,等.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再程计划保护腮腺对口干燥症影响的临床研究[J].肿瘤学杂志,2016,22(1):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