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奥施康定治疗癌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2

护理干预对奥施康定治疗癌痛的影响

张静

张静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化疗科222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80例慢性癌痛的晚期癌症患者的观察和对照,探讨护理干预对奥施康定治疗慢性癌痛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并得出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奥施康定的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护理干预;奥施康定;癌痛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9-0209-02

癌痛是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在肿瘤病人自觉症状中,癌性疼痛的发病率最高。疼痛治疗是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肿瘤早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行为状态,为原发肿瘤的治疗创造条件,在肿瘤晚期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据WHO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病人约1000万,其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疼痛。而我国调查显示51%~61.6%的恶性肿瘤病人伴有疼痛。奥施康定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是北京盟蒂制药有限公司分装生产的半合成止痛药,是羟考酮与精确控释技术相结合的药品。羟考酮为阿片肥体纯激动剂,对脑和脊髓的阿片受体具有亲和力,镇痛作用类似吗啡,镇痛作用无封顶效应。该药是治疗中、重度癌痛的强效镇痛剂,临床使用方便,是中、重度癌痛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为了提高奥施康定的镇痛效果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奥施康定治疗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本文将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化疗科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的80例慢性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应用奥施康定镇痛治疗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按一般常规给予应用奥施康定镇痛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①疼痛是由癌症疾病本身引起。②NRS评分>3分。③年龄18-80岁。④使用奥施康定治疗。⑤意识清楚、有阅读能力、沟通无障碍。⑥病情知情者,依从性好,积极配合。

1.2一般资料: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18~80岁,平均58岁;肺癌17例,鼻咽癌2例,肝癌2例,胃癌1例,直肠癌2例,胰腺癌1例,宫颈癌2例,卵巢癌1例,骨肉瘤4例,骨转移癌8例;中度疼痛28例,重度疼痛12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18~80岁,平均59岁;肺癌20例,鼻咽癌2例,肝癌2例,胃癌1例,直肠癌2例,胰腺癌2例,宫颈癌1例,卵巢癌1例,骨肉瘤3例,骨转移癌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种、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3疼痛评价指标①疼痛强度:采用数字式评定法(NRS):0为无痛;1~3分(轻度疼痛):可以忍受,睡眠不受影响,日常生活正常;4~6分(中度疼痛):难以忍受,影响睡眠,需要使用止痛药;7~10分(重度疼痛):疼痛剧烈,睡眠严重受到干扰,必须服用止痛药。②疼痛缓解度:按WHO评定标准给予评定,完全缓解(CR):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较给药前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干扰;轻度缓解(MR):疼痛较给药前减轻,但感有明显疼痛,睡眠受干扰;无效(NR):疼痛较给药前无减轻。

1.4不良反应判断标准:①常见不良反应:便秘、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头痛、口干、多汗、嗜睡和乏力。②偶见不良反应:发热寒战、呼吸困难、欣快、精神错乱、体位性低血压等。③罕见不良反应:眩晕、抽搐、定向障碍、心悸、幻觉、支气管痉挛、吞咽困难、肠梗阻、语言障碍、视觉异常等。

1.5护理干预方法

1.5.1疼痛强度的讲解。疼痛的正确评估是疼痛规范化治疗的前提,也是我们在进行疼痛规范化护理工作的第一步。在为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前,告知患者评分的目的及重要性,以取得患者良好的配合。向患者讲解数字评分法的具体方法:我们将疼痛程度分为0~10分共11个分值。0分为无痛,10分为让自己觉得无法忍受的疼痛或超出忍受极限的疼痛。在痛尺上,从左至右疼痛程度的分值依次递增。我们还将疼痛从分值上分为3段: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我们把睡眠纳入判断指标中,如果病人的疼痛轻微并不影响入睡时,我们认为疼痛分值在3分以下;如果疼痛让人无法入睡时,分值至少在3分以上。如果患者的疼痛必须应用镇痛药方可控制,我们认为分值至少4分,如果使用弱阿片类镇痛药时即可控制,我们认为是中度疼痛;如果必须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者为重度疼痛。

1.5.2心理疏导和安慰: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疼痛的折磨,常存在各种消极心理,我们应该主动接近他们,利用心理疏导来减轻疼痛。在患者诉说自己的情感体验后,给予适当安慰,同时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指导,使他们更加关爱患者。皮肤刺激进行冷敷或热敷、按摩、触摸等松弛技术,可减轻肌肉紧张、炎症及痉挛引起的疼痛。刺激方法有如下几种,如局部按摩并在局部涂一些清凉止痛的药物施以不同温度的刺激;或用热水袋局部热敷,均取得一定的止痛效果。

1.5.3放松疗法:是让精神和身体达到一种松弛状态。精神放松意味着缓解焦虑,身体放松则为降低肌肉的紧张状态。全身松弛可以体会到轻快感,肌肉松弛可减轻疼痛感。放松技术包括简单的注视呼吸锻炼,逐渐放松肌肉;可以让患者闭上双目,作叹气、打呵气等动作,随后屈敌屈膝平卧、放松腹肌、背肌,缓慢作腹式呼吸,达到止痛目的。

1.5.4情志护理。通过医务人员的语言、表情、态度、行为来改善患者的情绪,消除其恐惧、抑郁心理,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剂型,具有快速起效、持续强度镇痛的特点,口服后1小时内快速镇痛。62%缓释持续释放,从而使药物口服后12小时吃席镇痛,24-36小时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代谢产物活性小,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无剂量封顶效应。护理干预对减轻癌痛起到了积极作用,癌症患者承受着疼痛的折磨,如何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舒适度,是临床癌症护理的重要内容。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而影响癌痛有效控制的因素也是有多方面的。因此,医务人员在加强患者的药物治疗的同时应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同情患者的疼痛,进行启发、引导,增强其信心。在护理过程中,除对患者本身做好心理支持外,还要鼓励、引导患者家人尽量多与患者相处,给予感情上的支持。总之,给予患者更多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癌痛缓解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癌痛引起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使患者能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最大限度的提高生活质量。

1.5.5倡导积极的健康行为。一些癌痛患者病情相对平稳,但因长期不活动,体力难以恢复,精神也随之受到影响,继而出现消极情绪。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通过有效的、适度的运动,加强力量。卧床患者也应当坚持被动运动,按摩就是被动运动的好方法,特别适合体力较差、卧床休息、活动有困难的患者,通过被动按摩,使肌肉和血液循环都得到好处。

1.5.6饮食干预。饮食疗法的镇痛机制与维生素B17有关。实践证明,维生素B17对癌性疼痛有效,且作用迅速、彻底。杏、苹果、樱桃、李子、油桃等的果核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7,每天将5-30个杏仁分次食用,可得到足够的维生素B17。指导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500ml。新鲜的水果、蔬菜。进食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给予适量的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依据患者的饮食口味和习惯进行调节。

1.6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率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缓解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疼痛已被确认是继呼吸、脉搏、血压、体温4个生命体征后的第5个生命体征。疼痛是晚期癌痛患者常见症状,也是威胁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三阶梯镇痛原则指出,重度疼痛首选强阿片类药物。盐酸羟考酮是羟考酮的最新剂型,具有快速起效、持续强度镇痛的特点,口服后1小时内快速镇痛。62%缓释持续释放,从而使药物口服后12小时吃席镇痛,24-36小时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代谢产物活性小,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无剂量封顶效应。护理干预对减轻癌痛起到了积极作用,癌症患者承受着疼痛的折磨,如何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提高舒适度,是临床癌症护理的重要内容。疼痛是一种主观感觉,而影响癌痛有效控制的因素也是有多方面的。因此,医务人员在加强患者的药物治疗的同时应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同情患者的疼痛,进行启发、引导,增强其信心。在护理过程中,除对患者本身做好心理支持外,还要鼓励、引导患者家人尽量多与患者相处,给予感情上的支持。总之,给予患者更多的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癌痛缓解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