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业综合体建筑的交通设计解决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0-20
/ 2

浅谈商业综合体建筑的交通设计解决方案

刘静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市100013

摘要:近年来,商业综合体建筑的交通设计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私人小汽车交通系统,以及机动车引导设计等多个角度,就商业综合体建筑的交通设计解决方案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交通设计;解决方案

1前言

作为商业综合体建筑中的重要方面,其交通设计解决方案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其交通设计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商业综合体建筑的最终整体效果。

2概述

商业建筑综合体(城市综合体、都市综合体、建筑综合体、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商务商业中心区的核心。因在集中的区域内承载了多种城市功能而迅速成长为城市新地标,吸引了大量的购物、休闲、办公人流,使建筑群乃至周边一定范围的街区不可避免地承受着巨大的交通压力。商业建筑综合体的交通设计就是依据建筑的定位,结合建筑所处街区的特点规划和设计出高效顺畅的综合交通解决方案用以吸引和疏导外围人流。对于功能复杂的商业商业综合建筑来说,高效清晰的交通规划设计是吸引人流的关键环节,其重要性甚至影响了该商业项目的经营收益和品牌形象。

3.商业综合体建筑的交通设计解决方案探讨

3.1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公交、地铁、公共自行车、城市轻轨等。对于商业综合体而言,能够高效地与公共交通系统衔接就意味着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流资源。在项目前期阶段就要争取尽量多设置公交站点的落位、申请公共自行车租借站点。在场地设计中规划顺畅的公交泊车落客区域。若有条件应建立与地铁和轻轨站点的立体交通衔接。根据目前的调查,与地铁站点毗邻的商业建筑人流远远高于无地铁资源的商业建筑。交通的无缝衔接是设计的重点,通过地上地下空间的多层次立体引导,使搭乘公共交通的顾客以最便捷的路径到达消费目标区是设计的主要原则。

3.2私人小汽车交通系统:私人驾乘是我国目前较为普遍的消费出行方式。私人小汽车交通系统设计内容包括:停车场地方案的确定、机动车引导设计;机动车场地设计。如何有效地引导和疏散各类私人机动车交通,为驾驶人提供愉快高效的泊车体验,是项目前期方案需要确定的主要设计要素之一。

3.2.1停车场地方案的确定:应结合建筑定位和区域场地特点,在不同的项目定位下,机动车停车方案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解决之道。针对位于郊区的ShoppingMall,其建筑形式简单,郊区低廉的地价更适于提供大面积的室外地面停车场地。充裕的地面停车位总能较好地满足顾客对便利性的要求。位于闹市区、繁华商业区的商业综合体由于用地成本高昂,需要结合建筑设立集中高效的立体机动车停车场地。一般包括一下几种形式:地下停车场、屋顶停车场、地上多楼层停车场等。

3.2.2地下停车场:大多数位于城市的商业综合体都选择地下停车方式,如万达集团位于西安的所有商业综合体项目,均采用地下多层停车方式。其特点是可提供较多的机动车停车位,最大效率的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缺点是购物高峰期车辆进出场和寻位时间较长,停车感受不佳:地下空间密闭压抑。用于机械通风和消防的成本较高。也影响了地下商业空间的有效利用。

3.2.3屋顶停车场:屋顶停车是繁华地段的不错选择。商业建筑的高楼层一直是较难吸引人流的低租金地段。屋顶停车可以最大限度地引导人流由高楼层向低楼层流动,提升高楼层商铺的租金价值。开放式室外停车场的做法也节约了机械通风及消防成本。同时也提供了较好的视野和明亮通透的停车空间。缺点是入场和出场时间长,需要经过较长的连续弯道陡坡,比较考验驾驶技术。这种停车方式适用于用地紧张、地下空间全部用于商业开发,且上部无塔楼的商业项目。

3.2.4地上多楼层停车场:这是一种比较折中的做法。优点是更加人性化,购物者通过对停车楼层选择,可快速到达目标楼层,缩短了来回的步行时间,提高了停车便利性。同时泊车空间明亮通风,感受优于地下。缺点是牺牲了地上商业空间,需要经过较长的连续弯道陡坡进入停车场。为避免入场和出场时间长,亦可以选择汽车升降梯作为车辆主要出入方式。这类做法比较适用于场地进深很大,而商业业态以小进深商铺为主的室内步行街的商业类型。

3.3机动车引导设计:清晰地引导交通走向以及营造充满活力的交通引导空间是商业建筑外部交通设计的重点。高效便捷的交通导向有助于提供愉快的机动车泊车体验。通过对驾驶行为的分解,我们将驾车去购物中心消费的过程解析为以下几个步骤,并将其对应至相应的机动车导引设计过程:

3.3.1入场前的机动车引导设计:明确的机动车引导设计在车流组织方面非常重要。应分别在距购物中心3~5km,1km,200m,10m的距离设置级别不同的交通导向牌,有效引导购物\办公\货运车流进入相应的停车入口,减少寻位时间。同时注意交通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叉路口的距离应符合当地规划要求,一般不小于70米;车行处入口避免与主要购物人流交叉干扰,宜布置在背街面或人流较少处;入场前应预留足够的等待场地,以免由于车位紧张导致入口处拥堵影响城市道路正常交通。

3.3.2场地中导引设计:入场时采用顾客领卡、自动扫描车牌等形式,从节约等待时间角度考虑推荐第二种。由于停车场内除为满足商业、办公等小汽车停车需求外,也会有货运车和垃圾车运行,因此应规定特殊车辆行驶路线,使其到达卸货点或垃圾处理间的路径快捷通畅。应用车位电子显示灯可有效较少寻车位时间。

3.3.3离场导引设计:对于已经购物预备离场的顾客,需要快速找到停车位并驶出停车场。应用色彩划分停车区域可加深停车记忆,缩短返场寻车时间。由于离场时等待时间过长也容易引发顾客的投诉和不满,建立快捷的非现金刷卡收费系统可以有效缩短出场时间。

3.4停车场地设计:

2.4.1电梯厅美化设计:为达到有效引导停车人流快速到达地上各商业区域的目的,地下扶梯、电梯厅必须能足够引人注目。通过灯光设计营造通透夺目的玻璃候梯厅是有效的手段之一。也可以通过色彩与材质的强烈对比增加电梯厅的视觉吸引力。

3.4.2车库净高:由于设备用房设于地下,空调冷冻机房需要通过管路与商业屋顶放置的冷却塔之间连接工作,管路高度直径700mm左右。为减少对停车场净高要求的影响,此路径穿越的停车场上空务必越短越好,因此要求空调用房的位置选位应于商业裙房屋顶放置设备的冷却塔设备的区域投影范围附近,以减少地下设备与屋顶设备之间的管路连接距离。同时减少对车库净高的影响。对于特殊车辆通行高度:货车要求3米,垃圾车3.6米,垃圾处理间应满足操作高度3.8米.。2.4.3竖向设计:商业建筑的主出入口经常采取室内地坪与室外广场的无障碍衔接,尤其是一层临街对外商铺的地面标高应随场地标高变化,广场地面下的地下室顶板结构标高确定应充分考虑市政管网接入要求的覆土厚度及排水坡度的变化,同时兼顾地下空间高度的使用要求。

3.5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是购物人流步行或由公交系统落地后通过室外广场、街道、空中廊道有组织的步行进入商业建筑内部的交通方式。通过室外空间的设计引导、绿化景观设计对广场空间的营造等能够使顾客对商业项目保持最初的良好体验。步行的慢速和近距离都要求沿途提供丰富的有层次感和细节的视觉感受,已期获得步行者的共鸣和欣赏。因此步行系统应侧重于商业氛围的营造,从建筑的沿街立面、室外步行空间或连通廊道的展示引导设计、舒适宜人的室外景观设计等相互结合打造立体的购物前体验空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商业综合体建筑交通设计解决方案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交通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方案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熊振国,蔡明山.层次化设计方法在交通信号灯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15(10):60-62.

[2]林涛.基于VHDL语言的交通信号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J].交通与计算机.2015(02):115-116.

[3]谢海鸿,李萍,林德斌.基于DEA技术的交通信号灯定时控制系统[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9):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