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临床应用及其药理学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桂枝汤临床应用及其药理学作用

陈益青

漳州市中医院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桂枝汤作为经典的中药方剂,以其独特的优势及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一直被沿用至今,并且在现代医学技术发达的今天,仍然在临床上具有独特的应用优势。笔者以下就对其在临床中的主要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其药理学作用进行了分析阐述,以期为临床进一步应用桂枝汤提供参考。

【关键词】桂枝汤;临床应用;药理学作用

桂枝汤是出自医学大家张仲景地《伤寒论》中的经典古方,是主治太阳病中风之方剂,从古至今千百年以来,桂枝汤在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引起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与重视。直到如今,桂枝汤在现代多种疾病治疗中也表现出了确切而显著的疗效[1]。近年来,随着传统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上的优势作用逐渐凸显,广受临床各界的关注,而桂枝汤作为经典古方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笔者以下就对桂枝汤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其药理学作用进行了分析。

1桂枝汤在临床上的应用分析

1.1桂枝汤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以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心律不齐为例,有学者应用桂枝汤合方辨证加减对60例心律不齐患者进行治疗,60例患者中包含了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甲亢性心脏病患者、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经过治疗后60例患者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可达到91.67%[2]。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桂枝汤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具有增加患者心肌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

1.2桂枝汤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以妇科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月经稀发为例,患者往往初潮偏迟、肾气不足、阳虚血亏,再加上患者受寒,就会导致患者血为寒凝,经脉不通,从而出现月经稀发、腹痛期短、色黯量少等症状。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在治疗时需考虑从补肾养血、温经调冲入手。应用桂枝汤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温经散寒通络的功效,方中诸药合力发挥暖宫温肾填冲任、益气活血的功效,从而使患者营卫调、阴阳和,血脉通畅,最终达到经水自下的治疗目的[3]。

1.3桂枝汤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桂枝汤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非常好的应用效果,以儿科疾病中较为难治疗的儿童多动症为例,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临床上又将儿童多动症称之为脑功能轻微失调或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或注意缺陷障碍。儿童多症状患儿的智能基本上是正常的,但是其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等症状。有研究者应用桂枝汤对多动症患儿进行治疗,能够取得90%以上的临床治疗有效率[4]。这一研究结果表明,桂枝汤对于儿童多动症也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很好地改善儿童的脑功能,对于儿童异常行为具有非常好的纠正作用。

1.4桂枝汤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荨麻疹是临床上治疗比较棘手的一种皮肤病,而临研究表明,桂枝汤在荨麻疹的治疗中能够发挥较好的临床效果。荨麻疹俗称风团、风疹、风疙瘩、风疹块,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危害较大。临床研究表明,荨麻疹是由于各种因素而导致皮肤黏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而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而出现的一种局部或者是全身性成片红色肿块性疾病。荨麻疹具有发病迅速、也可以迅速消退的临床特征。桂枝汤随症加减在荨麻疹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具体的处方为桂枝10g、炙甘草6g、白芍10g、大枣15g、生姜6g。针对患者的具体疾病症状在基础方剂上进行药味加减,对于巨痒难忍的患者可加枳壳10g;对于风团成暗红色的患者可加当归10g。以桂枝汤加减对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可收到快速起效,疗效显著的临床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桂枝汤具有扩张毛细血管、消除水肿、活血凉血的作用。

1.5桂枝汤在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前西医对于过敏性鼻炎尚且没有研制出具有根治性的特效药物,但是桂枝汤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中却表现除了巨大的应用优势。过敏性鼻炎的主要临床症状为鼻痒、鼻涕、喷嚏、怕热、畏寒等,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中医认为导致过敏性鼻炎发病的主要机制多与脏腑功能失调、个人禀赋体质有密切的关系,导致其发病的外因主要是因素风、寒、热、燥等邪气侵袭鼻窍而导致的。因此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宜从补肺益气、祛风散寒入手。桂枝汤加减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其最常用的药物包括桂枝、生姜、白芍、大枣、黄芪、甘草、细辛、防风、白芷、辛夷花、五味子及露蜂房。

2桂枝汤的药理学作用分析

2.1桂枝汤具有抗炎作用

在相关的动物试验中发现,1次口饲桂枝汤对于二甲苯所引起的小鼠皮肤表面血管通透性增高具有显著的对抗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采取大剂量口饲桂枝汤和中剂量口饲桂枝汤的有效对抗率分别可达到78%和53%。这一研究表明,桂枝汤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且桂枝汤的抗炎作用随着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强,呈现出量效关系[5]。

2.2桂枝汤具有双向调节机理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汤不仅仅具有良好的抗炎、镇静、镇痛、镇咳、平喘、祛痰的功效,同时还对体温和汗腺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桂枝汤所具备的这种双向调节作用指的是该方剂具有相反相成的调节作用,体现在对应相反病症时成对立的调节作用,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病理状态。

2.3桂枝汤具有体温双向调节作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桂枝汤具有能够阻断发热的激活物和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等致热原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能够降低前列腺素E2和环核苷酸等中枢发热神经介质在下丘的含量的作用。研究还表明,桂枝汤具有促进体温调节中枢发热神经介质5-羟色胺降解灭活的作用,同时能够抑制乙酰胆碱,激活制冷神经调质蛙皮素受体活性,从而发挥出解热的作用。相反,如果在低体温机体的情况下,桂枝汤则能够显著的提升下丘中前列腺素E2和环核苷酸等中枢发热介质的含量,同时能够对中枢发热神经介质5-羟色胺的降解灭活过程进行阻断,从而提高其在体温调节中枢中的含量,拮抗致冷神经递质去甲状腺素的作用,抑制蛙皮素与其受体的结合作用,从而发挥出升高体温的作用。因此,桂枝汤具有非常良好的体温双向调节作用[6]。

3讨论

桂枝汤出自中医药典籍《伤寒论》,该方剂具有外调营卫,内调脏腑、气血等功效,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在中医药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值得对其临床应用和药理学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樊西玲.桂枝汤的临床应用心得[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9):186—187.

[2]梁广和.桂枝汤合方辨证治疗心律失常60例[J].四川中医,2033,21(6):37—38.

[3]傅慧群.桂枝汤及其类方在中医妇科中的应用[J].天津中医药,2012,29(1):54—56.

[4]姬水英,牛菲,马娟娟,等.桂枝汤临床新用探索[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5):820—821.

[5]张宏都.桂枝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4):584—585.

[6]蒋旭宏.李官火主任医师应用桂枝汤临床经验介绍[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