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区医疗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 2

病区医疗仪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张贵瑾

张贵瑾(河北邯郸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河北邯郸056001)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386-02

【关键词】医疗仪器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医疗器械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器械在生命周期管理的许多环节如购置论证、使用维护、培训、不良事件监测等都需要护理人员的参与和支持[1]。医疗器械包括仪器、设备、器具、材料等。随着医疗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社会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医疗技术不断进步,治疗方法多样化,重要医疗仪器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除颤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微波治疗仪等大量进入临床使用。一方面它不仅提高了医院整体的诊疗水平,而且也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2]。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仪器使用周期短、维修率高、维护费用大等问题。而病区医疗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者多为护理人员,因此对病区医疗仪器进行规范化管理,保证各医疗仪器的正常运行,提高使用效能,尤为重要。现将医疗仪器在病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论述如下。

1病区医疗仪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医疗仪器管理制度不健全病区未建立健全的医疗仪器档案,对医疗仪器的安全、操作、维护保养制度,报废制度,管理责任人,与医疗仪器相关的法律法规,正确认识和防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等未做明确的规定。

1.2医疗仪器操作不规范,缺乏规范的培训护理人员的学历多数是大专、中专水平,本科学历处于起步阶段,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如今许多高新仪器和进口仪器的使用说明和屏幕显示多为英文,医疗仪器入科未对使用人员进行规范的操作培训,文字的障碍、操作方法不当往往造成错误操作仪器,增加仪器的损害程度和降低医疗仪器的使用效能。

1.3医疗仪器数量不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人民求医意识的增强,住院病人逐年增多。然而病区的医疗仪器却没有同步增加,使得医疗仪器常常过度运行,加重了医疗仪器的损害。

1.4缺乏正确的医疗仪器保养维修医院未足够重视医疗仪器的维修保养工作,缺乏专业的医疗仪器维修保养人员;病区护理人员缺乏医疗仪器的基本保养知识,未建立医疗仪器三级保养制度,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对仪器进行定期检修。

1.5病区设置不合理病房空间不足或未给重量大、体积大的医疗仪器配备专门的推车或设备台,仪器在搬运、放置过程中受到碰撞、摔落等现象以至损坏;病区电压不稳或电源接线不合理,造成医疗仪器内部元件的损坏。

2病区医疗仪器管理的改进措施

2.1建立规范的医疗仪器管理体系

2.1.1病区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各医疗仪器工作状态的观察,并主动向护士长、科主任反映其工作情况,请科室领导积极与医院领导及器械科等相关人员及时沟通,力求购入临床满意的医疗仪器,使其充分发挥效能和价值。

2.1.2医疗仪器进入病区应与器械科做好交接工作,建立完善的医疗仪器技术档案,保存好随仪器带来的全部资料,如使用说明书、附件等,有利于仪器的使用、维护和维修;保存仪器购入的发票、合同,以方便与厂家工程师联系。做好入科、转运、使用、维修保养及外借等记录,并在科室、器械科各存档一份,为使用过程中仪器出现故障和更换提供依据,同时可根据仪器使用频率来估算仪器的磨损程度和经济效益。

2.1.3病区制定规范的医疗仪器安全制度、操作制度,制定专人保管,专人管理和使用者的日常管理必须相结合。科室护士长要全面掌握使用情况,宏观控制,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及考核,切实起到指导和监管的作用。而使用者必须掌握仪器的基本情况,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当仪器出现问题时,果断判断、分析,分清什么问题能自行解决,什么问题需及时报告,做到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定点放置,认真交接班,以保证仪器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使用的可控性;仪器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巡视其工作状态,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积极排除故障,以便及时改进工作流程,减少医疗人身伤害,保证护理安全[3]。

2.1.4建立健全医疗仪器的三级保养体系制度规定的医疗仪器保养制度,日常保养,内容包括正确使用设备、防尘除尘、防潮保护等,每月进行院内专业技术人员的检修,每年进行厂家工程师的随访和检修;对大型和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做好使用和保养登记,以便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状态,方便临床工作的随时之需。

2.1.5我国相继发布了医疗器械管理相关法规,如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家药监局颁布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卫生部2010年1月颁布的《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试行),这些法规为医院构建医疗仪器安全应用管理制度和流程提供了法律依据,器械科和管理者加强对这些法规的认识和教育,结合医院实际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不良事件报告和仪器操作流程。从而使仪器的引进、使用、维修、报废、医学计量和档案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合理化和有序化[4]。

2.2规范医疗仪器的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入科后,请厂家工程师做专业的操作规程讲解和常见故障排除;制定集体学习日,有计划请医疗器械专业人员到科室讲课,了解仪器的成本价格及性能,同时熟练掌握该仪器的操作流程和屏幕显示字词的中英文翻译附于仪器机身,以方便使用者随时查看,避免盲目操作,损坏仪器。对新入科护理人员、实习人员、进修人员,指定高年资人员对其进行仪器使用的专门讲解、模拟训练等,以无缝隙教育方式达到护理人员人人都能正确操作仪器的目的。加强对使用人员的培训是有效的管理途径。

2.3合理分配医疗仪器使用资源

2.3.1对病区使用频率高、需求量大的仪器在病区条件许可并得到院方领导支持的情况下加大购入量,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对常需连续工作的仪器,则可每24小时更换一台,如心电监护仪、输液泵,以便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2.3.2创造良好的病区环境,保证仪器的插座专用,做好患者和家属的住院知识宣教,避免在病区使用大功率电器,以免造成病区电压不稳,烧坏仪器;要求病人和家属不要在仪器上放置水杯、衣物、书报等生活用品,以免水渍进入仪器造成漏电或影响仪器的散热;为大型仪器配置专用的推车或治疗台,避免仪器在搬运、安放、使用过程中损坏。

2.4提高病区护理人员意识

护理人员是医疗仪器的直接使用者,也是直接管理者和维护者,强化护士对医疗仪器使用、保养意识,医疗仪器除安全应用外,保养和维修也很重要,使用者与技术人员共同进行维护保养是器械管理的重要形式[5]。重视医疗仪器对病区治疗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其成本价值和给病区带来的经济效益,倡导医护人员爱护每一台仪器。对每台仪器应进行定期清洁,做好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确保正常使用或延长使用寿命。

3体会

各种医疗仪器是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不可或缺的工具,是科内财产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作为病区各种仪器的操作者和使用者,要重视并做好仪器的护理管理,保证各种仪器功能时刻处于完好状态。使医疗仪器更好地为临床服务,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JosephD.Clinicalengineeringhangbook.NewYork:AcademicPress,2004:321-327.

[2]郑亚林.中小型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和维修的几点体会[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0,4(1):52-53.

[3]韩月红,王学艳,胡成立,等.临床护理中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分析与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24-926.

[4]王芳茹.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分析与管理模式建立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5,26(1):42-44.

[5]陶曙.临床护理中对医疗器械使用的训练与管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2,2(4):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