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救医学院前急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

浅谈急救医学院前急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旭良

王旭良(新疆哈密红星医院急诊科839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7-0275-01

【关键词】急诊院前急救现状趋势

急救急诊医学是一门具有多专业性质的临床学科,其专业特点是正对各临床医学专业的急性病,危重病的救治和病情评估以及院前急救,应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灾难医学的紧急救援。院前急救作为整个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急救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对农村医疗条件差技术水平低的一种弥补。对于发挥政府职能,树立政府形象,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发展等都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目前院前急救的现状在我国还是起步阶段,各个方面还都不完善,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抓紧时间,加快院前急救的建设,立法,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急救急诊医学的发展是关系到全国人民健康的大事。

一急救急诊医学的发展史

急救急诊医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一门具有多专业性质的临床学科,其专业特点是针对各临床医学专业的急性病,危重病的救治和病情评估并稳定其生命体征;急性病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心肺脑的复苏;急性中毒;创伤;各类型休克的救治以及院前急救,应对突发公卫生事件和灾难医学的紧急救援。

二急救急诊医学的特点

是用最少的数据,最短的时间,最敏捷的思维,和果断的决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对病人展开救治并使其转危为安,还有着社会性,时间性,独立性,艰苦性和随机性。包括现场急救、途中转运及医院内急诊三个部分。

三急救急诊人员的配置要求

急救急诊医学专业人员应该是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具备各科专业知识的有丰富临床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五年以上的住院医师或全科医师。医疗质量管理年要求急诊科人员配备75%相对固定,25%的不固定,这个基数都没有达到。

四院前急救的任务

院前急救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经济发展,精神文明综和服务能力的重要标志,对于发挥政府职能,树立政府形象,保障群众健康,促进社会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整个急救过程是相互分工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公共的自救互救是第一棒;救护的医护人员及车辆就是第二棒;急诊科、重症监护的院内治疗室第三、四棒。现代医学证明猝死的病人最佳抢救时间是四分钟,严重创的伤员抢救的黄金时间是十五分钟,院前急救争取到关键的几分钟就可以把伤员的伤亡减少到最低限度。

五院前急救的现状

政府投入不足,急救急诊人员不是急救专业的,专业培训不规范,人员配备严重不足,风险大待遇低,晋升职称困难,年轻有经验的的医师都不愿意去,急救急诊队伍不稳定,急救电话不统一,救护车车载医疗设备层次不齐,虽然是各医院的窗口,但得不到领导的重视。院前急救作为政府各医疗卫生服工作中急救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必然与本国的医疗制度相适应的,也是人类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同时也受到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制约。

六对策及发展趋势

1、国家应通过立法制定出政策,确定出院前急救的任务和保障机制,一个地区只有一个急救指挥中心‘120’,各医院的急诊科配合实施。以就近出诊的原则,根据病情选定相对专科医院治疗,避免来回转送贻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2、要建立院前急救的准入制度,各医疗单位急诊科的院前急救工作统一由急救指挥中心规范化管理,不能各自一体。浪费资源不说,还存在相互推诿,引发医疗纠纷。

3、医学院要全面开设急救专业课程,培养更多的急救急诊医生,提高急救急诊医生的综和素质,把院前急救知识也纳入到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

4、急救急诊工作的风险大、压力大、工作辛苦、待遇低,而且得不到领导和同事们认可。要改变现状就要对急救急诊工作的医护人员的人生安全,福利待遇,要有明确的规定,给与政策性倾斜,保障急救队伍的相对稳定。

5、急救急诊工作艰苦,不出成绩,都是年轻医生不愿意去的单位,职称晋升困难,所以要对急救急诊医护人员的职称晋升方面优先考虑,同时其他专科的医护人员在晋升中级之前必须轮转急诊科。

6、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广大的公民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培训,尤其是国家事业单位及工矿企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上岗前的必修课“合格证”。使第一目击者在急救医生来到之前能实施正确有效的处置,为急救医生的抢救赢得时间。

以上是我从事医疗工作近三十年对急诊急救方面的一点认识,供广大从事急诊急救专业的同仁们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春盛主编.院前急救概论.现代临床医学内科进展.急诊分册.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a).21—26.

[2]秦俭.高仿真模拟技术在急诊医学培训中的应用.现代临床医学内科进展.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54—58.

[3]何剑鹏,主编.急救中心组织管理与灾难事故损伤抢救治疗技术.吉林音像出版社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