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刘凤莲李翠花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人民医院脑外科内蒙古巴彦淖尔01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3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对患者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同时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结论:在临床上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实施相对形成原因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下肢静脉血栓;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0-0176-02

临床上研究发现,神经外科科室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性极高,下肢静脉血栓是对患者生命健康具有严重威胁的一种并发症,血液在下肢的深静脉内流通手足、静脉管腔被阻塞,阻碍了静脉回流是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1]。临床上下肢静脉患者的下肢双侧或单侧出现疼痛、肿胀、皮温升高等信息,当病情较为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张力性水泡,增加了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3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处理,患者中25例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8例,患者的年龄在22~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出现的时间在14~85d之间,平均时间为39d;在临床上对43例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将患者确诊为下肢学生,患者在接受护理和治疗前的GCS评分在3~8分之间,平均分数为5.5分。

1.2治疗方法

在患者入院治疗后,医护人员应使用500ml低分子右旋糖酐+1.25万U肝素钠溶液为患者的患肢踝关节进行静脉滴注,控制溶液的滴注速度和滴注的时间规律,遵医嘱指导患者服用药物,同时配合肠溶阿奇匹林治疗[2]。

1.3疗效判定

经过治疗后,对患者的治愈情况进行分析:患者在治疗后患病的体征和临床症状彻底消除,能够不需要他人协助行走,肢体部分没有出现肿胀现象则表明患者已治愈;术后对患者进行彩超检查,结果措施患者的深静脉畅通,没有出现反流现象,则表明患者的病情已经好转;治疗后不符合治愈及好转判定标准则表明无效。

2.结果

2.1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分析

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15例静脉内膜受损,12例血液高凝状态,16例血流滞缓。

2.2护理效果分析

经过一定时间的护理干预后,43例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有36例患者已被治愈,7例患者病情好转,全部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在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时采取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率调查表。

3.讨论

3.1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分析

3.1.1血流滞缓:外界多种因素会导致患者出现重型颅脑损伤,这部分患者的血液流动速度逐渐减慢,大量血小板淤积后会增加凝血酶的合成量,从而造成血管壁内皮细胞受到损害和凝血因子活化现象,这是导致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3]。

3.1.2静脉内膜受感染因素、直接损伤以及其他组织损伤等多种因素影响可造成静脉内膜受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静脉内膜受损可出现凝血因子以及组织凝血活素分泌量不断增加,血管收缩能力增强,引起正常血管内弹力板断裂,从而造成纤维蛋白以及血小板瘀积,最终可形成血栓。

3.1.3血液高凝状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需接受脱水治疗,在脱水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过度脱水或止血剂未合理使用,均可造成循环组织促凝血酶原激酶及激活前凝血质增加,会降低其纤溶活性,最终可造成血小板不断凝聚,增加了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3.2护理干预措施

3.2.1肢体护理: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减少患肢摩擦的可能性,同时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3.2.2日常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注意保暖,指导患者多食用低糖、易消化、低脂食物,保证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热量及纤维素。

3.2.3用药护理:患者经确诊后需及时给予药物治疗,保证药量、使用方法、使用时间正确。

3.2.4并发症护理:在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护理人员应将无菌操作的原则到护理的各个过程中,一定不能在患者的下肢进行输液或输血操作[4]。

综上所述,临床上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血流滞缓、静脉内膜受损及血液高凝等,在患者住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将对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强化,这样能够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使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得到保证,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临床上具有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肖益群.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6):70-71.

[2]林承怀,林庆喜,王丹,等.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分析及预防[J].世界最新医学,电子期刊,2015,16(1):45-46.

[3]刘梅竹.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7):155,158.

[4]张龙,刘保国,何黎明,等.均衡性与非均衡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比较[J].转化医学,2014,35(4):547-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