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临床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沈虹

沈虹(东南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江苏南京210048)

【摘要】目的调查本院2008年-2009年期间临床分离的不动杆菌感染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了解对治疗和预防感染的重要性。方法采用美国德灵公司Autoscan4半自动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通过133例标本的检测,得出不动杆菌主要引起呼吸系统及外伤感染。结论不动杆菌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性及耐药趋势,应引起临床方面高度重视。

【关键词】不动杆菌耐药抗生素

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及人体的呼吸道、皮肤、泌尿生殖道等处,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菌血症、伤口感染,临床感染率较高。主要与老年有基础病变及综合症、广谱抗生素及激素应用、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有关。由于不动杆菌对目前使用的多种抗生素有明显的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在的压力,因此,了解不动杆菌的感染现状、耐药性和耐药趋势,对临床治疗及预防都非常重要。

1材料及方法

1.1标本来源:均来自本院2008年5月至2009年10月期间各类住院病人的标本,共计不动杆菌133株。

1.2鉴定方法:应用美国德灵公司Autoscan4半自动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并统计结果。

1.3药敏试验: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07年标准判断药敏结果。

1.4质控菌株:使用标准菌株ATCC25922大肠埃希菌、ATCC27853铜绿假单胞菌。

2结果

2.1分类

鲍曼不动杆菌118株(88.7%)洛菲不动杆菌15株(11.3%)

2.2科室分布及构成比

不动杆菌分布非常广泛于各科室均有检出,其中ICU27株(20.3%)、脑外科27株(20.3%)、烧伤病房19株(14.3%)、呼吸科15株(11.3%)、心血管科11株(8.3%)、肿瘤科5株(3.8%)、消化科4株(3.0%)、干部病房2株(1.5%)、感染科2株(1.5%)、骨科病房1株(0.8%)、儿科病房1株(0.8%)。

2.3标本来源

来源于痰91株(68.3%),创面分泌物18株(13.5%),引流液8株(6.0%),血液4株(3.0%),导管4株(3.0%),脑脊液3株(2.3%),尿液3株(2.3%),咽拭子1株(0.8%),胆汁1株(0.8%)。

2.4对2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头孢唑啉121株(90.9%);头孢西丁116株(87.2%);氨苄西林108株(81.2%);哌拉西林及氨曲南均82株(61.7%);阿莫西林/克拉维酸80株(60.2%);复方新诺明77株(57.9%);头孢吡肟75株(56.4%);环丙沙星74株(55.6%);头孢三嗪72株(54.1%);头孢噻肟71株(53.4%);庆大霉素70株(52.6%);头孢他啶68株(51.1%);妥布霉素66株(49.6%);左旋氧氟沙星及氨苄西林/青霉烷砜均65株(48.9%);阿米卡星63株(47.4%);加替沙星59株(44.4%);替卡西林/克拉维酸55株(41.4%);亚胺硫霉素47株(35.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3株(24.8%)。

3讨论

统计结果表明,从临床上分离到的9类标本中分离出的2种不动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占88.7%,与有关报道相一致[1]。鲍曼不动杆菌也是我院非发酵菌群中(铜绿假单胞菌除外)感染中重要的致病菌。

不动杆菌广泛分布于各科室。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外科、烧伤病房及呼吸科的标本居于首位,分离的菌株及分离检出率也高。这些科室常是一些危重患者集中的病房,患者常伴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不全、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皮质激素,以及呼吸机、插管等侵入性操作较极易造成感染。因此,应严格无菌操作,并做好手术前的消毒,防止和减少医院感染[2]。

不动杆菌在皮肤、呼吸道、泌尿道等部位既可以是寄生菌,也可以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所以,临床治疗应参考实验室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具体分析。本院鲍曼不动杆菌在非发酵菌中标本分离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因此,应加强对该菌的监测和耐药性分析。在133例不动杆菌的感染中,92例发生于呼吸道,有文献报道不动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是院内感染之首要原因[3],尤其易发生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在检测病例中69%有基础病变,且是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呼吸道侵袭性操作、机械性通气治疗及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未彻底消毒引起。在133例感染患者中72例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大部分有支气管炎、肺心病史以及恶性肿瘤、呼吸系统免疫功能减退而发生感染;而42例年龄较轻患者中,18例是烧伤患者,1例是骨外伤术后引起的呼吸道感染,1例是新生儿患者。

不动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头孢西丁等有较高的耐药性;对氨基糖甙类霉素的耐药性达到了50%左右,对三、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已超过50%,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也在40%~60%;氨苄西林/青霉烷砜和亚胺硫霉素敏感性较高。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修饰酶产生,包括β-内酰胺酶及氨基甙类钝化酶[4];(2)胞浆膜的通透性改变,外膜微孔数量减少引起通透性障碍;(3)耐药的基因传播、不动杆菌及易以质粒结合方式获得耐药性,常有多种耐药质粒共存,转座子在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胞内重组上也起了重要作用。另外抗生素在医院内的广泛、大量和大规模以及不规范使用,也是细菌耐药率增加及多重耐药菌株不断出现的原因之一[5]。笔者建议临床加强消毒与护理,规范操作,及时采集标本培养,以选用最适合的抗生素,预防和控制不动杆菌的感染。

参考文献

[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

[2].张树凤.118株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9):2095-2117.

[3].赵静,裴可夫,范临复,等,不动杆菌致下呼吸道的危险因素和耐药性分析[J].临床与实践,2002.20(3):6-7.

[4].王辉,陈民钧.1944-2001年中国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的耐药变迁[J].中华医学杂志,2003,21.(5):385-390.

[5].周冬梅,李豫英,孙国华,100例不动杆菌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