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课改”中的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1

我在“课改”中的成长

冯俊义

山西新绛中学冯俊义

正值隆冬时节,我校的课堂改革却进行得如火如荼。全校师生在这次改革中表现出来的热情,为这个寒冷的冬季平添了几分暖意。这个冬天对我们来说不再是肃杀,而是充满无限的生机活力。我们正蓄积力量等待来年的迸发。

课堂改革到今天已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尽管时间比较短,但是成效很大。我们已大体上形成独具特色的课堂模式。能有今天的成效,其间也经历很多坎坷挫折。在这里我简单谈谈我的感受以及变化。

我不是一个传统的人,但是在接受新事物时,我总是要再三考虑,才能付诸行动。所以,在“课改”开始时,我犹豫了。我不是不相信改革,不想创新,而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渗透我的头脑。并且,我也习惯于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望着讲台下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有一种成就感,我认为我的充满激情的表演会带给他们很多收获。因此,我在内心深处排斥这次“课改”,依旧我行我素,我一如既往地毫不厌烦地进行着自己的表演,每天都很累,却感到很幸福,很充实。

直到有一天,校长的一个问题,让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教学的效果,从而对“课改”有了正确的认识。那天,校长在“课改”动员大会上说:“老师们,请静下心想一想,你们每天辛辛苦苦讲一节课,有多少学生在听,又有多少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冷静下来,考虑这个问题,我忽然想起自己在讲台上经常说起的几句话,如“同学们,注意力集中看这里”、“把瞌睡的同学叫起来”、“这个问题我说过好几遍了,咋就没印象”等等。我这才意识到自己一直自以为是的表演,其实是很被动的。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一味地机械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那么到底学生能学到多少知识呢?我想平常上课挂在嘴上的口头禅便是最好的答案。我开始怀疑了,我觉得我一直在进行着事倍功半的教学活动。

自那次会议后,我重新审视这次课堂改革,我才明白这次“课改”最终目的,也可以说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探究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传统教学不能达到的,学生一旦成为学习的主体,就会自觉地轻松地掌握很多知识,所以,我也开始尝试了。我走下了讲台,闭上了嘴巴,让学生自己学习,小组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前几节课,进行地非常艰难。课下,很多同学已习惯于被动学习,突然变换教学形式让他们不知所措。课上,尽管同学们能积极发言,但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总是不能很好表达自己的意思,其他同学也听不明白,课堂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

总之,每节课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学生们都真正地动了起来。所以,每节课下来,我都要反思这堂课的优点与缺点,并和其他老师交流,共同分享成功,共同解决问题。直到现在,我已完全接受了“课改”形成的新的教学模式。学生们也适应了这种新的学习模式,都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问题依然在不断出现,我们依然在不断地解决。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我们这次“课改”,它是向传统教学模式一次严峻的挑战。这里没有有利它生存的环境,有的只是重重阻碍,但是,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它,只要它的存在是合理的、正确的,我们相信它即使扎根于瘠壤,也会长成参天大树。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们蓄积力量,相信它来年便会枝繁叶茂,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