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复苏后肾功能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复苏后肾功能的临床分析

严林

严林

(岳池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安638300)

【摘要】目的对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复苏后肾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与预防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6月-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患者46例,将其按照心脏停搏时间分成≤10min组和>10min组,对这两组患者复苏成功后的肾功能情况进行观察,并对比分析观察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复苏后即刻BUN、Scr水平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在复苏3天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且≤10min组BUN、Scr升高高程度、峰值、尿RBC计数结果以及尿蛋白率等均较>10min组发生显著降低(P<0.05)。结论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后会对患者的肾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且随着心脏停博时间的延长损伤程度越严重,值得关注。

【关键词】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肾功能损伤BUN

在临床上心脏骤停为最严重的一种心脏急症,不管是心源性或非心源性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现阶段针对心脏骤停患者多采取心肺复苏方式时心搏得以恢复,然而存活率依旧相对较低。临床研究证实,心脏骤停不但会对心、脑、肺等造成器质性损伤,同时还会导致肾脏的损伤[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复苏后肾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成功患者展开了BUN、Scr、尿RBC计数、尿蛋白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展开了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抽取其中的4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将其按照心脏停搏时间分成≤10min组和>10min组后,分别含有患者25例和21例。≤10min组中包括有男14例,女11例,年龄16-82岁,平均(51.3±14.7)岁,心脏停播时间在2-10min之间,平均(6.7±1.2)min;>10min组中包括有男12例,女9例,年龄15-83岁,平均(52.4±13.8)岁,心脏停搏时间在11-29min之间,平均(17.6±2.5)min。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自愿接受临床研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研究对象按照心脏停搏时间分成≤10min组和>10min组,对这两组患者在复苏成功后展开BUN、Scr、尿RBC计数、尿蛋白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1.2.2观察指标检测方法与评价

在患者恢复自主呼吸与心跳后展开即刻、1天、2天、3天后观察指标检测,检测方法为:抽取外周静脉血2ml,经我院现有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进行检测,并采集患者复苏后尿液标本,对尿红细胞(RBC)、尿蛋白水平展开检测,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

1.3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心脏停搏时间、各项观察指标检测结果等计量资料均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x±s)形式表示,在对比分析中针对计数资料的对比采取Χ2检验,针对剂量资料的对比则采取t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BUN、Scr水平比较复苏后即刻检测结果为:≤10min组BUN水平为(5.57±1.02)mmol/L,Scr水平为(80.75±21.34)mmol/L;>10min组BUN水平为(5.61±1.12)mmol/L,Scr水平为(81.25±22.31)mmol/L,显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随着复苏后时间的推移,检测结果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天时达到峰值,≤10min组BUN水平为(10.25±2.52)mmol/L,Scr水平为(109.15±29.14)mmol/L,>10min组BUN水平为(16.51±5.12)mmol/L,Scr水平为(191.49±30.41)mmol/,显然两组患者2天时各项观察指标均较即刻检测结果发生显著升高,且>10min组者升高程度较≤10min组大(P<0.05)。

2.2两组尿RBC、尿蛋白阳性率比较

复苏一天后≤10min组患者尿RBC水平为(16.1±1.4)个/ul,>10min组患者尿RBC水平为(54.1±21.3)个/ul,显然前者较后者低(P<0.05);≤10min组患者尿蛋白阳性者13例,阳性率为52.0%,>10min组尿蛋白阳性者18例,阳性率为85.7%,显然后者较前者高(P<0.05);两组患者尿RBC水平在复苏后第二天达到峰值,而后逐渐降低,且>10min组峰值较≤10min组高(P<0.05);两组患者尿蛋白阳性率随着复苏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然≤10min组较>10min组低(P<0.05)。

3讨论

由以上研究发现,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后学尿素氮、肌酐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10min组患者的升高程度与峰值较≤10min组高;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尿红细胞计数与尿蛋白阳性率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此可知,心肺复苏后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肾功能损伤,且随着心脏停搏时间的延长损伤程度逐渐增加[2]。经研究证实,心脏骤停复苏后出现早期肾损伤的主要原因为心脏骤停、低血压导致肾血流量降低甚至是中断,致使肾皮质缺血、肾血管收缩的发生,在复苏其循环功能也不是十分稳定[3],从而导致肾实质组织低灌注的发生,造成实质组织缺血、缺氧,诱发缺氧损伤的发生[4]。临床应给予关注,早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对患者肾脏的损伤。

参考文献

[1]周建.心肺复苏86例抢救体会及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281-282.

[2]赵辉,张献.心肺复苏术成功后合并急性肾功能损伤3例行CRRT的临床效果观察阴[J].海南医学,2012,9(25):867-870.

[3]占宏静,邱明英,张成方.氨茶碱在临床心肺复苏方面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6(7):841-844.

[4]肖敏,杨敬宁,曹峰.心脏骤停复苏后肾脏功能变化的研究[J].临床急诊杂志,2011,11(6):32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