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无缝隙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贺叶聪

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目的:对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使用无缝隙康复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136例脑血管疾病合并肢体障碍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并实施无缝隙康复护理内容。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远远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护理后评分观察组患者也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无缝隙康复护理方式的运用,能够对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康复有着显著的正面效果与影响,并能减少患者在康复时的痛苦,提高康复效果,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无缝隙康复护理;脑血管病;康复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步,居民的平均寿命也得到了显著的增加[1]。这一方面代表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老龄化问题将会更加严重。而在这一过程中脑血管病已经开始成为直接威胁到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虽然在医疗水平进步的大前提下我国整体的脑血管病的死亡率相比之前已经有了显著降低,但是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仍旧有70%的存活患者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多表现为肢体障碍。现阶段我国的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的康复方法里多以推拿、康复训练、中药、针灸等方式为主。然而这些康复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在这一前提下推行无缝隙护理工作的进行能够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渗透到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第一线,因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整个护理流程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本文详细阐述了无缝隙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文字报道见下方。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进行治疗性护理的13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8例。观察组男36例,女30例;年龄47~59岁,平均(53.26±2.88)岁。病变部位:包括14例左侧肢体瘫痪者,6例右侧肢体瘫痪者,4例下肢肌力减退伴上肢麻木者,4例单侧肢体瘫痪伴面瘫者;从病因方面进行区分:包括15例动脉粥样硬化并使得患者、10例高血压疾病患者、两病兼具共1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共6例、其它6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3.6d。对照组中男34例,女32例;年龄48~60岁,平均(54.30±1.98)岁。病变部位包括:9例左侧肢体瘫痪者,7例右侧肢体瘫痪者,6例下肢肌力减退伴上肢麻木着,6例单侧肢体瘫痪伴面瘫者;在病因方面与对照组基本相似,平均住院时间为13.8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数据上均无显著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护理包括但不限于营养脑细胞、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改善脑循环在内的传统康复措施。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无缝隙康复护理措施,并在护理期间内执行责任护士负责制。在患者入院期间实行分组包干并配备管床护士和倒班护士,以此为基础来构成3人无缝隙康复护理小组,考虑到病房工作时间与患者的需求弹性来科学的安排每天的任务和护士的值班班次班次。此外,还需要细化各个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与行为规范,护理人员在进行无缝隙康复护理时强化接口环节的对接工作并坚持以患者健康为中心,从而提供个性化、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2]。在护理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从治疗、用药、康复、健康教育及出院后的指导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连续的责任制护理,并强调医护患共同参与,加强沟通,了解患者实际的护理需要,让患者积极参与到护理中来,切实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定期开展护理技术培训来强化的护士护理能力,并坚持操考核,科室制定护理管理制度,强化对患者的安全告知,最终期待显著提高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1.3观察指标

根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评定,具体类别为基本治愈、显效、有效与无效四个级别,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此外,在评定护理效果时还需要进一步对比两种康复护理后脑血管病肢体障碍并发症发生的概率,从而可以判定护理后患者的长期康复效果。评定涉及的内容有关节挛缩、肌肉挛缩、肺部感染、泌尿感染等后遗症的复发人数。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评定

护理后观察组痊愈37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7例,对照组痊愈18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30例,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4%和55.8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

3.讨论

脑血管病肢体障碍属于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其本身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与高的风险,并且近年来在年轻人群体中脑血管病肢体障碍的发病率也开始逐渐增高。因为脑血管病肢体障碍难以通过治疗来彻底消除肢体功能上存在的障碍,因此患者在治疗后仍旧有存在协调能力受损、肌力减退等障碍的情况,而这些障碍的存在会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3]。

在我国传统的脑血管病肢体运动障碍的护理方法多以常规性的护理方法为主,该护理模式虽然经过大量实践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是缺乏根据患者需要的个体化、针对化护理计划,并且集中体现在缺乏行为现场演示及健康指导,其结果就是促使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速度较慢、恢复效果较差,且整体复发概率较高。

针对这一情况,我科通过采取无缝隙康复护理来及时找出为患者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护理缝隙,并且更加规范、主动、及时服务[4]。明确护士在患者护理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与职责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优化护理工作的流程。此外,在本研究中通过在护理方法中加入弹性排班制度与分组分层管理模式,强化责任护士负责制,更有助于患者的全方位护理以及健康信息的普及。根据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无缝隙护理观察组的总护理有效率为86.74%,远远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55.88%。观察组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采用无缝隙康复护理的观察组3个月后出现复发症的概率为42.64%,远远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出现复发概率为5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脑血管疾病合并肢体障碍患者运用无缝隙康复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并减少后期并发症复发的概率,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姜贵云,王文清,杨晓莲.无缝隙优质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探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20):794-795

[2]张攻.出院随访对脑血管病致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月刊,2015,6(12):86-88.

[3]蔡津津.无缝隙康复护理对脑血管病肢体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评价[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24(2):204-206.

[4]张秋实,张振香,赵燕利.脑卒中连续性照护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状况千预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29(1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