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咽炎60例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中医药治疗慢性咽炎60例临床观察

焦卫中邱保云

焦卫中邱保云

屯留县中医院(山西屯留046100)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0-5734(2013)07-93-02

慢性咽炎属中医慢喉痹,又名虚火喉痹。是因脏腑虚弱,咽部失养,或邪滞于咽所致的咽部不适,咽黏膜肿胀或萎缩为特征的慢性咽病。我院于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慢性咽炎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为116例均为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34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21岁;病程最短2月,最长2年。对照组5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1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5岁;病程最短2.5月,最长1.5年。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血、尿、便化验,心电图、X线检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无显著差(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药出版社,2007年)。

1.2.1主要症状:咽异物感、咽干、咽痒、灼热、微痛。

1.2.2主要体征:咽黏膜慢性充血,或有萎缩,咽侧索肥厚,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1.2.3病程:病程较长。

1.2.4病史:可有急喉痹反复发作史,或有嗜好烟酒、辛辣食物史,或长期烟尘,有害气体刺激史。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局部体证即可确诊。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

1.4排除标准

1.4.1不符合上述慢性咽炎诊断标准者。

1.4.2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1.4.3有过敏体质者。

1.4.4不能坚持治疗,中途改变治疗方法,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定者。

2治疗方法

对照组以西医治疗为主。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辩证使用中药,一日一剂,分三次口服,共用4周。

2.1阴虚肺燥者,养阴润燥,清肺利咽。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玄参15g、生甘草10g、白芍30g、麦冬15g、生地30g、薄菏10g、贝母10g、丹皮10g。胃阴虚者,可加石斛、玉竹、知母,以清养胃阴。若兼肾阴虚,可选用百合固全汤或知柏地黄汤加减;大便秘结者,可合增液汤加火麻仁以润肠通便。

2.2肺脾气虚者,益气健脾,升清利咽。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g、人参10g、白术20g、炙甘草10g、当归15g、橘皮10g、升麻10g、柴胡15g。咽干较甚,可加无花粉,百合润燥利咽。若兼痰湿内郁,可加茯苓、山药、薏苡仁。

2.3痰热蕰结者,清热化痰,散结利咽。

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杏仁15g、黄芩15g、枳实10g、瓜萎仁30g、胆南星10g、射干10g、贝母10g、牛蒡子10g。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3.1.1治愈:咽部症状消失,检查正常,积分减少≥95%。

3.1.2显效:咽部症状明显减轻,局部体征显著改善,积分减少≥70%,<95%。

3.1.3有效:咽部症状和体征减轻,体征积分减少≥30%,<70%。

3.1.4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或积分减少<30%。

慢喉痹中医征候分级量化评分标准

3.2疗效评估方法:在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5次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评分,根据总分值改变判断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

3.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治愈40例(66.67%),显效12例(20%),有效6例(10%),无效2例(3.33%),总有效率96.7%。对照组中临床治愈10例,(35.71%)显效16例(28.57%),有效8例(14.3%),无效12例(22%),总有效率78.6%。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4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心电图及X线检查结果均无明显变化。

4讨论

慢喉痹是以咽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慢性咽病,为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成年人一般病程较长,症状顽固,多属虚实夹杂证,也有属虚证或实证者。属阴虚肺燥者多治以养阴清肺汤加减。方中以麦冬、玄参、生地滋养肺阴,养阴润燥,丹皮、白芍清热凉血敛阴,贝母润肺化痰,薄荷宣肺达邪,甘草调和诸药。亦根据兼证适时加减。属肺脾气虚者多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方中以黄芪益气升提,党参、白术、灸甘草益气健脾,助以当归养血润燥,陈皮理气运脾,升麻、柴胡升清。咽干较甚,可加无花粉,百合润燥利咽;若兼痰湿内郁,可加茯苓、山药、薏苡仁健脾化浊。属痰热蕰结者多治以清气化痰丸加减。方中以二陈汤去甘草以化痰,合黄芩清肺,杏仁利肺,枳实利气,瓜萎仁,胆南星清化痰热,共奏清热化痰散结之功。可加射干、贝母、牛蒡子等化痰利咽。我们从2006年4月—2011年4月治疗60例慢性咽炎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特别是在西药方面没有好的办法时,运用中药调理,效果良好。

参加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

[2]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3]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5]《中医五官科学》(毋桂花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