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 1

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李晓雁

李晓雁(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云南昆明65001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6-0376-01

长期以来,医院感染监控主要针对病人,而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情况相对较少。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已超1.3亿,艾滋病的快速增加已严重威胁到医务人员,我们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的考验。

1职业伤害

护理人员在各种护理操作过程中,易被针头、缝合针、刀片、剪刀等锐器所伤。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损伤,是职业暴露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作为一线的护理人员,每天要完成大量注射、抽血、输液等治疗工作,接触医疗锐器物的机会较多,因此发生针刺伤的概率较高。有效降低职业感染的潜在危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势在必行。当然,规范操作行为是降低职业损伤的重要环节。工作中粗心大意、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自我防护意识淡漠,这些现象在护士中是很常见的。护士在操作后有双手回套针帽的习惯,这一习惯看似一个保护性动作,其实恰恰相反,在忙碌的工作中最易被刺伤。

还有,操作和整理用物,处理使用过的针头,这时易被裸露的针头刺伤。为了避免针刺伤的发生,我们应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工作中细心、沉稳、忙而不乱、熟练技术操作、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执行操作时携带针器收集容器,便于及时处理使用过的针头。在执行操作时,如果须接触病人的体液、血液应戴手套操作。医院管理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破除一些陈旧观念,如戴手套操作被视为怕脏或增加医疗成本等。

2处理

医院应加强安全防护管理教育,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建立严格的职业暴露发生后的上级制度。

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局部处理措施: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如有伤口,就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直接对伤口进行局部挤压。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可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黏膜,应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总之,护理人员只有加强自我的防护意识,才能减少职业性损害的发生,才能真正远离职业暴露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