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重症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

漆超男

开封市儿童医院东院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腋下静脉留置套管针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对60例新生儿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方法及护理要点。结果:本组60例患儿均穿刺成功,得到及时救治,痊愈出院。结论:采用腋下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不用反复穿刺,便于抢救用药,患儿活动不受限,且外表美观。可极大程度地减轻患儿痛苦,减轻护士的心理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关键词:新生儿;腋下静脉;套管针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操作不仅简单,还可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同时可以有效地保护患儿的血管,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1.2]。自静脉留置针技术推广使用以来,临床上多数患儿采用头皮、上肢、下肢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而很多新生儿由于皮肤薄、嫩,血管细、脆性大等原因,给留置针的使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即使穿刺成功,在输液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局部渗出、肿胀、静脉炎、堵管等现象,很难达到理想的留置效果。我科自2012年开展了腋下静脉穿刺置入留置针技术以来,为新生儿及时提供通畅的静脉通道,保证药物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留置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4年7月我院新生儿科患儿60例,男32例,女28例。日龄:出生后10min~16d。体重1900~4300g。其中早产儿4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4例,其他疾病8例。

1.2方法按常规准备输液用物1套,24号BD留置针1枚,美皮康透明贴1张,5ml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3ml,连接5.5号头皮针排气。将患儿平卧于病床上,头转向对侧,在肩胛下垫一软枕,操作者站于患儿头侧,将患儿一侧手臂轻轻地拉直背伸,使穿刺侧上肢的肢体与躯干成110°~145°角,左手掌垫于患儿肩部并稍上抬,左手拇指绷紧腋窝处皮肤,腋静脉在腋窝底部血管神经束中,位于腋动脉的前内侧,并略有重叠,当臂外展时重叠更甚,此位置较表浅,仅有浅筋膜及皮肤遮盖,在腋窝中心可见或隐见腋静脉,外观呈蓝色无搏动,易于分辨,助手一手示指指腹按压腋静脉的近心端[3],使腋静脉充盈显露。常规消毒皮肤,面积8cm×10cm,待干后操作者右手示指和拇指持套管针针翼,使针头斜面朝上,左手绷紧腋窝处皮肤,在距穿刺点0.5~1.0cm处与皮肤呈10°~25°角进针,见回血后,放平套管针呈0°~5°角,边进针边退针芯,一直将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回抽注射器见回血畅通,然后拔出针芯,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套管针。

2.结果

本组60例患儿,59例一次穿刺成功,1例堵管,其余均得到及时救治,痊愈出院。

3护理要点

3.1穿刺注意事项穿刺前要掌握腋静脉的解剖位置,腋下表浅静脉即为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沿前臂前面尺侧上行,在肘窝处合并正中静脉后,继续沿肱二头肌内侧上行,至臂中点稍下,穿过深筋膜注入肱静脉,或直接汇入腋静脉。先摆好体位,将一侧手臂轻轻拉直背伸,肘窝呈水平暴露,确定血管走向,掌握好进针角度15°~30°,角度太小,留置针体在皮下行走太长,使外套管进入血管内有效长度缩短,易导致液体外渗、脱管;而角度太大,容易刺穿血管,导致穿刺失败[4]。如误入动脉回血成冲击状,颜色鲜红,液体不滴,推注药液时阻力大,腋下局部皮肤呈树枝分叉状苍白,在留置针接头处可看到回血明显波动,应立即拔出,按压5min后重新选另一侧腋静脉进行穿刺。由于腋静脉的解剖特点,不能使用止血带,又因腋下皮肤较松弛,因此需由2名操作者进行操作,穿刺时应严格无菌操作,一定要待消毒液干后才行穿刺。

3.2使用过程中的观察及护理保持穿刺点皮肤和无菌敷料干燥。一般情况穿刺后第3天更换透明敷料贴,以后每2天更换1次,但如果出现潮湿、穿刺点渗血时要及时更换。尽量减少新生儿向穿刺侧侧卧,必要时可用软枕将穿刺侧上肢外展,使其在90°左右区域活动。留置过程中随时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渗液或阻塞现象。腋下浅静脉相对较粗,靠近大血管,遇滴入溶液不畅,切勿用力压挤输液管,以免将小凝血块强行挤入血循环中而发生栓塞[5]。每次更换连接管头皮针时,应排尽管内空气;每次更换液体时应按输液泵快进键将留置针内回血冲干净,以免血液在留置针内形成小凝块引起赌塞。输液完毕用3~5ml生理盐水封管。封管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左手固定好穿刺侧肢体及肝素帽,右手持针慢慢穿入肝素帽内,连续、不间断、均匀推入封管液,且推注速度宜缓慢,边推注边推退出针头,使生理盐水充满整个管腔。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6]。

4.讨论

新生儿腋下静脉血管相对较大,血管壁相对较厚,管径较粗。留置针套管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能承受持续输液对局部血管壁的侧压,可避免或减少特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腋下静脉处于上臂肌肉丰满处及腋窝中央,留置针受患儿活动的影响小,从而减轻了机械性摩擦,保持了血管的完整性,减少液体外渗、静脉炎、堵管等并发症的发生[7],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因而能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通常能保留5~7d,即减轻了护士工作量,又利于长时间的静脉输液治疗[8]。很多极低体重儿因皮肤薄嫩,血管细、脆性大,给穿刺造成一定的困难,在使用留置针技术中常常不易成功,而选择腋下静脉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参考文献:

[1]邹海燕.108例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25):116-117.

[2]桑丽娜,于新馨.采用静脉留置针同时进行采血和输液的新方法[J].医学信息,2010,23(9):64.

[3]朱琴,徐孝华,蔡淑琴.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J].护士进行杂志,2008,10:925-926.

[4]孙艳平,杨佳涛,常雁军.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409-410.

[5]曹亿妹,陈妙娟,王九华,等.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封管技术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714-715.

[6]曲遥,白岩.静脉留置针封管推注速度的临床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3,15(1):40.

[7]段春柳.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探讨[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1:48-49.

[8]赵雪婷,李小娥,方晓虹,等.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NICU应用中的探讨[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2(8):754-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