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地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1

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地理

陈海燕

山东省牟平一中264100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

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只有让生活走进地理教学,让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展现,才能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才能符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的新理念。

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产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

一、衣

如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知识,都可以用这个原理解释,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

二、食、住

“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南方人喜欢吃大米,北方人喜欢吃面食。这说明我国南方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北方以谷物种植为主;“南尖北平”、“南敞北封”,这说明我国降水的变化特点受夏季风影响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有的同学则把自己集邮收藏的“民居”邮票在教室里进行展览,有陕北的窑洞、云南的吊脚竹楼,而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围屋”则能引起同学们更大的兴趣。

三、行

学生知道“南船北马”,针对现在机动车(摩托车、家用车)越来越多的现象,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这个问题,尽管当时只有一部分同学能知道“因为散射的红光最少”。还有的同学能在课堂中举一反三地把“上个世纪围困在极地冰原地区轮船上的船员如何用煤自救走出困境”的故事娓娓道来。

总之,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处处有生活。只有达到课堂与生活的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使学生愿学、乐学、巧学,学好地理,用事实证明生活需要地理,地理让生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