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治疗伴有轻度肾功能损害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二甲双胍治疗伴有轻度肾功能损害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张俊贤钱建忠

(江苏省苏州市盛泽医院肾内科江苏苏州215228)

【摘要】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伴有轻度肾功能损害的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住院的81例2型糖尿病肾病III期以上,且90mL/(min×1.73m2)>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73m2),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常规组予口服非二甲双胍类降糖药物或胰岛素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治疗。结果:1)常规组与观察组在治疗6个月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与常规组比较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更明显(P<0.05)。血肌酐在观察组较治疗前下降明显,治疗组下降,但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2)观察组治疗6个月期间血浆乳酸未见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伴有轻度肾功能异常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二甲双胍具有除降糖作用外的肾脏保护作用,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肾病;轻度肾功能损害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117-0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近年来有年轻化、上升化趋势[1],若没有及时处理,可出现眼、肾脏、神经、血管等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2]。有研究指出:高水平的SBP,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故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3]。

二甲双胍是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有价格低廉的优势。经历半个多世纪的考验,不仅具有良好的降糖疗效及安全性,而且长期使用二甲双胍可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因二甲双胍的药理机制与糖酵解及乳酸代谢有关,可导致血乳酸升高,并以原形经尿排泄,故在肾功能受损时应有受到限制。为此本文选择轻度肾功能受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小剂量二甲双胍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先将结果汇报如下。

1.治疗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标准:1)按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标准确诊糖尿病;2)60ml/(min×1.73m2)≤肾小球滤过率<90ml/((min×1.73m2),按MDRD简化公式计算。3)MoensenDN分期达III期以上。共81例。

排除条件:既往有慢性肾炎或合并其他疾病导致肾损害的疾病(如肿瘤、结缔组织病)等,由剧烈运动、发热和近期应用肾毒性药物导致尿蛋白增多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功能不全,心力衰竭。

按上述标准筛查我院2014年5月到2015年4月住院患者81例,年龄分布在38岁到78岁,男39例,女42例。平均年龄61.89岁。平均病程9.56年分组情况,随机分为常规组及观察组,两组一般情况分布均衡(年龄,性别,病程),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有临床观察及分析价值。

1.2治疗方法

常规组给予口服非二甲双胍类的降糖药或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0.25gtid治疗,餐后半小时服用。两组均控制空腹血糖5~7mmol/L,餐后<10mmol/L,如合并高血压继续入院前治疗方案,控制目标血压为130/80mmHg一下,如未达标给予加服CCB或CCB加量。持续治疗6月,服用二甲双胍者治疗前,治疗1月,3月,6月分别检测血浆乳酸水平,如出现高乳酸血症,退出实验。

1.3观察指标

在该研究中,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时,对81例2型糖尿病肾病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等进行复查,并进行比对分析,以确定临床疗效。记录观察组血浆乳酸水平,评估二甲双胍治疗的安全性。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4.0软件分析数据,以(x-±s)表示,对于所有数值均采用四舍五入法,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治疗前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后两组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P<0.05为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蛋白定量均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下降明显(P<0.05),对照组虽血肌酐较治疗前下降,但P>0.05。且观察组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距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均下降,但治疗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主要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展的最终后果为尿毒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治疗强调控制血糖、血压、纠正脂质代谢紊乱、减少尿蛋白等综合性治疗。

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降糖药物,近年来动物实验发现二甲双胍有减轻患者氧化应激[4]、保护肾小球足细胞[5]、抑制炎性因子表达[6]等肾脏保护作用。但因其药理机制影响,在肾功能异常时应有受限。

本研究选择轻度肾功能受损的2型糖尿病肾病作为研究对象,在治疗过程中所有观察组患者中未出现高乳酸血症,证明二甲双胍在轻度肾功能受损时使用的安全性。本研究观察到2组经治疗后尿蛋白定量、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均下降,且观察组在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的下降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尿蛋白定量2组患者经治疗后均下降,观察组下降较明显,但两组治疗后差距无统计学意义。血肌酐在治疗组有下降,但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因二甲双胍组在控制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方面存在优越性(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下降明显),且动物实验已证明对肾小球足细胞及系膜细胞、氧化应激等方面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两组治疗后血肌酐未见明显差异,可能与观察时间短有关,需延长观察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长期预后。

【参考文献】

[1]冯延欢.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肾损害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6):619-621.

[2]鲜玉珍.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1):75-96.

[3]况磊,陆菁.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及血压控制[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2):115-116.

[4]杨迪.二甲双胍对大鼠系膜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7):4770-4772.

[5]翟丽敏.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标志蛋白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40):3313-3314.

[6]顾俊菲.二甲双胍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及合成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22(6)56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