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规划的规划环境与规划政策研究张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土木规划的规划环境与规划政策研究张欣

张欣许森

济南市人防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土木规划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科学、合理地进行,才能够推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土木规划方面有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政策和环境上也不够完善。文中对土木规划的意义、定义及其发展历史,做出了一些建议与规划。

关键词:土地规划;基础设施;环境与政策

1土木规划的定义

社会公共的基础设施是土木规划的重点对象,按照国家或者地区经济进步的需求,对在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与内容有目的分析,公平、效率与环境保护要充分考虑进行权衡,这基础之上,再对基础设施发展做全方位的规划与设计,再按照要求提出的参选方案中选出合理、科学、适宜方案,并制定规划事项,这也就是土木规划的全部过程。

2土木规划的意义

土木规划有如下意义:系统全面的思考社会基础设施,将其当作一个系统,不能重复建设,节省资源成本,又可以提供优秀的基础设施规划的方案;要科学全面的指导、约束基础设施的建设、筹资、规划、运营,防止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没有目的性,不能有供给不足使基础设施发展受到限制,也不能由于供给过多浪费资源的现象,这样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快,又很公平,也保护了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通常都很大,如规划指导没通过精密的科学论证,如决策失误,也将导致很大的损失,浪费资源。因此统筹兼顾及切实可行的合理、科学规划是增强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

3土木规划的发展历史

日本学者最先提出了土木规划的概念。日本土木规划的研究开始较早,其相关理论发展也较为全面。伴随着土木工程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又提出土木规划的理念,土木规划逐渐形成。上世纪50年代日本土木工程的技术发展得愈加成熟完善,发展的速度很快,工程质量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伴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基础设施这类工程建设侧重点也不断会改变。先前土木工程学的发展是将它作为自然科学探索,而没想到的是土木工程学应吸收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思想知识。对于建造土木工程的设施,在技术上人们比较清楚,能熟练掌握,但是研究设施使用对于人类与社会产生的效果与影响还是不够深入。日本经济在1955年之后开始迅速发展与成长,土木工程的技术也伴随着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新技术的出现解决土木工程领域存在的新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有了土木规划学的新学科。土木规划学认真总结土木设施规划所制定的方法,使它的理论体系有着普遍性,任何对象都能够适用。

土木规划学发展的初期阶段,建设实施是应用了规划论里的数学方法。由于日本经济在快速腾飞,土木工程的设施需要大量的建设与整合,因此规划问题要认真地处理,而在第二次的世界大战之后,运筹学方法则受到大家广泛关注。因此,有的日本学者在土木工程上开始运用这种方法,土木规划的一系列理论由此应运而生。随着实践经验的获得与探索,系统分析与含有系统设计的系统工程学也出现了,与运筹学比较系统工程学应用的更为广泛,有各自的理论体系。许多如此的分析方法也被引入土木工程学科中。土木规划理论引入了计量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为主体的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和计量心理学等,逐步完善土木规划的理论。

4关于我国规划环境的建议

4.1基础设施的规划体制改革是中国土木规划的必由之路

体制改革任务的重点是统一管理交通的基础设施,使各部门间的没有内耗,完成交通基础设施的能够综合协调,为运输系统尤其是综合交通方面创造条件。国家必须对于这一规划成立交通事务委员会,专职监督管理有关交通设施方面的技术研究,及政策法规的修改制定,推广应用,主管城市交通的建设规划内容的审定,制定法规,政策管理。

和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等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做好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重大项目方面的审批,城市交通所需的资可从国税分配,还要和市交通行业与其他行业进行协调,这也是交通委员会组织应管理负责的工作。现如今这些工作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如想要使我国土木规划速度发展加快,有广阔的前景,我们就要加强这方面的立法,使相关的政府机构权力和地位得到加强,有一定话语权和执行权,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我国建设事业的更好发展。

4.2完善土木规划相关法律法规

只有通过法制化管理建设,才能全面彻底的实行体制改革,政府文件与公共政策有许多的阻碍性。可以思考设“土木规划法”,能让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其法律法规的设定主要是防止出现控制和垄断的状况,有服务责任意识,环境保护能够有保障等。法规的设立要注意下面两点:第一,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就要按照社会公共方面基础设施存在的实际情况,政府部门设置与职责划分必须要严格详细规定明确,规划都要严格做出具体要求;第二,法律法规制定的时候,要平衡其规章制度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法律改革的制定要参照衔接以前的法律法规,还要适应当前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我们国家级的法律在颁布前,要按照先前的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地区性法规,让他们根据当地的土木规划进行依法行事,为新法规做准备。还有土木规划的工程不可放任自由,要通过法规引导与掌控,否则投资大,且工程量大导致半途而废,造成资源的损失,影响了经济发展。

4.3加强土木规划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培训

我国土木规划学的基础理论不够完善,这个学科刚刚起步。因此应对土木规划进行积极探索,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并注意理论结合实际。我们还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根据国情找到适合的发展方向,使土木规划积极发展。

5关于规划政策的建议

5.1更新“规划”观念,科学规划

要想完成规划的任务,就要将规划应用于现实,服务于社会与百姓。因此要对“土木规划”的意义予以重视,按科学程序制定政策,内容涵盖全面综合。

5.2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要发挥使用交通运输优点,需建立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我们国家的各交通方式配合不足,综合交通的规划存在很多的问题,执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还由于运输方式的内部之间协调也存在问题,因此要重视其综合发展,建立建全综合交通运输的管理体系。

5.3规划政策的制定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

基础设施在实现人性化时,需要将交通出行权和交通投资效益的享受权的达到平等。城市和乡村交通的衔接要趋于紧密,规划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在时要协调时重视交通安全,组织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经济发展和改善生活质量两个目标要同时重视。不但要促使经济的快速腾飞,还要考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交通部门基础设施的规划政策当中必须考虑人们的生活质量,对社会的弱势群体给予关注,改善他们的生活。

5.4分层次进行交通基础设施投资

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国家和市场要积极承担本身的职能。投入与经营公共产品作为国家应尽的责任,市场的责任是保证商业活动顺利进行。国家与企业承担着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公益性与经营性的投资责任。而国家又担当基础性、长期性的投资责任,由于外部效应使投资量不能达到最佳,因此没有这种市场。对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营性的,所以加大投入可以让市场发展得更趋完善,资金投资的来源也与之增多。

6结束语

总之,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土木规划越来越得到重视,需要用土木规划的科学思想解决新环境新时期下存在的一些问题。土木规划方面的环境和政策的探索应改革体制,并严格立法,还要建全基础设施的体系,使土木规划综合性能够增强,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京,于润泽.土木规划的规划环境与规划政策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5,11:102-110.

[2]姜文.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广西大学,2015.

[3]路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的应用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