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功能康复训练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功能康复训练指导

杨晓彦

杨晓彦(昆明市延安医院呈贡新区医院骨科云南昆明650500)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3-0321-02

【摘要】目的不同时期指导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有效的缓解疼痛,提高肢体的功能状态,增大关节活动度,恢复日常生活动作协调性,改善总体生活质量。方法选择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66例,老年股骨胫骨折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术前做股四头肌肌力、臀中肌肌力训练,术后分阶段做患肢的功能康复训练及继续术前的功能康复训练。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平均随访9个月(6~24个月)。结论术前、术后功能康复训练对患者早期关节功能是有益的,同时有利于并发症的预防。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功能康复

得当的康复训练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我院2007年2月—2011年1月收治此类患者66例,根据患者全身情况进行一系列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

1临床资料

66例病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72—84岁,平均年龄75.5岁,股骨胫骨折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2例。所有患者获得至少6个月的随访,均已弃拐行走。

2康复训练

2.1术前教育

发放系统的康复手册或音像资料。向患者讲解原理。用音像资料演示成功病例的术后效果,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心理。针对不同病因、不同病情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面对手术。鼓励其做好术后坚持关节功能康复训练的思想准备。

2.2术前康复训练

2.2.1股四头肌肌力训练

股四头肌是大腿前侧的肌肉。对髋关节病损的病人,患侧股四头肌很容易发生委缩。因此,应积极采取正确的锻炼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训练,无并发症发生。具体方法为:①等张收缩训练,练习直腿抬高动作,要求足跟离床20cm,空中停顿5~10s后放松5~10s,每组20次,每天4组。②等长收缩训练,踝关节背屈绷紧腿步肌肉后放松,使髌骨上移,收缩5s,放松5s,每组20次,每天4组。

2.2.2臀中肌肌力训练

臀中肌是髋部肌肉中维持术后人工关节稳定性最重要的肌肉,术前训练臀肌肌力不仅可以防止脱位,还有助于早期康复。除股骨胫骨折外均进行该项锻炼锻炼方法:①患者侧卧,患侧在上,负荷下外展髋关节抬高患肢空中停顿5—10s后放松5—10s,每组20次,每天4组。②平卧位,伸直双下肢,踝关节下面垫一个小枕头,收紧臀部,至臀部有收紧感为止,保持这种姿势5—10s,然后再放松,重复上述动作30次。

2.3术后康复训练

2.3.1术后体位

术后为防止假体脱位应采取正确的体位,术后麻醉未完前清醒前常归取去枕平卧位6小时,下肢保持外展中立位30度,术后不侧卧位,不翻身,屈髋<60度[2],尤其是麻醉清醒过程中护士应加强保护关节。术后髋关节外下方,国窝处放一软枕,24小时后撤除软枕,伸直患肢,防止屈膝畸形。绝对避免患髋内收,内旋。如患者确需侧卧位,取健侧卧位,两腿间夹软枕,护士一手托膝,保持患肢与身体同时转为侧卧位[3]。放置便盆时嘱患者拉住床头吊手环,健侧下肢屈与床面垂直后将臀部抬起,从健侧置入便盆,不可牵拉和抬动患肢。如患者疼痛,则不放便盆,在臀下垫一次性床垫和卫生纸,保护好床单并清洁肛周皮肤[4]。

2.3.2术后功能锻炼

术后将功能康复锻炼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肌力训练(术后1—3天)主要是肌肉等长收缩训练。这些练习可以增强病人大腿和小腿肌肉的力量,减少肿胀。不用担心,这样的练习是不会增加疼痛的,因为在练习肌肉力量的同时,关节并不活动。肌肉力量的练习需要坚持,这也是考验病人毅力的事情。如果每天只做三五次,效果肯定是不明显的。此阶段的练习包括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具体方法是:患者平躺在床上,绷紧大腿肌肉,膝关节保持伸直,并用力将膝关节向床的方向压,感觉已经用自己最大力时,保持这个姿势5~10秒,然后放松5秒,重复10次,尽量每小时能做5~10次。)踝关节主动背伸背屈运动,(具体方法是:患者平躺在床上,膝关节保持伸直,足尽量向上勾,勾到不能再勾时保持这个姿势5秒,然后放松10秒,继续往下踩,同样在不能在踩时保持5秒,每隔2小时重复20次。)主动臀收缩运动(具体方法是:收紧臀部,至臀部有收紧感为止,保持这种姿势5~10s,然后再放5s重复上述动作每小时5~10次),被动髌骨推移运动。

第二阶段

关节活动训练。(术后4—7天)术后第四天开始,病人疼痛也逐渐减轻,体力一天比一天好。放置在伤口内的引流管已拔除,这时可以进行更多更强的练习。在进行上述训练的同时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训练,并逐渐加大活动范围,运动时由被动向主动过渡,包括: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抬高在30度以内。仰卧位屈髋屈膝运动,由护士帮助在不引起疼痛的情况下屈髋<90度[5]。仰卧位患肢外展运动,(方法为让病人足伸直,患肢中立位向外侧伸展,再回到身体的中立位。注意患肢应一直保持足伸直,膝关节和足趾向外)卧位到半卧位运动。

第三间段

负重行走训练(术后第3周)实施康复训练6~8天后即开始,指导家属协助患者进行锻炼。包括侧卧位外展运动,运动时双腿间夹一个枕头,禁止过度内收、内旋、外旋;卧位到坐位运动,利用健腿和双手的力量将患腿移至小腿能自然垂于床边;座位到站位点地训练,拄拐站立,患肢不负重;站位到行走训练,从脚尖点地到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练习行走,可应用助行器或扶双拐使生体保持平衡,避免摔倒,掌握上楼时先迈健肢,下楼是时先迈患肢这个原则[6],此间段持续10天。

第四间段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间段(术后第4—6周),为开始锻炼3周后,患者进行主动锻炼间段,包括:借助辅助设备完成日常的穿裤、穿鞋袜等动作,直至功能康复,以口头、书面、电话联络等方式落实四个间段的指导工作,同时配合心理辅导,严格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能够按要求完成各间段的康复训练。

3结果

本组随访1—6个月,康复效果良好,6周后均扶拐自己行走。

4讨论

4.1康复训练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

骨科疾病治疗的最忠目的是使病人尽早地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康复护理是骨科护理的重要内容。接受全髋置换术者多为老年人或长期受疾病所困而体质较弱者,术后如护理不当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如压疮、肺不张、肺炎、下肢深静没脉栓塞、肌肉挛缩、关节僵直及假体脱位等。只有尽快恢复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减少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废用性骨质疏松,从而避免长期卧床带来的压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才能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

4.2分间段康复锻炼的意义

系统化分间段的康复锻炼方法使患者易于接受和掌握。特别是术前的康复锻炼使患者从被动接受治疗、康复护理转为主动参与。应用康复手册能够使患者详细了解手术前后康复锻炼的内容及重要性,能够积极与护理人员配合,进行康复训练。术后积极的康复锻炼,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快,提高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海银.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J].现代康复,2001,5(5):12-13.

[2]桑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指导[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435.

[3]桑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指导[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435.

[4]陈静.循证护理在人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0):1860.

[5]谭凤珍.郑少梅.等的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0):918.

[6]陈明媚.THA术后早期下地临床护理和康复治疗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8):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