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生产人员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发电厂生产人员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田祥忠

(山西柳林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山西033300)

摘要:任何产业经济的建设发展都离不开电力能源的稳定供应,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与基础性产业,在保障社会产业经济发展与实现人们可靠用电效益都有着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发电厂作为电力运行系统体系中的重要组织机构,则肩负了电能发、变电的设备运行管理等的繁重工作任务,从而才能保障社会各阶层稳定用电的效益实现。因此,发电厂是电力系统中关键前线生产部门,在电厂安全生产与设备运行管理方面工作的贯彻落实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发电厂;安全管理;电厂运行

发电厂安全生产不仅是其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而且还是电力稳定供的重要保障。因此在当前电厂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保障措施都能落实到位,利用科学的安全管理方式和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来尽量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电厂的损失。因此在电厂日常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现场安全管理采取进一步强化措施,加强现场的安全防范,确保发电厂机组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

1发电厂生产运行管理模式分析

1.1自运行管理

由于近一段历史时期以来,我国经济体制自改革开放直至如今经历了二元经济体制变革,所以如今过渡到眼前的市场经济下,我国家投资体制也形成了一套固有的体系制度。这种体系制度对于我国电力基础行业生产及运营模式有着重要影响。比如对老电厂而言,发电厂本身属于电力行业中的基本设施项目之一,基于地方基建项目建设需求及用电需求的强烈与否,国家会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因素及各项政策因素建设少数或多个的发电厂。而随着发电厂运营的这些年来,一般都由有国家部署对电厂予以运行管理。不过,同样随着近些年来新建智能变站与自动化电厂的大规模建设,且电力行业下诸多供电企业也期望把握和获得更多的发电经济效益,所以其产业下的电厂运营管理也就产生了自行运作管理模式。也就是说,自行管理模式的出现,早在过去老一批电厂生产运营之初其实就已存在了,同时该模式虽具有体制格局较小、用工较多、管理便于控制,但其安全生产管理却又具有相对繁复的运行特点。

1.2委托管理

诸如水电厂、智能变电站的运营管理模式主要采用委托管理。该模式和传统自行管理特点最为显著的区别则是具有“无人值守”或者是“少人值班”的特性存在。而老电厂一般为了顺应电厂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形势要求,也进行了自动化技改,在改造的进行完毕以后其人员体制也就富余出来,所以不少电力企业将这些人员进行编制,建立出了不少检修队伍。此外,自动化电厂运行都是以一些相对先进的一、二次电气设备,所以必要的例行日常维护是极为需要的。也就是说,委托管理发电管理模式一般会极为注重自身产业的核心业务的发展,而将管理组织工作外包给其他资质企业,诸如设备维护、巡检等组织活动的执行。但由于老厂人员相对富余,基于对新型电气设备等的业务技能操作与学习要求存在,加强这类人员的安全管理与强化责任意识又显得至关重要。至于如何选用电厂运行管理模式,则需要结合管理、生产、设备运行要求等的人员实践经验,在原有的自行管理模式上予以创新,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包企业团队,从而才能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为电厂人力资源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火力发电厂安全管理问题

在我国,许多安全管理工作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火力发电厂的发展,这部分工作的欠缺使得安全管理效率得不到提升,员工和用户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电厂的发展。

2.1员工缺乏安全意识

由于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有关制度的约束,其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的工作表现会造成很大隐患。缺乏安全意识的行为时有发生。安全管理人员漠视已经存在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将其制度落实到工作当中,对安全管理制度的认识有所欠缺,进而使得手下员工工作状态随意,影响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对临场应变能力有所欠缺,在发生事故后,管理人员不能根据发生的问题作出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终影响经济效益,使电力生产走向相悖的一面。

2.2设备管理不规范

在火力发电厂运行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机械设备,加强对设备的管理,是火力发电厂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一些管理人员对于设备管理的认识严重不足。在火力发电厂的设备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不能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存在着各种不规范的行为,给这些重要的生产设备、试验仪器、特殊工器具在应用中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影响了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计划的实施及生产目标的实现。安全生产设备管理不规范,容易对某些设备实际作用的发挥带来负面影响,间接地加大了某些事故发生的几率,阻碍火力发电厂生产计划完成的同时,也会降低火电厂连续安全生产的可靠性。

2.3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

火力发电生产对安全管理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其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当地的火力发电提出相应的要求,并在安全方面严格把关,做好本职监督工作,以确保安全生产管理的顺利实施。然而目前在我国,监督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安全生产管理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即使顺利生产,也给后续的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意外,体系的不完善也会使得各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无法确定责任归属。这使得工作效率降低,无法及时处理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3发电厂人员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对策研究

3.1加强全员参与安全培训工作

强调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文化理念必不可少的重要人文关怀原则之一。在电厂安全生产阶段中,应首先将人员的自身安全定位在首要位置。可以说,任何设备的管理都是由人的意识支配而投入生产运营。因此,为了真正意义上动员职工,形成一支有电厂归属感的员工队伍,就必须强调全员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培训活动。基于此,安全生产培训除却做到基本设备操作技能熟练之外,还要结合人员安全激励奖惩制度等调动员工积极性,以便于员工熟练掌握安规下的各项规范与要求。

3.2健全安全责任机制

在安全生产阶段中,应结合安全管理目标遵守“三铁”事故处理原则,即强调铁的制度、铁的处理、铁的面孔,而一旦出现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作业纪律的“三违”事件,则应严格予以处理。同时对于“三票”制度,即工作票、操作票、隐患点预控票的相关规范制度,应当进行完善与健全制度编制研究。此外,一旦出现故障或事故,则应当从规范制度上对应找到原因,从而如果未能发现相关原因,则说明体系制度不够完善,应在追究故障人员职责之后,不断总结故障处理经验,以认真吸取事故教训。

3.3生产作业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杜绝习惯性违章

在全电厂范围内,对职工展开现代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的培训教育工作,以通过提高人员从业技能的前提下,树立员工安全责任意识。同样,在电厂生产智能化与自动化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安全管理工作处理问题越来越复杂。为此这就需要管理体系制度作为约束准绳,而在设备使用与技术工艺研究方面,应能提出高标准与高要求,以有效杜绝人员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发生。

4结语

发电厂是供电企业的生产前线组织机构,对于全厂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工作与设备安全管理操作等的规范执行非常至关重要,且员工安全职责履行则显得责任重于泰山。因此,保障电厂实现可靠与充分发电效益,就应当立足实际,完善安全生产制度编制,做好基础例行安全管理工作等,从而才能逐渐提高人员责任意识,实现安全管理与效率化生产。

参考文献:

[1]王勇,张雷.现代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的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1).

[2]李秀梅,王军.火力发电厂安全管理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3).

[3]黄亚强,崔浩,刘云燕.火力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及应对措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20)

作者简介:

田祥忠山西孝义人,毕业于太原电专集控专业,主要从事火力发电厂运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