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十一五期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大连市十一五期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张玫李峰林茜

张玫李峰林茜(大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大连116021)

【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市十一五期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预测十二五期间发病趋势并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流腮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连市十一五期间年流腮累计报告585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65/10万。冬、春季为高发季节,十一五期间春季高峰稍有后移,为5、6、7月份高发,冬季高峰仍然存在;年平均发病率最高的前三位分别为:旅顺口区(54.15/10万)开发区(52.48/10万),甘井子区(47.72/10万);发病年龄以15岁以下发病为主(6007/5853,79.92%);男女性别比为1.59:1;职业以学生、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6618/5853,88.06%)。十一五期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起,暴发疫情31起。暴发疫情以金州区最多(13/65,41.94%),暴发主要集中于冬春季和夏季,主要年龄段集中在3-18岁人群,罹患者以小学生为主(578/624,92.63%)。结论在发病的高峰季节,在重要地区针对重点人群加强流腮监测,开展健康教育,加强易感人群的麻腮风接种工作,以便预防控制流腮暴发流行、减少健康危害。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十一五流行病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R3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032-02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传染病,其引发的急性胰腺炎和睾丸炎等并发症对儿童的健康影响较大。腮腺炎属我国丙类法定传染病,2004年1月1日纳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后,我市腮腺炎疫情报告逐步趋于规范化。十一五期间,我市继续加强流腮等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制工作,现将大连市十一五期间腮腺炎疫情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疫情及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系统。

1.2分析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流行病特征的分析,用Excel和SPSS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的处理。

2结果

2.1疫情概况

十一五期间腮腺炎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期间共报告5853例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65/10万。

2.2时间分布

2.2.1不同年份发病特征:

十一五期间腮腺炎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其中2006-2008年的年平均发病率分别为38.64/10万、29.71/10万和31.16/10万,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下降至15.24/10万和12.28/10万。

2.2.2不同月份发病特征

十一五期间,全年各月份均有腮腺炎病例报告,月平均发病数为125例,其中以1、5、6、7和12月份发病数较高,3、9、10月份发病数较低。十一五期间报告的7516例病例中,其中1、5、6、7和12月份共发病4282例,占病例总数的56.97%;3、9、10月份共发病1632例,仅占病例总数的21.71%。

2.3地区分布

十一五期间,全市各区市县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城乡结合部(金州区、开发区、旅顺口区、高新园区、长兴岛)部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63.86/10万,城区(中山区、沙河口区、西岗区、甘井子区)年平均发病率次之,为32.71/10万,农村(瓦房店、普兰店、庄河、长海县)年平均发病率最低,为9.58/10万(详见表3)。

2.4人群分布

2.4.1不同年龄组发病特征

十一五期间,主要以15岁以下发病为主,共报告病例6007例,占病例总数的79.92%;25岁以上发病发病较少,共报告病例573例,占病例总数的7.62%。

2.4.2十一五期间不同性别发病特征

十一五期间,腮腺炎平均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男性30.67/10万,女性19.31/10万,男女发病率性别比为1.59:1。

2.4.3不同职业发病特征

十一五期间,不同职业的发病数最高的前三位分别是学生、托幼儿童和散居儿童最多,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2.32%、19.03%、6.71%。牧民和渔民无发病报告。

2.5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十一五期间,大连市共报告腮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起,发生于金州区4起,甘井子区1起,瓦房店1起。暴发疫情31起,全市除中山区、瓦房店和长海县外,均有暴发疫情报告,其中以金州区最多,共报告13起,占暴发疫情总数的41.94%,庄河最少,报告1起,占暴发疫情总数的0.32%。暴发疫情主要集中于春冬季和夏季。罹患人数共计624人,总罹患率为1.70%。发病主要集中在3-18岁人群,罹患者以小学生为主,共报告病例578人,占总罹患人数的92.63%。所有罹患者腮腺炎疫苗免疫史:有免疫史10人,占总发病的1.60%,无免疫229人,占总发病的36.70%,不详385人,占总发病的,61.70%。

3讨论

十一五期间,疫情下降与流行周期性有关。麻腮风疫苗自2008年6月1日纳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大连市2011年7月疫苗供应到位。2011年7月前,腮腺炎疫苗属自愿自费接种疫苗,故接种率低,不足以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所以仍然存在周期性流行的现象。2006-2008年腮腺炎持续高发,处于流行阶段,2006年腮腺炎发病率为38.64/10万,2007年和2008年稍有下降,分别为29.71/10万和31.16/10万,在经过流行年后,2009年和2010年腮腺炎发病进入低发病年份,2011年又进入高峰年份。

腮腺炎流行尚存在季节性高峰。大连市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从2002年以后有疫情记载以来,冬、春季为高发季节,这是腮腺炎流行的季节性表现,十一五期间春季高峰稍有后移,为5、6、7月份高发,冬季高峰仍然存在。

暴发疫情集中在小学。一般情况下,腮腺炎的高发年龄段为5-10岁,而这部人群大多是小学生,他们在学校共同学习、生活,接触密切,尤其在冬、春季,很少开窗通风,当有传染源存在的情况下,极易在学校造成暴发流行。

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疾病之一,根据该病的流行特征有针对性制定防控策略尤为重要[1]。2008年以后,我国将麻疹-风疹-腮腺炎联合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经济有效措施[2]。建议全市首先要切实落实好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腮腺炎疫情监测和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等工作。确保及时有效的调查处理暴发疫情,防制疫情进一步蔓延。在做好监测工作的同时,建议每年做疫情的预警预测,以便有针对性的提出下一年度防治措施。其次各地要做好托幼机构和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尤其是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学校,因腮腺炎疫苗自愿接种率相对于城市低,和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晨检和缺课报告工作,增强学校传染病报告意识,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及时处理,避免扩散蔓延。再者,加强常规免疫监测,确保麻腮风疫苗的高免疫接种率,从而降低小年龄组的发病率。最后,加强腮腺炎等上呼吸道传染病的宣教工作,通过有效的宣教,提高市民防病意识,并能够自愿自费接种麻腮风疫苗,提高人群抗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潘会明.疫苗可预防疾病的流行病学和预防[M].宜昌: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2012.

[2]费方荣,冯录召,许真,等.2008-2010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J].疾病监测,2011,26(9):69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