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培养探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1

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培养探微

王华群

王华群(四川省中江县小南街小学校四川德阳6181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5)05-005-0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其基本出发点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面对新一轮数学教学思想的改革,给战斗在教学第一线的新老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祈待我们去解决,同时,也为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明确地告诉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已不适应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用新课标去培养人、塑造人,让具有较高思维能力,有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的人才从我们的课堂中走出来。对《数学课程标准》中的数学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较忽视的部分。据笔者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就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谈以下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一、明确数学思考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基本要求。

数学思考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从而说明结论的合理性。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从思想上明白学习数学是一种思考的过程,我们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中思考,以合理的论据证明而得出结论;而不是由老师站在讲台上以示范、例题的过程让学生接受知识。前者能让此类问题长久地保留在人的记忆中,形成固定的知识,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后者在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兴趣及求知欲欠佳时,学生很难掌握基本的目标知识,是一种费时、费力的学习方式。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只依靠教科书的知识点而片面的设计教案,而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教案中体现出学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思考,让他们从自己的思考实践中得出结论,以达到知识掌握的最佳目的。

二、让学生养成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的良好习惯。

许多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经常要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上课不要开小差,你们的思路要跟着我的思路走!"这句话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这种学习方法使全班的同学思维形成了同一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不符合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养成数学学习中良好的思考习惯,导致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在现实的教学中,甚至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个别同学听课的状态犹如《三国演义》中的孔明"身在曹营心在汉",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教师应对儿童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认识到他们与成年人不同,其学习的自制能力较差、意志力不坚强。所以,我们应该以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之中,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开动脑筋,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同时,我们要给学生以鼓励,让其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要积极地表扬问题回答得不太完整的同学,同时指出他的不足。课外,可以利用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利用自己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生活问题,以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三、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

当学生形成了思考的习惯以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使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设计出不同的问题,与学生一道收集有用的信息,对所有信息进行归纳、类比,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情的推理以得出结论。针对同学们在推理过程中得出的不同方法,以讨论的形式选出最合理的方法,并让大家对这种方法的合理性进行有说服力的说明,同时,对其他正确的思考方法给予肯定。

另外,对学生思考过程的条理性的训练特别很重要,许多同学随着知识的积累,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无从下手,出现了思维混乱的现象。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问题结论入手,结合已知信息,采用从问题逆推的方法一层一层地解决,最终揭开问题那神秘的面纱。

四、让学生在与同学合作研究、交流的过程中锻炼思考能力。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合作学习"是二十一世纪学习方式的主流,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在"合作学习"中能得到有力的锻炼和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在课内、课外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交流的学习内容,让全体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首先对老师给出的材料进行独立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待时机成熟时,让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间相互发表对该问题的意见,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集思广益。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意见,适时的加以点拨、引导,寻求好的方法,大家在各抒已见的过程中锻炼了思考能力,也纠正了自己不正确的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