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浅析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

李景

身份证号:13012519900507XXXX

摘要:软土地基的天然含水量和空隙比大,亲水性较强、透水性差,在设计和施工中稍有疏忽就会出现质量危害。如果没有做好软土地基处理,往往会造成路堤失稳,甚至会危及线外建筑物。因而,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充分做好软土地基的处理至关重要。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1软土地基概述

从广义上讲,软土指的就是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通常情况下,我们把淤泥、淤泥质土、软粘性土等总称为软土。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以有效处理,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公路破坏,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营和使用。

软土地基的天然含水量较多,空隙比大,亲水性较强而透水性差,结构不稳定,压缩性高,抗剪程度低。软土一经扰动,强度就会迅速的降低,触变性和蠕动性大。另外,这种地基的强度低、固结慢、变形大,在大交通量、重载车辆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侧向膨胀挤出滑动以及基底沉降现象。

软土路基处治的目的主要是保证路从在施工及使用期间不会发生局部和整体剪切破坏,满足共稳定性要求,并且在使用期间内不发生较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保证路面结构完整和车辆行驶平稳,安全、舒适。提高地基的强度、增加路基抗滑稳定性、加速地基在施工期间的沉降、减小工后沉降。

软土路基施工处理应以消除沉降和控制路堤稳定为重点,施工中应加强路基的沉降和水平位移观测.并与专业监测单位密切配合,使路堤填筑速率与路基土强度增长相适应,确保路基稳定,工后沉降符合要求。

由于其成因类型不同,厚度不一,性质各异,因此不能一律对待,首先应查明各地区特点和地质、土质条件,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对策,作出合理的处理。

2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2.1换填土

换填土法是软土地基处理中最常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适用范围是路堤填方高度小于3米且软土层较薄(一般厚度在1.5米以内)的软土地基段。采用这种方法处理时,首先要将深度在1.5米以内的软土挖掉运往弃土场堆放或倾倒,然后利用挖方出来的好料或从借土场取来的好料进行分层回填、压实直至合格。换填聊通常采用强度较高的砾、卵石、片石等渗水性材料。换填的深度要根据承载力确定。另外,施工时要特别注意天气的变化,要求每个换填段必须在同一个工作日完成,对面积大、长度长的路段必须分段进行换填。这一处理过程也称为路基的原地面处理。通过换填好的填方材料,经过压实达到路基基底的承载力要求,能够有效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力和路堤的自重,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软土路基施工方法。

施工要点分析:

2.1.1砂垫层施工中的关键是将砂加密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加密的方法常用的有振动法、碾压法等。要求在基坑内分层铺砂,逐层振密、压实,分层的厚度视振动力的大小而定。下层的密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2.1.2砂及砂石料可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控制最优含水量。通常情况下,最优含水量由工地试验确定。

2.1.3铺筑前,应先验槽。清除浮土,保证边坡稳定,防止塌土。基坑两侧附近如有低于地基的孔洞、沟、井和墓穴等,应在未做垫层前加以填实。

2.1.4开挖基坑铺设砂垫层时,必须避免扰动软弱土层的表面。基坑开挖后应及时回填,不应暴露过久或浸水,防止践踏坑底。

2.1.5砂、砂石垫层底面应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坑地基土面应挖成踏步或斜坡搭接,搭接处应注意捣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2.1.6人工级配的砂石垫层,应将砂石拌和均匀后,再行铺填捣实。采用细砂作为垫层的填料时,应注意地下水的影响,且不宜使用平振法、插振法。

2.2石灰浅坑法

粘性土含水量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弹簧土”松软现象。较轻的一般可以采用挖土晒干,敲碎回填的方法。而“石灰浅坑法”可以用于各种不同面积的路段。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要挖40~50cm的方形或圆形,深1m左右的坑,清除坑内的渗水(一般情况下,在挖好坑后的第二天清除渗水),放入深度为坑深1/3的生石灰,然后就可以进行回填碾压。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坑的行距以及坑距在轻度弹簧路段宜为5~6m,在严重弹簧路段则为3~4m。

2.3排水砂垫层

排水砂垫层是在路堤底部地面上铺设一层砂层,也就是在软土顶面增加一个排水面,在填土的过程中,荷载逐渐增加,促使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渗出的水就从砂垫层中排走。为确保砂垫层能通畅排水,通常要采用渗水性良好的材料。一般情况下,砂垫层的厚度以0.6~1.0米为宜。除此之外,为了保证砂垫层的渗水作用,在砂垫层上应该填一层粘性土封住水不让水返上路基。在路基两侧要修好排水沟,通过砂垫层渗出的水通过排水沟排出路基外,从而有效保持路基的稳定。

2.4强夯法

所谓的强夯法是指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从而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这种方法也称动力固结法,利用起吊设备,将10~25吨的重锤提升至10~25米高处使其自由下落,依靠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这是在重锤夯实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其加固机理又与它不一样,这是一种地基处理的新方法。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碎石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以及湿陷性黄土等地基。

2.5表层排水法

所谓表层排水法主要指是在路基填筑前,在地面开挖水沟,从而排除地表水,同时降低地基表层的含水量,确保施工机械的作业条件。为了使开挖水沟在施工中发挥盲沟作用,通常要采用透水性良好的砂砾回填。

2.6土工织物铺垫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软土地基表层铺设一层或多层土工织物,从而减少路堤填筑后的地基不均匀沉降现象,同时又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而且也不会影响排水。对于淤泥之类含水量较高的超软弱地基,在其它深层加固法之前,土工织物铺垫可作为前期处理,以提高施工的可能性。

2.7抛石挤淤

这种方法适用于位于水塘、泥砂、不易抽干水或水不能自流的地方。在路基上面直接抛填大块径、不易被水侵泡软化的石块,一般情况下,石块块径控制在50-80cm之间,并且在大块石缝隙内填筑20-50cm的不易被水侵软化的小块石,抛填高度通常要控制在常水位以上50cm左右,在铺平之后,用轮式压路机或者是拖式压路机振动压实,直到淤泥被挤出路基坡脚外,没有明显的再下沉现象为止。

总之,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对软土地基这样的施工地区,我们在施工时应充分结合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材料供应、投资环境等各种因素,采取具体措施防止软土地基对施工造成的危害。

3结语

综上所述,软土路基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地基失稳,对构造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者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根据工地的实际情况选用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杜绝道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研究[J].吕剑.工程技术研究.2018(09)

[2]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常战伟.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4)

[3]基于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及处理措施分析[J].于文平.居舍.2018(34)

[4]对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刍议[J].殷亚波.城市建筑.2013(22)

[5]市政道路工程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探究[J].傅云鲲.四川水泥.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