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代谢与平衡失调的检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钠的代谢与平衡失调的检测

王锋

王锋(哈尔滨市穆斯林医院150001)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5-0197-02

【摘要】目的讨论钠的代谢与平衡失调的检测。方法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测。结论各种原因的多尿同时都会伴高钠血症,因此要根据病史、尿量、BOP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对中枢性、肾性尿崩症及精神性多饮相鉴别。低钠血症的病因是很多见的(见诊断思路),除了假性低钠血症以外,一般的表示体内的水含量比钠的含量增加。可归结为钠的丢失和机体水的潴留。

【关键词】钠的代谢与平衡失调检测

正常血清钠浓度为l35~145mmol/L。

(一)钠的主要生理功能

1.维持血浆BOP(钠在血浆中占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

2.组成液体缓冲系统(BHCO3/H2CO3),决定血pH高低;BHCO3中阳离子主要是钠(见酸碱平衡章节);

3.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4.对心肌的作用主要是影响心肌的应激性和动作电位。

(二)钠的平衡

1.钠的摄入食物摄入氯化钠(食盐)是人体的主要来源。正常的成年人每日摄入食盐的量有很大的差距,一般为6~12g不等。

每天从消化道进入肠道的钠量相当大。食物及摄入的食盐中的钠和消化道分泌到肠道的钠,几乎全部被吸收。通过粪便排出的钠量甚微。只有腹泻时排钠量大增。

2.钠的排出当摄入体内的钠超过人体生理需要量时,主要通过肾脏的调节排出体外。汗液中也有部分排出,但不显性的出汗钠的排出是很小的量。钠在血浆中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其次为碳酸氢钠、磷酸氢钠、硫酸钠和乳酸钠等。肾脏(肾小球)滤过的钠,每日可达2500mmol之多(原尿),而从尿液中(终尿)排出体外的钠不足l/10(仅为250mmol以下)。由此可见,肾脏的浓缩与稀释功能对钠的排出有强大的调控作用。正常人排钠量甚少,每日排出量仅在0.25g以下,只有在钠负荷过重时肾脏排钠量大增。醛固酮能促进钠的吸收,而胃泌素、抗利尿激素等可以抑制小肠对钠的重吸收。

(三)高钠血症

当血清钠>145mmol/L(145mEq/L)时,此诊断即可确立。高钠血症必定伴有BOP的升高。当细胞外BOP升高将促使细胞内的水分向细胞外转移,从而达到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平衡,因此,高钠血症会产生细胞内的脱水,其后果是影响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当脑细胞发生脱水时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症状(血糖过高时也会产生渗透压增高的表现,也可能出现与高钠血症相似的症状体征,需认真鉴别)。当血钠过高而又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死亡,但其中大多数的死因与基础疾病有关。

1.实验室检查

(1)测血清钠、钾、氯、钙、尿素氮、肌酐、血糖;

(2)测24h尿钠、钾、氯;

(3)测血清ADH、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等;

(4)做禁水试验、高张盐水试验,尤其在怀疑中枢性尿崩症时更必要。

2.对不同病因所致的高钠血症,可通过病因、尿钠量等加以签别。

3.高钠血症的诊断思路

4.各种原因的多尿同时都会伴高钠血症,因此要根据病史、尿量、BOP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对中枢性、肾性尿崩症及精神性多饮相鉴别。

(四)低钠血症

当血清钠低于l35mmol/L(310.5mg/dl)时,该诊断即可成立。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低钠血症通常伴随血浆晶体渗透压的降低,水会从溶质浓度低的细胞外间隙向浓度高的细胞内转移,从而造成细胞内的水肿,引发一系列的临床表现。低钠血症只表示血清中钠浓度降低,但并不等于体内钠的总含量减少,这一点要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低钠血症可根据发病的急缓分为急性低钠血症和慢性低钠血症。前者指在48h内血清钠浓度由正常水平降至低于135mmol/L以下。急性低钠血症常常是治疗不当(输入大量不含氯化钠的液体所致)不一定会出现明显的水肿。临床上又可把低钠血症分为缺钠性低钠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消耗性低钠血症。慢性低钠血症多伴有水肿。严重的低钠血症(血清钠<120mmool/L)患者会出现疲劳、乏力及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当低钠血症得不到及时纠正,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如抽搐、嗜睡或失眠等,体检时可发现肌力减退、腱反射迟钝或消失。当血清钠进一步降低(血清钠<110mmol/L)时上述症状会加重并出现意识模糊、木僵并有病理反射出现。严重者可因脑疝而死亡。

临床症状与低钠血症时血钠降低的程度有关:

血清钠>125mmol/L,临床症状不明显;

血清钠<125mmol/L,疲乏无力和消化道症状;

血清钠<l20mmol/L,共济失调,木僵、惊厥;

血清钠<110mmol/L,意识障碍,昏睡、昏迷。

1.低钠血症的诊断思路

2.低钠血症的病因低钠血症的病因是很多见的(见诊断思路),除了假性低钠血症以外,一般的表示体内的水含量比钠的含量增加。可归结为钠的丢失和机体水的潴留。

(1)钠丢失过多:钠的丢失通常伴有水的丢失,从而引起缺钠性低钠血症。经肾脏丢失是最多见的原因:①利尿剂的应用,尤其是襻利尿剂如呋塞米(速尿)的使用,能促使过多的钠从尿路排出;②慢性肾衰竭,慢性肾盂肾炎,先天性多囊肾等疾病,因损害了肾小管上皮细胞,对醛固酮的反应不敏感,使肾小管重吸收钠的能力降低,导致尿钠增多;③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④渗透性利尿剂的应用;⑤严重的糖尿病,使原尿渗透压升高,患者出现多尿,同时排出大量的钠。

另外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腹泻、胃肠减压和消化道造瘘等是很常见的缺钠性低钠血症的原因,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可丢失大量的水和钠。

(2)水潴留:水潴留常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见于:①水过多稀释性低钠;②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腔积液、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所致的水钠潴留(此时水的潴留更明显);③机体缺钾时,钾向细胞外移,同时钠向细胞内移,血钠被稀释;④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血压偏低、肾血流下降,减少水的排泄,引起低钠血症;⑤精神性烦渴症,是指因心里紊乱所造成的强迫性摄入水量增加,超过正常肾脏排水能力,导致水潴留而出现低钠血症。

参考文献

[1]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006.

[2]熊立凡,李树仁.临床检验基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