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河道建设研究任浩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河道建设研究任浩懿

任浩懿

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城市河道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可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城市居民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因此,有必要重视生态河道的建设。本文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视觉下,从植被缓冲带、生态混凝土、人工湿地等技术角度,简要分析了城市生态河道建设,旨在为城市生态河道建设提供一系列技术参考意见。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生态河道;植物缓冲带;生态混凝土;人工湿地

河流作为人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作为水环境的重要载体,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我国城市进程加快,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城市河道大面积被占用,传统治理手段依旧沿用,造成我国城市河道生态系统被破坏,造成其自我恢复能力变差、蓄水能力变差,一旦出现强降雨,会增加城市内涝几率。伴随着城市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城市生态河道建设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视角下,如何建设城市生态河道,是当前城市建设者与规划者重点思考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河道建设”进行深层次分析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

1.城市生态河道建设中应用植被缓冲带

植被缓冲带主要功能是减少径流污染,借助植被拦截、土壤下渗作用,吸收或者去除径流当中部分污染物,同时具备强化渗透、延长汇流时间的有效作用。海绵城市建设中,植被缓冲带的应用,常见于道路、停车场等场所周边。城市生态河道建设中应用植被缓冲带,主要作用有弱化暴雨对河床、河岸的冲刷作用;过滤、下渗、吸收等部分污染物。植被缓冲带建设时,需重视乔木、灌木等各类植被的合理搭配,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有着不同的作用,就以乔木而言,由于乔木具备发达的根系,可用于河道护坡固土,一方面可以满足城市生态河道水土流失、固土保沙等需求;另一方面利用植物进行景观造景,美化城市生态河道环境[1]。传统城市河道建设中,植物措施的应用,常常照搬城市园林建设模式,植物种类较为单一,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植物群落,不利于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一旦出现恶劣情况,势必会出现大面积的破坏,并且缺乏较强的自愈能力,难以构建一个生态系统稳定的植物群落[2]。同时,外来物种种植比重过大,乡土植物由于缺乏美观效果,尚未被大量种植,造成外来物种虽具有一定的美观效果,但是缺乏适应性,不具备推广性。

城市生态河道水景建设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建设中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河道需以乡土自然景观为主。大面积或者种类单纯的草坪种植并不适宜。二是植物选择,理应以植物根系发达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护坡固沙,防止水土流失。三是植物选择理应以乡土植物为主,一方面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可最大限度减少生态河道建设成本,同时可以减少后期养护成本[3]。四是常水位以下需多种水生植物,例如水葱、再力花等,这类植物的主要作用是净化水质,为水中生物提供饮食场所。常水位以上,包括洪水位的区域,则是河道水土保护重点,在此区域种植的植物,主要作用是护坡固沙,美化河岸等,常见的有柳树、水杉等[4]。

2.城市生态河道护坡建设中应用生态混凝土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水泥硬化面积不断扩大,常见区域有城市路面、广场等。正因城市建设中大面积使用不透水材料,导致城市容易产生内涝,其主要原因在于强降水天气,雨水无法下渗。城市河道护坡建设中,也是如此,施工建设大量应用水泥这一材料,造成河道护坡缺乏渗透性,不利于水的下渗,增加了河道水量,一旦遭遇洪水,将无法通过水下渗作用,削弱洪峰,进而增加了城市内涝发生几率[5]。然而生态混凝土作为一类透水材料,能够让雨水下渗到地下,一方面可以避免城市内涝的出现;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补充地下水。针对一些流量较大的城市河道,在建设中,关键工作是防洪固沙,确保河道堤防安全。以往时期,城市河道通常利用水泥进行渠化,这种举措虽可以增强河道海岸的稳定性,但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不利于水生植物的生长。同时,由于水泥特性,造成河道处于封闭状态,土地无法发生呼吸作用。另外,水泥作用下,河道水下渗能力下降,不仅会减少地下水含量,还会增加地表流量,直接加大了雨季河流的排洪能力。生态混凝土在河道建设中的有效应用,则可以改变这一现状。生态混凝土构成主要有轻质多孔岩石、生物有机肥料等为基材,然后利用水泥凝胶材料将各类凝结起来,其主要特点有强度较大、质轻等。生态混凝土有着大量蜂窝状孔隙,便于植物生长。同时,生态混凝土由于有大量连续性孔隙,可一改以往时期水泥渠化的弊端,让水下生物自由生长,以此有效提高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城市洪水发生时,洪水可通过生态混凝土下渗到地下,避免洪峰的出现,有效降低城市内涝发生几率。另外,城市处于枯水期,河道内存储的水可通过反渗入河,能够防止河岸干枯,确保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

3.城市生态河道建设中应用人工湿地

所谓“人工湿地”,指的是通过人工方式建设类似于沼泽地的地面,将污水、污泥等借助运输工具,输送到人工湿地,然后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渠道,有效处理污水、污泥,有效提高人工湿地蓄水能力与净化能力,对于建设城市生态河道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城市生态河道建设中,人工湿地的建造区域,通常选择河滩、面积较大的沿河区域,并结合湿地公园建设景观,以此确保城市河道的生态与景观双重效益。城市生态河道人工湿地建设,需坚持一定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人工湿地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一是具备生态系统功能。人工湿地主要是模仿自然生态进行建设,以此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并且在人工湿地内有着完整的自然生态群落,确保生物的多样性与生态平衡。二是统筹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城市生态河道建设中,人工湿地的建设与一般人工湿地有着巨大的区别,其需要以水景元素为主题,确保功能发挥的同时兼有生态与景观作用,目的在于营造一个湿地景观,调节内部生态环境,确保其生态平衡,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目的。三是具备净化系统功能。人工湿地主要模拟自然湿地系统建设,借助系统中的各类载体,以多种方式赋予水体与环境的净化功能。

近些年来,人工湿地建设受到各建设者的认可,得益于人工湿地具备较强的污水处理能力。人工湿地当中的各类植物可有效吸收水中的富营养物质,同时可以吸附水中的有害物质。由于水生植物具有庞大的根系,空气当中的氧可通过叶片传输到根系,然后通过根系为附近的微生物生长提供充足的氧,微生物也因此得以大量繁殖,进而在微生物作用下,水体中的有机质得以有效分解,避免河道水体富营养化,确保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

4.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可得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生态河道建设中,应用植被缓冲带、生态混凝土、人工湿地等技术手段,可有效维持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以此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为城市健康运行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群杰.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河道建设实践[J].上海水务,2019,35(02):36-38.

[2]万震.浅谈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模式[J].江苏城市规划,2018(04):42-43.

[3]付浩志.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运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46(02):163-165.

[4]凌尚.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运用[J].低碳世界,2017(28):99-100.

[5]何造胜.论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在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01):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