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彩超在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杨付云张体云

杨付云张体云(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河南平舆463400)

【摘要】目的研究彩超在诊断及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彩超对9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并记录血栓栓塞的部位、血栓的大小以及其栓塞程度。结果超声检查发现血栓者共有91例,其中单侧72例(左侧49例、右侧23例,左侧多于对侧),双侧均发现血栓者19例。结论彩超在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并在指导治疗、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在发挥重要作用。彩超无创可重复,是静脉顺行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所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超

【中图分类号】R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079-0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病,此病有可能后遗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郁滞性溃疡、色素沉着、皮炎等,严重损害病患者的健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了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在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97例,男50例,女47例。年龄21~83岁,平均52岁。病程11h~2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患病肢体肿胀,饱满紧硬,可呈现弥漫光亮,疼痛且有压痛,拒按,有的患者Homans征阳性,所有患者均经彩超或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符合《外科学》诊断标准[1]。

1.2彩超检查方法应用HITACHI-526型彩超诊断仪,分别使用3.5MHz的和7.5~10.0MHz的探头。对患者采用仰卧位或者俯卧位检查,观察患者的血管以及血管的周围结构,记录血栓部位、大小以及栓塞程度、彩色多普勒血流,血管充盈残缺以及侧支循环情况,使用PW测量血流速度,血管分叉处以及关节周围是重点观察的部位,注意双侧对比,配合使用Valsalva试验,在局部加压有助于病变的显示及诊断。

2结果

2.1超声检查结果:发现血栓者共有91例,其中单侧72例,左侧49例、右侧23例,左侧与右侧之比为2.13:1,双侧均发现血栓者19例。其中周围型(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腘静脉血栓形成)49例、中央型(髂股静脉血栓形成)31例,混合型30例。有6例超声结果为阴性。

2.2彩色超声像图表现①发病在2周内者为急性期[2],该期的病人13例,超声表现为静脉管腔内径增宽,静脉内膜在超声上显示清晰,血栓表现为血管腔内低回声区,呈团块样,加压后管腔不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基本无血流信号;②数周以前形成的血栓称为亚急性期,该期患者共有19例,超声查检血栓区回声较急性期明显增强,静脉管腔内径有所缩小,血管迂曲。部分患者出现血管再通的血流信号;③数月前形成的血栓为慢性期,该期患者共有59例:超声表现为静脉血管壁内膜明显增厚、且回声光点粗糙,血栓为管腔内的较强回声光团,陈旧性血栓与血管壁分界不明确,加压后管腔亦不消失。部分血栓可机化,再管化和再内膜化,使静脉腔恢复一定程度的通畅,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狭窄的血流充盈。有部分血管完全闭塞,无血流信号,在其周围可见侧支循环的建立。也有部分血管完全再通,其管内信号呈“双轨征”。④6例患者彩超检查未发现异常。各期血栓远端的血流均表现为多普勒频谱的波动消失。

3讨论

患者肢体突然出现肿胀,疼痛且有压痛,拒按,甚至于饱满紧硬,可呈现弥漫光亮,有的患者Homans征阳性,患肢皮肤呈暗红色且温度增高,患肢广泛性浅静脉怒张,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需进行彩超检查。

本病的病程有其自然转归,发病在2周内者为急性期[2],超声表现为静脉管腔内径增宽,静脉内膜在超声上显示清晰,血栓表现为血管腔内低回声区,呈团块样,加压后管腔不消失。彩色多普勒超声基本无血流信号。数周以前形成的血栓称为亚急性期[2],超声查检血栓区回声较急性期明显增强,静脉管腔内径有所缩小,血管迂曲。在静脉周围有可能出现新生的代偿性的侧支循环。部分患者如果血管出现再通现象,则彩超可显示血管再通的信号。数月前形成的血栓被称为慢性期[2],超声表现为静脉血管壁内膜明显增厚、且回声光点粗糙,血栓为管腔内的较强回声光团,陈旧性血栓与血管壁分界不明确,加压后管腔亦不消失。部分血栓可机化,再管化和再内膜化,使静脉腔恢复一定程度的通畅,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狭窄的血流充盈。有部分血管完全闭塞,无血流信号,在其周围可见侧支循环的建立。也有部分血管完全再通,其管内信号呈“双轨征”。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其优点有安全、无创、无禁忌,易于识别,简便、易重复进行检查,且可同时显示下肢静脉血管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状态。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病较为理想的方法。该项辅助检查有很高的准确性。而对于该病的其他检查方法,如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下肢静脉压测量等,要么有创伤或并发症,要么价格较贵,不易普及。

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多于对侧的原因是:左髂股静脉走行于腹股沟韧带与骨盆之间的狭窄地带,而且右髂总动脉也常横过左髂总静脉之上,均容易使左髂股静脉受压迫,从而左静脉回流发生障碍,血液瘀滞,容易发生左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本病的主要病因是:静脉血流滞缓、静脉管壁或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血栓形成时间长短不同,其治疗原则亦不相同,彩超可合理分期,为临床正确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积极有帮助。临床医生可根据临床症状和彩超所提供的具体情况选择溶栓、手术或其他治疗手段。

对该病进行检查时,对于超声医生的水平要求极高,业务不精的超声医生容易出现误诊现象。本组检查误诊6例,多为超声医生水平所限。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18-619.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科学技术文献版社,2003,1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