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计数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血小板计数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冉建瑜李仲霞黎德郡梁驰

冉建瑜李仲霞黎德郡梁驰

(广西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梧州543001)

【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肺炎展开诊断时血小板计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5年9月—2018年7月收治的300例肺炎患儿为对象,均对血小板计数进行测定,分析诊断情况。结果: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患儿血小板计数水平是(189.23±4.57)×109/L,较无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152.38±3.49)×109/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4项、3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儿血小板计数水平较符合2项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治疗后3d、治疗后5d,患儿血小板计数水平均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患儿血小板计数水平上升,通过血小板计数水平检测可为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疗效判定一定可靠依据。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小儿肺炎;诊断;病情评估;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102-02

肺炎是一种常见于小儿的呼吸系统疾病,由多种病原体感染所致,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为主,严重者可对全身系统造成累及,致使患儿死亡[1]。现阶段,临床上对小儿肺炎的诊断以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等为主,虽可确定有无肺炎存在,但难以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判断。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及实践表明,肺炎患儿多伴有外周血小便计数异常,因此血小板计数逐渐被应用于小儿肺炎诊断中,而为进一步对其价值进行探讨,此次研究以本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300例肺炎患儿为对象,展开血小板计数检查,现报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此次纳入的病例共300例,均为2015年9月—2018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肺炎患儿,纳入与排除符合以下标准:(1)纳入符合肺炎诊断标准者;(2)纳入家属已配合对知情同意书进行签署者;(3)排除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4)排除合并其他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异常的疾病者。患儿性别:男163例(54.33%),女137例(45.67%);年龄:3个月~7岁,平均(2.65±0.45)岁。本院医学伦理会已对此研究进行批准。

1.2方法

患儿处于空腹状态下时,经其肘部静脉对2ml血液标本进行采集,以129mmol/L枸缘酸钠展开抗凝处理(9:1),离心处理3000r/转×10min,对血浆进行分离,于-80℃冰箱中保存。通过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对血小板计数水平进行测定。

1.3观察指标

(1)依据患儿有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将患儿分作两组,对比两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水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判定标准为符合以下2项及以上:①体温>38℃;②心率>正常值2个标准差;③呼吸频率>正常值2个标准差;④白细胞总数>12×102/L,或<4×102/L,或者杆状核细胞>10%。(2)符合不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项目患儿血小板计数水平[2]。(3)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d、治疗后3d、治疗后5d时的血小板计数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20.0,(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多个水平因素则予以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有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小板计数水平

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患儿血小板计数水平显著较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对于儿童而言,肺炎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在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中居于首位[3]。小儿肺炎属于肺部炎症疾病的一种,此病发生后,患儿血小板活化,并进入外周血管,于血管壁上粘附,致使血小板计数增多。不仅如此,大量血小板释放后,血小板补充反应会对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产生吸引作用,导致炎症反应加重,进而导致患儿病情加重,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4]。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发生后,患儿体内炎性物质释放增多,炎性反应进一步加重,可导致患儿凝血功能、骨髓功能出现障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

本次研究对300例肺炎患儿展开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显示,存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患儿血小板计数水平是(189.23±4.57)×109/L,较无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152.38±3.49)×109/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4项、3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儿血小板计数水平较符合2项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血小板计数水平越高,患儿病情越严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出现后,患儿体内会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释放,致使大量花生四烯酸代谢物质产生,对肺部血管产生收缩作用,致使肺部毛细血管发生堵塞,进而导致患儿肺部损伤加重[5]。不仅如此,血小板与其产物进行结合后,可使嗜中性粒细胞粘附其内皮细胞并聚集,促进大量氧自由基释放,加重炎症反应,致使患儿病情恶化。此外,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1d、治疗后3d、治疗后5d,患儿血小板计数水平均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表明,小儿肺炎炎症程度与血小板计数水平呈正比关系。基于此,对肺炎患儿进行诊治时,临床上可积极展开血小板计数检测,以便于对患儿病情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综上,对肺炎患儿展开诊断时,测定血小板计数水平可为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疗效判定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兰举.小儿肺炎支原体肺及肺外感染的诊断和治疗[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3):344-345.

[2]李文斌,邢静,王艳飞,等.儿童支原体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危险因素指标及其相关性[J].海南医学,2018<29(5):643-645.

[3]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多中心流行性特征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12(1):376-379.

[4]李秀丽.复方丹参联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重症肺炎患儿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2):262-264.

[5]辅桓钦,姚伟,陆溦.D-乳酸跨肺梯度联合P-选择素和血小板参数检测在肺炎疗效评估中的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4(4):546-548.

课题项目: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号:201502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