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3

个性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应用

刘侠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湖南长沙410011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16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个性化家庭护理模式,对比患者护理前、后对抗凝知识的掌握情况、抗凝治疗依从性。结果:患者护理后对服药、定期复查、不良反应及其他抗凝知识的掌握率均高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患者护理后的遵医嘱用药、自我监测、定期复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抗凝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164例患者中,出现出血9例,血栓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8%(16/164)。结论:个性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抗凝治疗依从性,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性化家庭护理模式;心脏瓣膜置换术;抗凝治疗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瓣膜性心脏病的有效术式,术后对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可进一步提升疗效,确保患者心功能处于稳定状态[1-2]。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的抗凝治疗依从性较差,有待进一步提升[3]。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个性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16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的护理情况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4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16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有效,②均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证实,符合美国心脏超声协会制定的瓣膜性心脏病诊断标准[4],③均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且符合手术指征,术后给予抗凝治疗;④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伴有糖尿病、肺功能不全、神经系统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②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③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患者。患者中,男74例,女90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10.3)岁;心功能分级中,II级66例,III级80例,IV级18例;手术方式中,二尖瓣置换术79例,双瓣置换术6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25例;文化程度中,小学及小学以下30例,初中51例,高中与中专63例,大学及大学以上20例。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个性化家庭护理模式,主要内容包括(1)组建家庭护理小组:由1名主治医生、1名主管护师以及2名护士组成,医生主要负责患者的康复治疗,主管护师负责对护士进行培训,并安排其护理工作内容,护士执行具体的护理措施。(2)收集患者资料:制定问卷调查表,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联系方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人口学资料,以及患者的医疗情况,包括抗凝治疗方案、患者对抗凝治疗的了解程度、患者对家庭护理的需求等。(3)制定个性化家庭护理方案:根据上述调查的资料,为患者制定详细地个性化家庭护理方案,设计抗凝治疗家庭随访手册,确定随访形式、时间、内容等。(4)实施个性化家庭护理:患者出院1周内进行出院随访,随访方式为电话随访、邮件回访、上门回访等,每个月1~2次,为患者提供咨询热线,随时接听并解答患者的疑问;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随访次数与方案,整个护理时间为3年。随访内容包括①健康宣教: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内容包括抗凝治疗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提醒患者遵医嘱用药,禁止私下停药、调整药量,告知影响药效的食物、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的观察与处理,加强药物监测。②个性化提醒:为患者制定复查时间表与内容,以电话、短信等方式,于复查前1天提醒患者按时复查。③效果评价:评估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将结果反馈给医生,并协助医生追踪患者的治疗动态,医生及时调整患者的用药剂量,确保患者病情稳定。

1.3观察指标

(1)对比患者护理前、后对抗凝知识的掌握情况,以问卷调查方式,内容包括服药、定期复查、不良反应及其他。(2)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抗凝治疗依从性,内容包括遵医嘱用药、自我监测、定期复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评分为0~5分,得分越高提示依从性越高。(3)随访3-6月,统计患者出血,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数据分析

采用SPPS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患者护理前、后对抗凝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

家庭护理组患者对服药、定期复查、不良反应及其他抗凝知识的掌握率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患者护理前、后对抗凝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比(n,%)

2.3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统计

164例患者中,出现出血9例,血栓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8%(16/164)

3讨论

瓣膜性心脏病是因心脏瓣膜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瓣口狭小或闭合不佳的一种心脏病,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但手术成功并不意味着治疗结束,术后为了使患者的心脏功能维持最佳状态,通常需要进行抗凝治疗[5-7]。抗凝治疗的疗程较长,在患者出院后仍需进行,但是,由于患者对抗凝治疗等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导致其治疗依从性较差,难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出血、栓塞等不良情况,导致其术后生活质量大受影响[8-9]。因此,临床护士有必要对患者实施个性化家庭护理,以提升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进而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0]。

个性化家庭护理模式是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要求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及其家庭整体状况实施护理措施[11]。该护理模式顺应了现代医学发展的护理需求,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强度家庭的整体性护理,形成了以患者、家属、医护人员三者之间的密切合作的关系,因此能够最大化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进而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进而提高治疗效果[12]。

陈莹莹等[13]探讨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发现观察组的抗凝治疗依从性、抗凝知识掌握度、家属参与度、并发症发生率及INR值异常率均优于对照组,由此认为,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抗凝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对比分析个性化家庭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对比护理前,护理后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抗凝治疗依从性均明显提高,由此说明,个性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个性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抗凝治疗依从性,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彭林敏,邓锦新,黄洁.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新进展[J].当代医学,2016,22(10):9-11.

[2]YilihamujiangK,AilixiatiA,ZhangM,etal.InpidualizedanticoagulationversusempiricalanticoagulationtherapyaftercardiacvalvereplacementinUygurpatient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ChineseJournalofClinicalThoracic&CardiovascularSurgery,2017.

[3]LIlihamujiangkeyoumu.Clinicalanalysisoflowintensityanticoagulationtherapyaftercardiacvalvereplacement[J].CardiovascularDiseaseJourn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Chinese&WesternMedicine,2016.

[4]曹益凤.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的护理与体会[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7(6):237-238.

[5]毛玉琴,夏萍,熊剑秋.延续护理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医药前沿,2017,7(8):330-332.

[6]黄梅梅,康芸,刘莉,等.血栓弹力图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2):49-52.

[7]何永丽.居家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8):108-109.

[8]王安素,杨平,秦诚成,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老年患者以家庭为中心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7,24(18):70-73.

[9]YilihamujiangK,AilixiatiA,ZhangM,etal.InpidualizedanticoagulationversusempiricalanticoagulationtherapyaftercardiacvalvereplacementinUygurpatient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ChineseJournalofClinicalThoracic&CardiovascularSurgery,2017.

[10]陶玉莲.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家庭康复护理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14,24(7):265-266.

[11]周楠,王璐璐,叶枫林,等.延续护理对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9):1073-1074.

[12]侯芳,张琪芳,曹晓晴,等.HtoH连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6):8-10.

[13]陈莹莹,周雁荣.个体化家庭护理模式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29):363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