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负压吸引仪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微型负压吸引仪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

黄叶清方素萍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烧伤整形外科广西梧州543002)

【摘要】目的:探索微型负压吸引仪加速手术后脂肪液化伤口愈合的方法。方法:按时间顺序选取术后发生脂肪液化各5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碘伏纱条填塞伤口传统方法换药,肉芽新鲜后行二期缝合。观察组采用自制的微型负压吸引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14.85±3.55)d及换药次数(3.2±1.62)次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采用微型负压吸引仪治疗能大大降低换药频率,缩短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关键词】微型负压吸引仪;负压治疗;脂肪液化;二期缝合

【中图分类号】R6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3-0246-02

切口脂肪液化是手术部位脂肪细胞无菌性变性坏死的过程,脂肪细胞破裂后脂滴溢出、聚集,伴有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1]。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难以避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肥胖、糖尿病、高龄患者的增多,且术中广泛使用高频电刀、缝合技巧等因素的影响,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机率有上升趋势。液化切口较长且较深时甚至需要二次手术,也增加了医疗纠纷的可能。负压伤口治疗[2]作为新的换药技术通过微型负压吸引仪应用此项技术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术后脂肪液化,对患者术后的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外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21~83岁。合并糖尿病10例、肥胖8例、化疗期间8例,液化切口长3.5~15cm,深1.5~5.5cm。2016年7月—2018年1月术后发生脂肪液化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18~88岁,合并糖尿病12例、肥胖6例、化疗期间7例,液化切口长3~17cm,深1.5~6.5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消毒伤口,间隔拆开液化段缝线,挤压切口两侧,清除渗液及坏死组织,碘伏纱条填塞,棉垫覆盖伤口。根据渗液每日换药1~2次,渗液减少可隔天换药。伤口经8~10天处理后,肉芽新鲜生长良好,予二期缝合。缝合后常规换药,7~10后天拆线。

观察组患者均使用由本团队自主研发的微型负压吸引仪[3]作为负压源,负压材料选用自粘性无菌敷料(海绵)、生物薄膜;硅胶胃管(引流管)。具体操作流程:(1)了解患者情况,排除负压吸引禁忌症。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负压治疗操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2)对手术切口常规消毒,拆除切口液化段的皮肤或皮下全部缝线,保留深筋膜缝线,局部已粘合的皮肤尽量撑开,暴露愈合不良的切口,必要时使用止血钳或刮勺搔刮伤口床及伤口边缘,以少量出血为宜。(3)使用75%乙醇进行伤口周围皮肤脱脂、待干。(4)无菌剪刀剪除胃管盲端,前端比照切口长度不对称裁剪多个侧孔;根据伤口形状、大小裁剪海绵,将胃管埋入海绵中;把海绵填入伤口中,使其与伤口床充分接触,生物薄膜粘贴覆盖,薄膜超过伤口边缘约3~4cm,3M胶布二级固定。(5)将引流管、负压引流瓶与微型负压吸引仪相连接,调节负压30~50KPa持续吸引;(6)保持有效负压,根据伤口情况每周换药1~2次,引流液减少,基底100%红色,肉芽新鲜健康,搔刮后渗血良好,对其进行二期缝合。(7)在缝合伤口外皮肤表面再次使用40~50KPa负压持续吸引,(注意将海绵裁剪超出缝合的伤口3~4cm,引流管“U”型埋入海绵中),4~5天后拆除负压吸引(伤口张力较大时可延长负压吸引的时间),2~5天后伤口拆线。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表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比较(x-±s)

3.讨论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处理不当,可发展成切口感染,伤口愈合延迟,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痛苦。传统换药方法亦能够逐步治愈伤口,但是为了更快缩短治愈时间,我们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治疗模式--“清创+负压吸引+二期缝合+再次负压吸引”。

负压治疗可形成一个高效引流系统,负压到达被引流区域的每一个点,形成全方位的引流,及时清除渗液或坏死的组织,使伤口更快获得清洁的环境,缩短创面的炎症反应期[4],提高缝合伤口愈合的成功率。伤口行二期缝合后,在伤口皮肤表面再次使用负压治疗,其目的是:(1)改善切口局部的血供,增加营养[5]。(2)切口周围皮肤受到负压吸引的作用变得松弛,降低切口的张力;降低缝线对组织的切割作用,始终保持切口对合,阻止其相对位移,利于切口愈合。(3)负压的吸引作用使切口及周围组织向伤口中心向心性推进,相互靠拢,使切口内部的间隙闭合,减少渗出,减轻水肿;(4)微型负压吸引仪小巧、轻便,患者活动不受限制,增加舒适,提高依从性。患者二期缝合后可携机出院门诊换药,缩短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采用微型负压吸引仪治疗能大大降低换药频率,缩短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赵毅涛,杨铁毅,张岩.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防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1(28):97-101.

[2]吴晓亮,吴金艳,杨晓燕,等.切口负压伤口治疗技术在一期缝合切口患者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7,19(6):544-547.

[3]方素萍,张汉阳,苏若琼,等.微型负压吸引仪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17.10.37

[4]裘华德,宋九宏.负压封闭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3-31.

[5]刘洋,胡大海.负压伤口疗法促进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烧伤杂志,2017,33(11):718-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