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维护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心理维护分析

郑丽君李婉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湖北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总结我院临床护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相应的心理维护对策。方法:从我院普外科、神经内科、急诊科、儿科每个科室随机抽取10名临床护士(共40名临床护士)参与调查研究,分析其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在2016年11月-2017年1月对所选护士实施心理维护,对比心理维护前后两组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1)40名临床护士中,强迫表现占比为67.5%,显著高于焦虑、抑郁表现占比(P<0.05),而不同科室护士的焦虑、抑郁、强迫表现占比也具有一定差别;(2)实施心理维护后,与心理维护前相比,本组临床护士的31项心理健康测评表(MHAF-31)、90项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总分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结论:临床护士的心理问题主要为强迫、焦虑、抑郁、敌对等表现,且不同科室护士的心理问题构成状况具有差异性,而通过针对护士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维护措施,则有助于改善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临床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心理维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322-02

临床护士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强度及职业压力,在这种环境下长期工作,常常会引发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为了总结我院临床护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相应的心理维护对策,特作本项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参与调查研究的对象为我院普外科、神经内科、急诊科、儿科每个科室随机抽取的共40名临床护士(每科室抽取10名),本组护士年龄19~48岁,平均(28.8±4.2)岁,工作时间0.5年~25年,平均(10.2±3.7)年,其中男性护士5例、女性护士35例,已婚23例、未婚17例,教育程度:中专20例、专科15例、本科5例。本组护士均在2016年11月—2017年1月接受心理维护干预,并在干预前后接受MHAF-31、SCL-90问卷调查,100%回收且为有效问卷。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选择实施心理维护干预前1d、心理维护干预后3个月为调查时间,分别应用MHAF-31、SCL-90对本组40例临床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水平问卷调查,MHAF-31包括31项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总分0~31分,0~9分为心理健康,10~20分出现一定心理问题,>20分则具有明显心理问题;SCL-90[1]为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包括10个维度,共计90项心理症状,每项症状根据严重程度、表现频度分别计1分(无)、2分(极少)、3分(较少)、4分(频繁)、5分(总是),总分满分90~450分,>150分提示出现心理障碍。若单项评分≥2分则为心理问题阳性症状,该表(SCL-90)也可反映不同科室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征。

1.2.2心理维护对策及方法我院以前期调查结果为基础,针对所选40例临床护士不同工作环境、心理特点采取如下心理维护干预措施:(1)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降低工作强度,落实8小时工作制度、专人责任制度及轮班执勤制度,为工作量大、缺编情况严重的科室补充人力资源,严禁疲劳工作、超负荷工作,关怀护士健康状况;(2)定期开展护士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指导护士掌握减压、心理调节技巧,如注意力转移法、凝视法、音乐法、瑜伽法、交谈法、家属支持法等,举办院内文体活动,旨在提高临床护士抗压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社会交际能力;(3)社会支持、政策激励,将心理健康水平测评结果纳入绩效管理中,对表现突出的护士给予物质奖励,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寻求社会支持、提倡尊重临床护士,增强护士职业自豪感及工作热情。

1.3统计学处理

经K-S检验,本研究相关资料均呈现正态分布,组间数据比较,计数资料(%)采用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计量资料(x-±s)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不同科室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分布情况见表1。

3.讨论

临床护士是基层医务工作者,部分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调节能力较差,常会表现出焦虑、抑郁、强迫甚至敌对等心理特征,相关研究结果也表明临床护士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总结临床护士心理健康问题来源、给予正确的心理维护干预已经刻不容缓。

相关研究资料显示,目前护士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为工作压力大及心理调节能力差,其中工作压力主要表现为工作环境差、缺编严重、工作时间长、医疗纠纷多,上述压力足以改变临床护士的工作态度及社交形式,特别容易引发敌对、焦虑、强迫情绪[2],本项研究结果也提示,急诊科、普外科临床护士常常具有上述心理问题,而通过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降低工作强度、社会支持、政策激励等心理维护措施则有助于缓解临床护士压力、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此外,临床护士心理调节能力差则体现为个体护士难以控制自身情绪或未掌握心理调节技巧[3],由于普外科护士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危险、长时间精神紧张,因此多出现这类护士多表现为焦虑、强迫、抑郁情绪,而这类护士往往对护理工作准备不足、缺少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我院通过定期开展护士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起到了提高临床护士抗压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的效果。

最后,本研究结果还揭示,与心理维护前相比,心理维护后,本院40例临床护士的MHAF-31、SCL-90的总评分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这也表明通过针对护士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心理维护措施,则有助于改善临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李重先.临床护士心理护理使用频率与工作环境的相关性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16,33(6):541-543.

[2]翁丽颜,黎艳芳,梁燕玲.临床护士心理健康和职业倦怠调查分析[J].内科,2016,11(2):287-288.

[3]赵丽香,李珊珊.医院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及干预措施[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8):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