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临时粘接剂对氧化锆陶瓷粘接性能的影响

/ 2

三种临时粘接剂对氧化锆陶瓷粘接性能的影响

蔡惠1陈蕾2张维丹2

蔡惠1陈蕾2张维丹2

1长沙市口腔医院修复科;2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中心

【摘要】目的:设计三种临时粘接剂对氧化锆陶瓷的粘接强度的影响,探讨其机制,为临床选用合适的临时粘接剂提供依据。方法:将40个牙本质包埋样本随机分为ZONE组、ZPCC组、GIC组和对照组,7天后行树脂水门汀粘结,并测试其粘结剪切强度,显微镜观察破坏界面。结果:ZONE组的粘接剪切强度显著高于ZPCC组、GIC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化锌非丁香酚水门汀可增强树脂水门汀对氧化锆陶瓷修复体的粘接强度。

【关键词】临时粘结;氧化锆陶瓷;粘接性能

氧化锆陶瓷修复体因优点显著而在口腔修复中广泛应用。修复的成功与否与修复体的粘结力密切相关,粘结力不佳致使修复体与牙体间产生微渗漏或脱落,最终修复失败。牙体预备后制作的临时修复体是否会影响氧化锆永久修复体的粘接性能呢?本文设计三种临时粘接剂对氧化锆陶瓷的粘接强度及微渗漏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临床选用合适的临时粘接剂提供实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仪器

前磨牙20颗;CAD/CAM氧化锆陶瓷(登腾公司,韩国);氧化锌非丁香酚水门汀(TempoCemNE,德国);聚羧酸锌水门汀;玻璃离子水门汀;自粘接型树脂水门汀(RelyXUnicem,美国);CAD/CAM氧化锆陶瓷烧结炉(登腾,韩国);推试管型测力计(KL-2型);MTS-858MiniBionixII台式疲劳试验机;倒置显微镜(韦茨拉尔,德国)

1.2方法

1.2.1牙本质样本制备

正畸拔除的前磨牙20颗,模拟临床预备暴露牙本质面,磨除牙根,并将牙冠分为近、远中两半,抛光,最终得到40个样本。自凝树脂包埋样本,随机分为ZONE组(氧化锌非丁香酚水门汀组)、ZPCC组(聚羧酸锌水门汀)、GIC组(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和对照组,共4组,每组10个。

1.2.2氧化锆陶瓷片的制备

将氧化锆陶瓷胚体切割并烧结,最终形成面积为3×2mm,高度为2mm的瓷片共40片,表面打磨、110μm的氧化铝喷砂,超声清洗,压缩空气吹干备用。处理好的瓷片随机分为4组,每组10片。

1.2.3实验样本制备

用自凝树脂制作临时粘接头,4组牙本质样本用相应的临时粘接剂粘接。将所有样本静置30min后37℃水浴保存7天,取出,去除临时接头及表面的粘接剂。用75%酒精擦拭30s,吹干待用。将自粘接型树脂水门汀(RC)胶囊按说明操作,分别涂布于所有样本的牙本质表面中央,在测力计8N的就位力下将瓷片粘接于牙本质上,去除边缘多余粘接材料,光固化光照40s。室温静置30min后于37℃水浴保存24h。所有样本于5-55℃之间冷热循环5000次,两种温度各停留30s,间隔5s,模拟口腔环境内半年的功能运动[1-2]。

1.2.4粘接剪切强度的测试

上述样本分别固定于万能试验机的夹具中,加载方向平行于牙本质粘接面,加载速度0.5mm/min,不断加大加载力直至被粘瓷片松动或脱落,记录瓷片松动或脱落时的最大剪切力。

1.2.5倒置显微镜观察

用50倍倒置显微镜分别观察牙本质和瓷片的粘接面,根据粘接剂残留情况,按Johnson[3]的分类方法记录粘接面破坏类型。I类:粘接剂主要残留于牙体上并超过75%;II类:牙体、瓷片上都有粘接剂残留,达25%-75%;III类:粘接剂主要残留于瓷片,牙体上的粘接剂残留不足25%;IV类:牙体或瓷片断裂,而未与粘接剂分离。

1.5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粘接剪切强度

四组实验数据进行ANOVA分析,LSD法作两两比较后得出:ZONE组的粘接剪切强度显著高于ZPCC组、GIC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ZPCC组的粘接剪切强度略小于对照组、GIC组的粘接剪切强度略大于对照组、ZPCC组的粘接剪切强度小于GIC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1三种临时粘接剂组与对照组的粘接剪切强度结果(Mpa,)

3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粘接失败是导致最终修复失败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而氧化锆陶瓷修复体由于为非硅酸盐类陶瓷,粘接力尤其不佳。翁蓓军等[5]在总结了国内外大量文献后,发现树脂基合成粘接剂具有优良的粘接性能和远期粘接效果,是全瓷修复体的首选粘接剂,本实验选用临床最常用的3MRelyXUnicem自粘接树脂水门汀。粘接剪切强度能够直接反映粘接剂的粘接强度,且更能代表口腔内修复体的受力情况,本实验采用了粘接剪切强度来反映粘接剂的粘接性能。

本研究ZONE组的粘接剪切强度显著高于ZPCC组、GIC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Johnson等对粘接界面破坏类型进行分类,发现ZONE组的主要破坏类型为I类,即发生界面破坏,且粘接剂主要残留在牙体表面。说明ZONE能有效增加RC与牙体之间的粘接强度。这可能是因为ZONE的粘接主要靠机械固位力,且在凝固前呈酸性,增加了牙本质表面的润湿性,同时使牙本质表面玷污层和牙体硬组织脱矿,暴露出其下的胶原纤维,并使牙本质表面形成微孔结构,而RC在凝固早期亦呈酸性,可进一步使玷污层和牙体硬组织表面脱矿,便于树脂单体渗入牙本质小管,固化后形成树脂突,达到微机械锁结作用,故ZONE为RC与牙本质的粘接提供物理性粘接基础。同时,ZONE基本不能和牙本质表面产生化学结合,而RC中含有的PO4-能与牙体表面未反应的Ca2+形成稳定的化学结合,C=C双键结构能与牙表面的胶原蛋白发生交联反应。故ZONE能明显增强RC与牙本质之间的粘接强度。

ZPCC组的粘接剪切强度略小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界面破坏类型与对照组相比,亦没有明显变化。这可能是由于ZPCC流动性差,不能很好地渗入牙本质小管,但ZPCC可与牙体组织中的Ca2+发生一定程度的络合反应,影响了RC中的PO4-与Ca2+的部分结合。

GIC组的粘接剪切强度略大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粘接界面的破坏类型与对照组相比,I类破坏减少,II类破坏有所增加。说明GIC可略增加RC与牙体表面之间的粘接强度。

氧化锌非丁香酚水门汀可增强树脂水门汀对氧化锆陶瓷修复体的粘接强度,临床上可以优先选用。聚羧酸锌水门汀和玻璃离子水门汀不影响它们之间的粘接强度。

参考文献:

[1]KumarVG,PoduvalST,ReddyB,etal.Astudyonprovisionalcements,cementationtechniques,andtheireffectsonbondingofporcelainlaminateveneers[J].JIndianProsthodontSoc,2014,14(1):42-49.

[2]GaleMS,DarvellBW.Thermalcyclingproceduresforlaboratorytestingofdentalrestorations[J].JournalofDentistry,1999,27(2):89-99.

[3]EliassonA,ArnelundCF,JohanssonA.Aclinicalevaluationofcobalt-chromiummetal-ceramicfixedpartialdenturesandcrowns:Athree-toseven-yearretrospectivestudy[J].JProsthetDent,2007,98(1):6-16.

[4]翁蓓军,李国强.全瓷冠及其相关陶瓷粘接剂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39):5449-5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