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运动护理康复得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2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运动护理康复得效果分析

冯敏

湘潭市第六人民医院湖南湘潭411102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运动护理康复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偶数奇数法将其分成观察组(n=60例)与对照组(n=60例),对照组患者在绝对休息7天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的运动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便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的运动护理。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均为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共发症如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运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24小时,患者无明显并发症以及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护理,安全可靠,同时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运动护理;康复;常规康复训练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所引发的血压循环中断,而造成局部心肌的缺血性坏死症状。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和早期介入性治疗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显著的改善患者的预后和大幅度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1]。然而病人需尽快恢复身体机能和恢复体力,则需要进行有效的康复运动治疗,本次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24小时便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的运动护理,并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73例,女性47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68岁,中位年龄(53.4±8.9)岁;采用随机偶数奇数法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如,疾病类型,文化程度、性别、年龄等,经过统计学分析,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所有患者在康复训练或康复运动过程中,必须有医护人员在场指导,在康复训练或康复运动过程中一旦出现下列情况,需及时停止运动或根据实际情况减少运动量。①运动时出现心律失常,轻微用力的情况下,心电图ST段上升大于等于0.2Mv或者下降大于等于0.1Mv。②由运动所引起的极度疲劳、呼吸困难、步态不稳、面色苍白、和头晕以及出冷汗等症状。③运动后,窦性心动过速,心率达到每分钟110次以上,收缩压下降大于20mmHg.

1.2.2运动康复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遵医嘱护理和治疗以及密切关注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的情况下,鼓励和引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或康复运动。方法如下;患者发病后,绝对休息24小时后,于第2天将病人床头抬高,大约30°左右,同时协助病人进行被动的肢体运动。第3天护理人员协助病人从床上坐起,每天2次,每次5~10分钟;协助病人用坐位进餐和洗漱,同时使用床边坐便桶。第4天,根据病人情况合理增加坐起次数以及坐起时间,指导病人床边静坐,每天2次,每次5~10分钟。第5天由护理人员协助病人在床边站立,每天3~4次,站立时间可根据病人情况而定,时间由短到长,逐步增加站立时间,室内使用坐便桶,就餐采用座椅,坐位半小时为宜。第6~7天,指导病人下床活动四肢关节以及室内慢走。第8~10天,可以在家属或者护理人员的陪同下,在走廊处慢走,每天4~5次,每次5~10分钟,可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和身体状况加大运动量。第10~14天,护理人员指导病人缓慢上下楼梯,模拟训练病人出院后早期训练计划,指导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每天散步3次,每次5~10分钟。多数病人在15天左右出院,护理人员应做好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饮食指导和自我调节心情等。

1.2.2对照组患者在绝对休息7天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的运动护理,除时间不一致外,其他与观察组均一样。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住院时间、哈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收集整理本组实验数据,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数据包中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应用(n%)和(?x±s)表示,组间差异通过x2和t检验,在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均为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共发症如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运动疗法是根据病人的机体功能情况结合疾病的特征,以生物力学和运动学为基础有效利用力学因素,选择科学的合适的运动方法以及合适的功能活动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有效的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2]。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早期运动的目的在于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所造成的各种不适,早期运动能促使病人尽早恢复体力和机体各功能的快速恢复,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均为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共发症如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虽然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是,早期对病人进行运动训练,能有效的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说明早期运动护理安全可行[4]。

总之,采用早期运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24小时,患者无明显并发症以及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进行护理,安全可靠,同时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刘宇捷,马利平,于希果等.根据BNP值且在严密监测下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及时早期运动康复护理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79-81.

[2]刘春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早期康复锻炼效果评价[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9):11-12.

[3]吕晓燕.早期运动康复训练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4):31-32.

[4]曹希,王秀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5):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