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与学习无关的表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那句与学习无关的表扬

肖锦萍

烟台市福山区崇文中学肖锦萍

那是08年教师节的前几天,我收到一条短信:“老师,您能把江老师的手机号告诉我吗?”发短信的手机号码挺陌生,但又称呼我“老师”,而且问的是我一同事,所以我先试探着回了一个短信:“你能先告诉我你是谁吗?”那边回复说是江老师的学生陈某某。这让我很奇怪:为何不知道她自己老师的电话却知道我的电话?把我的疑问再发过去,那边答案再回过来。如此来回N个短信,终于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个陈某某的妹妹曾经是我的学生,所以知道我的电话(让我惊讶的是过了两年还记得);几年前父母来烟打工,姐妹俩一同就读于我校。姐姐06年毕业;妹妹07年毕业,毕业后又都回到自己的家乡日照学习和工作。初三时,我是她妹妹陈晓慧的思品老师。于是顺便问了问她妹妹陈晓慧现在的情况,她姐姐简单做了介绍,而其中一句话让我惊讶得不得了:“现在是日照一所技校的学生会干部”。紧跟的一句:“老师,我妹妹说是你让她发现了自己的优点,有了面对同学的信心。”一下子把我的思绪

拉回到了2年前------

05—06学年,我执教初三思想品德课,而陈晓慧就是其中一个班级的再普通不过的学生。个子一般、样子一般、学习很差,不但课堂上,就是课下,老师和同学们也极少看见她张嘴说话,更别说笑了。这个学校、这个班级好像真得多她一个不多,少她一个不少。我想是因为外来务工子女,亲戚朋友少,生活和学习环境完全陌生,使得她无法融入这个群体,因而享受不到同学之间的友情;加上学习基础又差,所以也极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时间稍长变得有点自闭了。我是一个课上注重观察学生、课下喜欢和学生交流的老师,但上了一学期课了,对她的印象也是一般的不得了,没批评过她但也找不到表扬她的理由。课上听讲看似很认真,但从不举手,也从不张嘴,只瞪着一双眼睛躲闪地看着老师和黑板,成绩也不见进步,老是在后面倒数的位置徘徊;课下见了,羞涩地看我一眼,想张嘴又不敢的样子,弄得我都不好意思招呼她了。印象的改变缘于偶尔的一节课。那节课想找同学起来朗读一段文字,当我习惯性地扫视教室时,竟发现她破天荒地犹犹豫豫半举着手,与我目光相碰,立刻低头,迅即准备放下本就举的不高的手。我可不能放过这个“机会”。我那时真的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赶忙喊道:“陈晓慧,你给大伙读一读。”说实话,那时整个班级好像都为我这个决定愣住了:老师,你怎么会叫她呢?陈晓慧起先也是一愣,但还是在我们共同关注下站了起来,开始朗读------。很简短的文字,不到一分钟就读完了,但这一分钟却让我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陈晓慧,我清楚的记得我没有像往常那样说一句“谢谢,请坐”,却说了一句听似与学习根本无关的话:“你的声音太好听了!”说实话,她那带着日照味的普通话确实比我们大多数学生的烟台方言好听多了,加上她清脆的嗓音,真的好听极了!所以我情不自禁又加了一句:“而且,普通话很标准呦。”同学们惊讶地看看我,又惊奇地看看陈晓慧。空气仿佛凝滞了——教室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大约有近十秒钟,大伙好像忽然明白了似的,于是,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热烈的掌声,回过神的晓慧在掌声中红着脸坐下了。我又补充了一句:“这么好听的声音,不要信奉沉默是金的格言了,好吗?”

那一节课,我发现晓慧的目光中多了几份坚定与自信;课下看我的目光也没有了胆怯。以后的课堂上,晓慧举手的次数明显多了;只要她举手,我也会尽可能把机会给她,让她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体验小小的成功。休息时间里,走廊上会经常看见她和同学张嘴说话了;有一次竟破天荒地看见她笑了,好像在和一同学说什么。那笑容真的很灿烂,之所以说她灿烂是因为——那笑容是我们老师和同学与她相处近一年都未曾见过的。晓慧,开朗了许多。

心理学有个“光晕效应”的概念,说的是只要某个人被挖掘出某样特长,就会增强他的信心,从此“一好百好”。当然,自信的培养和树立不是几句夸奖表扬的话就能实现的,它需要让学生通过实践,真切地得到情感体验,形成内动力,才能逐步形成。所以,学校和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搭建舞台,让他们有展示自己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可是,每周那么多的课程,晓慧却只是活跃在我可怜的两节课上。相对于八门功课的总数来说,一门功课兴趣的产生和成绩的提高,根本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所以,我的期望没有实现:她的学习没有因为我一个人的努力而发生一个质的变化——她依然徘徊在以前的位次,依然是老师们眼中的学困生。因为她的班级每周只有我两节课,我也不是她的班主任,所以我就没再持续关注她,我也就没想到:一句表扬会对一个孩子产生怎样大的影响。既然奇迹没有上演,随着初四分班,教师重新调整,我淡忘了此事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事隔两年,一通意外短信让我重提此事,反思自己当年的心态。叶澜教授说:“教育具有鲜明的生命性”。现代社会,“传道、授业、解惑”仅是教育的工具价值的体现,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师生走向

生命的自由、独特和创造。美国海姆吉诺特教授有句名言:“作为一个教师,我拥有让孩子生活痛苦或幸福的权力。------我可以伤害一个心灵,也可以治愈一个灵魂。”我想,我们不应该在“望生成龙成凤”的口号下干着只关心学生考试成绩的事了,她们的身心健康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作为思品教师,在关注学生知识目标达成的同时,更应该多多地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和生成。

是的,学习差的陈晓慧没考上高中,读了被认为是二流教育的技校,这应该是大伙意料之中的事(这也是她一直记得我的电话却不好意思联系我的主要原因);但成为学生会干部,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工作,在众人面前时常展示自己,却绝对是大伙百分之百想不到的事。有了在技校学生会的历练,将来走上社会,她会更加自信、心态更加阳光。重新审视自己当年那句与学习无关的表扬:“你的声音太好听了。”这句表扬,没能让一个学习后进生变成优等生,但却让一个有点自闭的孩子变成技校学生会干部;少了一个高中生,却多了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以前在书中也极少看到的教育神话,现在,却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的身边。生命化教育的倡导者张文质老师说:“哪怕只影响了一个人,我相信,我们也不会虚度此生!”陈晓慧的改变,是因了我的细心和对每个孩子的爱,而她的改变反过来又升华了我对教育的热爱。

不由得又想起央视名嘴崔永元在回顾自己的学生时代时,因数学老师给自己造成的心结,而给我们教师的一个诚恳的忠告:“教师一定要谨记: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举动或许会了断学生的一门心思,关闭他生命走廊中的一扇窗;而我们一次真切的关怀、一句真诚的鼓励也可能在学生的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为他的生命多开启一扇通向光明美好的门。”老师们,让我们用宽容的心态和欣赏的眼光去寻找孩子们身上的“亮点”吧,然后,毫不吝惜地送出你真诚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