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位阑尾炎3例报道

/ 1

腹膜后位阑尾炎3例报道

文恩余丽

文恩余丽(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四川内江641000)

【中图分类号】R65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1-0137-02

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多发疾病,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及右下腹疼痛及右下腹麦氏点的压痛。一般来说,诊治并不困难,但如果是腹膜后位阑尾炎,因其是特殊类型阑尾炎的罕见病例,临床表现轻或不典型,甚至可能完全不同于一般阑尾炎,故诊治起来较为困难。近年来,我院共收治了三例腹膜后位阑尾炎,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例1男,40岁,1年前因有下腹及右腰背部疼痛,包块10天,在当地医院诊为阑尾炎,行剖腹探查,腹腔引流术,痊愈出院。术后3月右腰背部红肿热痛,在当地医院诊为“右腰部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引流口反复流脓并经久不愈,并有少许淡黄液体溢出(20-30ml/天),来我院求治。以“右腰部慢性窦道”收入。经术前准备后行剖腹探查。瘘管注入亚甲蓝为标记。术中见回盲部粘连明显,

解剖不清,游离回盲部及升结肠并向内翻转,于腹膜外即腹膜后见阑尾根部残端约1.5cm与窦道直接相通,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10天痊愈出院。

例2女,52岁,1年前因右下腹包块1周,在成都某医院诊为“阑尾脓肿”行“脓肿切工引流术”,引流戳孔于髂前上棘,后切口愈合,引流孔经久不愈。先在某省级医院行“窦道搔刮”,再在另一三甲医院行“窦道切除”仍未愈合,病人及家属对治疗安全丧失信心,前来我院,术前准备后行剖腹探查,窦道注入亚甲蓝为标记。术中见窦道与回盲部阑尾残端于腹膜后直接相通,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术后12天痊愈出院。

例3女,50岁,30天前,因下腹及右腰部疼痛2天,B超示腰大肌炎变,在我院保守治疗后缓解出院。出院后7天,自觉腰部疼痛未完全消失,再入我院超示腹膜后脓肿,术前准备后行“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未见肾周脓肿或脊柱病变。术后抗炎、被液,切口愈合,引流孔经久不愈,初步诊断窦道系阑尾残端所致,拟行二期手术剖腹探查。

2讨论

2.1腹膜后阑尾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脐周部或上腹部疼痛,逐渐转移至右腰部也可能无转移性疼痛,或直接以右腰部红、肿、热、痛(脓肿)起病,以上三例病案均证实这一观点。

2.2胚胎过程中中肠不旋转或旋转不全,盲肠和阑尾位于左下腹原位或转位途中的某一部位即形成异位阑尾。盲肠在伸长下降过程中阑尾转向盲肠后腹膜外即成腹膜后阑尾。

2.3一般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并抗炎补液治疗后多能痊愈,但腹膜后阑尾炎常常诊治不及时,加上位置特殊,腹膜后向隙缺乏大网膜和腹内脏器,一旦阑尾化脓穿孔,不易包裹局限很容易形成局部脓肿,即使经脓液引流后,阑尾残端很难自愈,常形成经久不愈,反复流脓溢液慢性窦道,本组病例均证实此点。